APP下载

清代前期武威县的儒学教育与武威祭孔大典

2023-11-20赵大泰

今古文创 2023年43期
关键词:武威清代非遗

【摘要】清代武威县文风蔚然,人才辈出,儒学教育发达。由《五凉全志·武威县志》,可知清代前期武威县内的教育机构,如凉州府考院、文庙、凉州府儒学、武威县儒学、成章书院、社学、义学,以及助学组织“兴文社”“敬惜字纸会”等;可知当时的学官及其俸禄;可知官府、官员对于教育的支持;可知产生的大量科举人才。武威文庙的“祭孔大典”延续至今,已经成为市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关键词】清代;武威;儒学;非遗;祭孔大典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3-008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3.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武威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建设与运营研究》(WW2201MSS031)的研究成果;2022年度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遗传承融入高职旅游人才培育协同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gszyjy-65)的阶段性成果。

明末清初,凉州卫兵灾不断,战乱不息,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部将贺锦军队占据了凉州。清顺治五年(1648),甘州米喇印和丁国栋起义,凉州战火又起,直至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河西抗清起义才被剿灭。

在明朝,设立了西宁道驻凉州卫,清朝初期沿袭。至康熙二年(1663),始改为凉庄道。雍正二年(1724),改凉州卫为凉州府,隶武威、镇番、永昌、古浪、平番五县,而武威附府焉。凉庄道、凉州府、武威县的公署都在武威县城内,分别为道署、府署、县署。

明清以来,武威县人口经历了较大变化。明洪武年间,武威县有5480户,39815口。至清乾隆年间,武威县城乡居民达到了49865户,263360口。①

一、武威县内的教育机构

(一)凉州府考院

凉州府考院,位于城西南隅,也就是现在所谓“靶场”的地方,是选拔儒生和武生的地方。康熙五十八年(1719)遭遇了火灾。乾隆四年(1739),凉庄道阿炳安、凉州府知府乜承圣,会同五县捐修。乾隆十年(1745),凉州知府欧阳永裿又会同五县增修。据《五凉全志·武威县志·官师志·秩官》记载,“阿炳安,正红旗满洲举人,乾隆二年(1737)任。精明勤干,筑修满城及宁夏城工,以劳卒。”“乜承圣,山东历城人,荫生,乾隆元年(1736)任。” ②《五凉全志·武威县志·建制志·公署》中对考院记载如下:

考院,城西南隅。康熙五十八年火,仅存房二十余。乾隆四年,凉庄道阿(炳安),凉州府乜(承圣),同五县捐修。大门三楹,左右门房各四,鼓吹楼各一;二门一,东西角门二,东西号房各五;大堂五楹,堂后东西厢房各三:仪门一;二堂五楹,东西厢房各三;厨房一处;近西箭厅三楹,近东官厅三楹。十年,凉州府欧阳(永裿),同五县增修东西号房各六,悉砌土为桌,复起建二门,俾高敞。③

(二)文庙

武威文庙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庙,明清之际誉为“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由三组建筑群组成,东为文昌宫、中为孔庙、西为凉州府儒学院(又称“凉州府学”)。

武威文庙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由职方右司马徐晞题请复修。成化年间,都御史徐廷璋重建。清顺治年间,凉庄道苏铣又主持修缮及增建,巡抚周文炜,巡按聂玠,总戎刘友元,副总戎孙加印皆参与。康熙年间,凉庄道武廷适重加缮葺,庙貌复新。据《五凉全志·武威县志·建制志·学校》记载:

文庙,在城东南隅。照壁一,泮池一,有桥,棂星门三楹;东名宦祠三楹,西乡贤祠三楹;戟门三楹;东礼门,西义路;大成殿五楹,两庑各七;东西碑亭各一,燎鼎一;尊经阁五楹,下即崇圣祠;甬道中碑亭一,碑镌圣祖仁皇帝(康熙)训饬士子文。庙外忠烈祠三楹,节孝祠三楹。学宫自明正统中,职方右司马徐晞题请复修。成化中,都御史徐廷璋重建。我朝顺治甲午(1654)秋,观察苏铣以庙宇宫墙久圮,集议捐俸,设法劝输拓地兴功,增殿庑以及棂星、仪门、泮池、金声玉振各亭、名宦乡贤各祠。经始于丙申三月,迄丁酉六月乃成。规模较旧逾数倍。巡抚周文炜,巡按聂玠,总戎刘友元,副总戎孙加印皆与焉。康熙三十八年(1699),观察武廷适重加缮葺,庙貌复新。祭器、乐器、舞器、书籍,五县俱同,详载《平番志》。④

