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命观视域下孔子 、 墨子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

2023-11-20赵丹

今古文创 2023年43期
关键词:政治哲学墨子孔子

赵丹

【摘要】春秋战国末期,礼崩乐坏,君权旁落,社会动荡,战祸频发,周王朝的统治合法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政治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先秦哲学家们纷纷阐发了各自的政治哲学。新思想的出现不仅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也极大地推动了先秦政治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以天命观为切入点,对孔子、墨子二人政治思想的差异进行原因探析,为我们理解先秦政治哲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孔子;墨子;天命观;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3-007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3.024

一、孔子、墨子政治哲学

(一)孔子政治哲学

春秋战国末期,宗法制度逐步走向瓦解,各诸侯之间纷争不断,周王朝名存实亡。面对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为彻这样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率徒四方游说,积极倡导恢复周礼。他以“仁”为出发点,主张通过德化和礼主刑辅的方式来共同制约人的行为,改善社会现状。

1.以“仁”为出发点。众所周知,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孔子的首创。仁是什么?从孔子与其弟子的问答中便可以得出答案。弟子门人曾先后数次向孔子问仁,孔子虽以不同答案相对,但万变不离其宗,“德”和“礼”无疑构成了其“仁”思想的核心。“仁”可以内化为“德”,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内核,也可以外化为“礼”,构成社会道德实践的规则,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孔子的政治哲学。

2.对统治者的要求: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15这实际上是孔子对“以德配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如果统治者可以以德施政,定得到民众的拥戴和归顺;相反,如果德不配位,则会失去人民的爱戴,丧失统治权。此外,在鲁定和孔子的对话中,也可以充分表现出孔子的政治思想。鲁定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2]41臣下对君王应该以忠实相侍,君王对臣下也应该以礼相待,这才是君臣关系的典范。至此,孔子开始将“统治权力的合理性”和“统治者的权威性”进行区别,打破了“君本于天”的认知局限,不再一味地将君王的权威归于天,而是将统治者权力的存续与其道德水平的状况加以关联。君王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平,方可更好地治理国家。

3.对民众的治理:礼主刑辅。事实上,历经多年的政治游说,孔子的政治思想开始趋于成熟,不再停留于简单的思想号召层面,而转向了思想层面倡导和政治实践相结合。他认为,如果想摆脱国家治乱,建立和谐稳定、秩序井然之社会,仅仅停留在道德教化层面上是完全不够的,制度规范的建设也是极为紧要和迫切的。因此,孔子不仅对统治者提出了道德要求,也主张通过礼主刑辅对民众的行为进行规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16孔子认为,用政令、刑法来约束民众,虽然可以威吓民众免于犯罪,却无法使民众真正认识到犯罪对于个人品行的伤害;用礼乐、道德来教化民众,既可以引导人们分清善恶,又可以培养民众的良知和品行。因此,孔子主张“礼主刑辅”“先教后刑”,提倡“宽猛相济”,反对“不教而诛”。

对于民众的引导,孔子雖重视礼乐规范和道德教化的作用,但并不否认刑罚的作用。他认为,严刑酷法固然能够使民众恐惧犯罪,但却无法教化人心;只有通过道德的内在教化,才能够使人民知耻有品;只有通过礼的实践,百姓才能归正自己的举止行为;人人都各安其分,各司其职,以“礼”而行,社会就会和谐稳定。

4.社会生活提倡:礼乐制度。在社会生活当中,孔子主张通过礼乐制度的重新构建来改变社会的无序和混乱。礼是秩序,乐是和谐。守礼即是正名,人人各守其位,君臣有节,父子有礼,社会开始变得节制有序;爱乐之心人人有之,通过音乐来拉近君民之间的关系,君民其乐融融,有利于推动社会走向和谐稳定。

(二)墨子政治哲学

春秋战国之交,除了儒、道阐发了自己的政治哲学外,墨家也是如此。作为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也不曾忘记天下百姓,面对乱象丛生的社会情势,墨子也给出了自己的政治意见。墨子的政治主张是以“天志”为起点,“明鬼”作为补充,从“天”所拥有的绝对权威的角度给予君主权力以合法性。在天志的框架之下,墨子阐发了一系列社会治理的措施。

1.从天志、明鬼出发。李泽厚先生曾说:“看来奇怪,从经验和功利出发、似乎非常务实而清醒的思想理论,为什么需要一个活灵活现的上帝人格神?为什么强调强力反对宿命的墨子,却要以能行赏罚恶的天鬼来统治人世?”[3]59 其实,墨子对于“天”的绝对权威化并不是单纯的宗教行为,而是借天的权威来达到限制君权的政治目的。在墨子的政治构想中,天不仅构成了人间政治权力的源头,也成为其政治哲学的开始。

正如《天志上》一文所写,“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2]79。可见,顺从上天的意志便是认同“兼爱”“非攻”等墨家积极倡导的政治主张。从这个维度上看,墨子确立了一个超越一切的、可以成为统治权力合法性来源的“天”,并借助于“天”的力量,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合理化,然后通过政治实践来救赎天下之百姓,解决社会之动荡之乱。

具体来说,墨子认为上天具有明辨是非的意志,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辨析和赏罚,人的一切言行以天志为标准。“鬼神”则作为“天”的赏善罚恶的执行者而存在,成为联系“主宰的天”与“人间”的中介。正如《明鬼下》所提及的那样,“吏治官府不敢不洁廉,见善不敢不赏,见暴不敢不罪”[2]96。“鬼神”将天的意志下传给统治者,并对统治者的行为进行监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墨子的弘天明鬼并非仅仅是让人相信鬼神的存在,而是想通过人们对于鬼神的忌惮迫使人们遵从天的意志行事,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达成天下大治的政治目标。