《五凉全志·平番县志·建制志·学校》中记载如下:

祭器。隆五年分,部颁祭乐舞器全副。爵,瓷三十九只,铜一百四十七只。登,一件。铜樽,三口。铏,一十八件。簠、簋,各一百六十四件。笾、豆,各五百八十六件。帛篚,二十个。牲爼,二十张。

乐器。麾幡,二杆,连座。金钟,一十六悬,穗二联,架一副。玉罄,一十六悬,穗二联,架一副。应鼓,一面,连座,围架、锤、穗、顶盖、帐幕俱全。搏拊,二面。(左旱右鸟),一座。敔(詟),一座。琴,八张,弦八副,棹八張。瑟,二张,弦二副,棹二张。排箫,二枝,连穗。笙,四攒,连穗。凤箫,四枝,连穗。龙笛,二只,连穗。埙,二枚。箎,二枝,连穗。

舞器。节,二杆,连穗。羽,一十六杆。籥,一十六枝。干,一十六面。戚,一十六柄。

书籍。《圣谕广训》一本。《广训直解》一本。《谕旨录》十本。《大清律》一部二十本。《科场条例》一部四本。《瑞谷图》一本。《书经》四部。《诗经》四部。《春秋》四部,三经每部二十四本。《十三经》全部一十三套。《性理》四部,每部五本。《朱子全书》四部,每部三十二本。《二十一史》全部,共五十套。《明史》一部,[部]一百一十二本。《驳吕留良讲义》八部,每部八本。《学政全书》一本。⑤

文庙的日常运行有官府财政拨款和学田收入保障。如文庙丁祭银可收入九十两,“文庙丁祭银府县各四十五两” ⑥。文庙的祭田有去城东南十里地一段,三顷五十五亩。名宦祠的祭田有城东杂六坝刘畦沟庄房一处,宋地科田二段,共七十七亩。梓潼台也有祭田,对于文庙泮池用水也有明文约定:“泮池水附 水灌金渠,月三轮,每轮二昼夜。” ⑦

(三)凉州府儒学和武威县儒学

府学和县学,作为官办学校,不仅有财政拨款支持,还有商铺的租金收入补贴。《五凉全志·武威县志·建制志·学校》记载如下:

凉州府儒学。在文庙西。大门三楹;土地祠一处;二门三楹,东西角门各一;明伦堂五楹,东西斋房各五;敬一亭三楹,东西厢各三;三堂楼五楹,东西厢各三。副堂署在大堂东二院,共房七。入学额数:雍正三年开岁科各二十名,武生十二名,廪增各四十。

武威县儒学。在城东北旧北府署。后半书院,前半设儒学。大门三楹,二门三楹,东角门一;明伦堂五楹,东西斋房各五;敬一亭三楹;西北隅内室三楹,左右房各三。入学额教:原额卫学岁科各十二名。雍正三年改大学,岁科各十五名,武生十五名,廪增各二十。

学校铺设附。在城隍庙。前府欧阳永裿捐俸倡,绅衿公捐,置买地基,修理铺舍。南至山门外大街,北至二山门前牌楼,积租以为乡会路费。至乾隆十二年火。观察张之浚,太守朱佐湯,司马苏尔弼、梅士仁,邑令李如琎捐俸重修山门,绅衿重修铺舍二十六,余地以待后之兴修者。⑧

(四)书院

康熙四十三年(1704),凉庄道武廷适创建了成章书院,记载如下:

书院。县儒学后。康熙四十三年,观察武廷适创建,大堂五楹,对厅三楹,文昌殿三楹,左右耳房各一,厨房一。乾隆三年,观察阿炳安装修,设湾泉湖水粮岁二十仓石。十二年,观察张之浚倡,太守朱佐汤暨五县邑令李如琎、施良佐、李炳文、徐思靖、牛运震重建东西书房各三,东南隅书房二,西北隅书房八,箭厅三楹,大门一,射圃一处。学租原额二百五石二斗零,现有地额征粮五十余石,水冲沙压豁免粮一百五十余石。暂动耗羡粮内拨补。⑨

(五)社学、义学

明清两代,社学成为乡村公众办学的形式,带有义学性质,开展农村启蒙教育。义学则是由慈善捐助建立的学校。据《五凉全志·武威县志·建制志·学校》记载,当时有社学二处,义学三处:

社学。一在城内,一在新关,随学置耕地二石,俱邑令李如琎立。

义学。一在张义堡,一在永渠孟家庄,俱有书房学地。一在东关,以税课局改设书房九,小铺一。⑩

《五凉全志·武威县志·人物志·节义》中记载了一些捐资助学的人物与事迹。如张允澂捐建了一所义学,如监生张汉辅资助了张义堡义学,如耆老马骥奉命修建了考院、书院、城隍庙三门学铺等。⑪

(六)助学组织“兴文社”和“敬惜字纸会”

道光年间,进士杨增思等倡导设立了“兴文社”,生员汪雨霖等倡导设立了“敬惜字纸会”。监生何三祝捐资修建文昌宫,建义学,吸纳里中子弟学文练武。

道光五年续

杨增思,进士;白之潞,生员;陈琨,理问;刘丕曾,廪生;李奎标,训导;刘赓元,岁贡;陈映奎,监生;赵升,岁贡;李宗义,副贡;陈珮,州同;杨培元,生员,等。倡城乡士庶,捐三千余金,同立兴文社。以所入利息,为乡会路资,寒士赖之。事详兴文社碑记。

汪雨霖,生员;党作霖,乡耆;刘培荣,生员,等。各捐所典田地数石价,入介公设立字纸会。生员刘陛荣经理,仍以典田起租,为焚化字纸费。以所余者,为乡试卷价。事详碑记。

何三祝,监生。敦孝友,睦宗族,轻财好义,恤孤拯贫。乾隆三十年间,尝捐千金,倡同乡士庶,于暖泉及黄四坝,各修文昌宫,建义学,集里中子弟,延师课读。间有学书不成,而血气刚勇者,又延武师,教习骑射。诸凡义举,至今啧啧人口云。⑫

二、凉州府、武威县的学官

在《五凉全志·武威县志·官师志·秩官》中记载了凉州卫、凉州府的教授,凉州府训导,武威县教谕等学官。⑬清朝初期沿用凉州卫,故学官为凉州卫教授,有如下八人:刘维运、薛大章、薛大猷、陈五玉、黄鼎铉、董元善、冯绍商、韩景运。雍正二年,凉州卫改为凉州府,故雍正三年起,卫教授改为府教授,记载有二人:郑鹏、张光宗。凉州府另有训导一职,记载有七人:吕云鹤、李振生、王秉极、周叙典、李真桂、张迪、傅梦弼。雍正、乾隆年间武威县教谕记载有如下五人:张述辕、冯宗洙、赵志炜、吴炆、刘以璋。

三、府县学官的俸禄及财政对学子的支持

据《五凉全志·武威县志·地理志·赋则》记载,凉州府教授俸禄有四十五两,这与武威县知县的单独俸禄一项持平。凉州府训导有俸禄四十两,武威县教谕有俸禄四十两,这与凉州府经历的单独俸禄一项持平,高于武威县典史的俸禄,后者俸禄只有三十一两五钱零。当时学官的俸禄及其他收入,对文武生员参加举人考试的盘缠支持,在学生员的生活补助记载如下:

府学教授每岁俸薪银四十五两,训导每岁俸薪银四十两,门斗工食银一十八两。

县学教谕每岁俸薪银四十两,门斗工食银十八两。

文武举人会试盘费银每科各五两三钱零,在畜税银内动用。

府县廪生饩粮二百三十九石九斗零。

县学廪贫学租每岁二百五石二斗零。孤贫粮每岁六百八十石四斗零。⑭

四、道、府、县官员对于儒学教育的支持

历任凉庄道台、凉州知府、武威县令对于儒学教育大都非常支持,多有贡献。如康熙年间的凉庄道武廷适,创立成章书院、修葺文庙。

武廷适,康熙四十一年任。雅爱斯文,捐资创立成章书院,延师课士,每月亲临校阅,文风由此丕变。修葺文庙。判断水利,永成铁案。历升广东布政使司。应入《名宦》。⑮

如乾隆年间的武威县令、凉州知府欧阳永裿:

欧阳永裿,广西马平人,拔贡。吏治精勤。初为武威令(乾隆五年1740任),四乡分立义学,培文教。于城隍庙倡义修铺,课金以资乡、会路费。乡饮废久,至公始举行。乾隆十五年(1750)升任(知府)。示《俭约》四條。率属捐俸,增修试号,俾应考者无风雨之苦。立社仓,劝绅士捐粟备荒。檄五属置留养所,以惠流寓孤贫。后调平凉,士民攀辕流涕,络绎数十里。⑯

又如雍正年间的武威县知县傅树崇在公务之余亲自教授儒生:

傅树崇,河南登封,戊戌进士,雍正十一年任。性豁达,捷于判断,力除户婿田产诸陋习,公余教课生儒,多所裨益。后迁柳湖水利厅。⑰

五、武威县的科举人才

《五凉全志·武威县志·人物志·乡贤》中收录了儒生孙文炳、贾汉英。孙文炳,字元朴,廪生,以恂谨持礼法而知名。年五十八而卒,生子三,次子孙诏,进士,官至湖北布政使。贾汉英,字仲儒,岁贡,生性孝谨,精研理学,年六十二卒。⑱

《五凉全志·武威县志·人物志·选举》中记载了清代进士孙诏、苏璟、王化南三人,举人徐光台、白楚林等十七人。荫袭保举的有李栖凰、董朝鼎、张玿美、张纶、张尔戬等五人。贡生有高岐凤、鲁国正等一百零三人。⑲

六、武威祭孔大典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封建时代具有崇高的地位,被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

各地的文庙,是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每逢孔子诞辰一般有“祭孔大典”。武威文庙始建于明代,其“祭孔大典”也历史悠久。2002年以来武威市儒学文化学会及以孔祥荣为代表的武威孔氏后裔,积极挖掘整理明、清等不同时期武威文庙“祭孔大典”的历史资料,完整复现了明代祭孔的“释奠仪”。2022年,“武威祭孔大典”先后被评为凉州区、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02年、2005年、2017年、2018年,在武威文庙都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其规制、祭器等也不断完善。参祭人员统一穿着汉服,按照传统典仪进行祭祀,同时按照历史规制编排了“六佾舞”伴祭。2005年7月创作编排了带有“西凉乐舞”艺术风格,独具武威特色的祭孔大典暨“孔子六乐舞”,以“礼、乐、射、御、数、书”各为章节彰显具有西北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全国也独树一帜。

目前“武威祭孔大典”使用的祭器有:篚、爵、铏、登、簠、簋、笾、豆。乐器有:祝版、琴、瑟、镈钟、特磬、编钟、编磬、应鼓、鼍鼓、搏鼓、拊鼓、鼗鼓、排箫、笛、壎、篪、笙、箫、敔、籈、柷、止、旌、節、羽、籥、干、戚,以及大成门两侧钟鼓各一。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张克复等校注:《五凉全志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第58-59页,第40-41页,第42页,第481-482页,第29页,第42-43页,第43页,第43页,第43-44页,第95-96页,第95-96页,第60-61页,第29页,第57页,第59页,第61页,第88页,第125-132页。

作者简介:

赵大泰,男,甘肃武威人,教育硕士,甘肃省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武威清代非遗
重任在肩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