2.对于统治者的要求:尚同、尚贤、非攻。在墨子的政治哲学中,他借“天”的至高权威来促使统治者顺从天的意志,警告当政者切勿作恶。那么,作为“圣王”的统治者该如何“行义政”?墨子认为应该从尚同、尚贤两方面来进行。

首先,墨子认为,天下之人各持己见,各执其义,才会造成天下人相争的混乱局面。统治者可以通过“尚同”来一统天下之思想,上合于“天志”,下达百姓,上下通达,唯有天下之人对于天下之思想、政令及社会情势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才能更好地团结各级主政者和天下百姓,进而改变社会混乱的局面。其次,墨子反对任人唯亲,鼓励君王依据能力选贤举能。天下贤人各展其才,不仅可以辅佐君王更好地治理天下,也能扎实推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如此也可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安稳团结。再次,统治者应该深刻认识到“攻战百害而无一利”,拒绝一切非正义战争。统治者不应该贪图“伐胜之名”,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更不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牺牲百姓,耗费国财,贻误农时来发动战争。

3.对百姓的终极关怀:提出兼爱,推崇非命、尚力。从“尚同”出发,墨子推衍出了自己对于百姓的终极关怀。针对天下治乱,百姓为利义相争,墨子提出了具有普遍平等之爱的“兼爱”学说。“兼爱”即主张天下之人应该交相爱,反对交相害。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人各守自己的“义”,互相争夺,彼此相持不下,自然后患无穷。而“兼爱”学说就是要消除不同的“义”,使天下之人以交相爱达交相利。社会治乱的另一重大原因在于命定说。古人对自然的认知有限,对无法解释之自然现象充满恐惧,而君主也借此进行必要的舆论宣扬,因此,社会上总是流行着一股命定说。在这种舆论之下,百姓相信命运对于人的绝对操控,盲目从命,任命运宰割而不做任何反抗。基于此,墨子提出了“非命说”,主张非命尚力。他认为命定说致使人们沉迷于绝对的权威控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因而提倡人们积极进取,赖其力者生,鼓励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天下大治、国家富硕。

4.社会生活提倡:节用、节葬、非乐。墨子从兴天下之利的目的出发,希望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来增强国家的富裕,缓解普通百姓的生活困苦,而不是单纯的反对礼乐制度。

二、孔子、墨子政治观比较

(一)孔子、墨子的政治观之异

1.政治框架。孔子的政治观极具特色。他着眼于“人世间”的社会管理体系的建立,打破了君本于天的传统,拉开了君王政治与神秘之天之间的距离,让君王的权威开始与自身的德行相关联;而墨子则完全相反,他则将“主宰之天”纳入了其政治架构当中,构建了一个严密的垂直管理体系,从“天”和“鬼”开始,向下延伸到君主,进而涉及到百姓,层级分明。

2.政治立场。孔子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其主张虽也表现出了对于民众的深切关怀,但还是以维护宗法等级社会的稳定为最终目的。墨子是下层民众的思想代表。他借助于天来约束君王的绝对权力,为百姓谋得更好的生活环境。但若君王无道,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墨子鼓励人们发动正义战争来推翻暴政。

3.社会制度。在选拔制度上,孔子提倡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墨子认为“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主张“能者居之”。在社会交往中,孔子倡导差等之爱,这种爱是建立在宗法血缘之上,推己及人而成;墨子则认为要“平等”的爱人,主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要爱人如己,这种爱是平等的。

4.管理工具。在社会管理方面,孔子强调礼乐规范和道德教化的优先作用。墨子则上求于天,看重“天”“鬼神”的监督作用,将“天神的权威”来作为治理社会的重要工具,反对礼乐。

(二)孔子、墨子的政治观之同

1.政治目标: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孔子通过礼乐制度来维护社会等级,确保百姓各安其分,以此求得天下太平。墨子通过“天下降到百姓”的层层管理制度,赋予了每一个社会等级以天的合理性,再反向利用天志、鬼神来监督每个人,确保人的行为符合“善恶”的标准,以此维护社会稳定。

2.权力制约:重视对于统治者的教化。孔子沿袭了周王朝的以德配天的提法,认为统治者应该修德;而墨子则通过天志和明鬼来督促统治者的行为,使得统治者的行为符合善恶标准。

3.民本思想:以人为本。两位哲学家都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反对统治者对于人民的残暴统治,期望通过政治改革来维护人们的利益。

三、天命观视域下孔子、墨子政治观探究

“天命观”是对天人关系的探究。旧时,“天”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可以是具有物质意义的自然之天,也可以是具有人格意义的主宰之天,更可以是具有道德意义的义理之天。对于天的认识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于天人关系的判断,进而影响其政治观的形成。

如上所示,孔、墨二人在政治观上存在不少差异,原因甚多,但各具特色的“天命观”一定是重要原因之一。下面,我们从孔子和墨子的天命观出发,对二人的政治思想差异进行原因探析。

(一)尽人事,知天命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若道将废也与,命也。”[1]218面对天的变幻无常,孔子虽流露出来对天命的敬畏,但并未沉迷于天的权威,而是主张充分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化命运为使命,将神秘之天对人的绝对主宰转化为人对义理之天的努力探知,天、人关系在精神道德层面无限拉近,“天”开始具有了人文色彩。在天命观上,人的主动性和道德性得到凸显,在政治观上也是如此。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形势,孔子并未上求于“天”,而是把责任放在了人的身上。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改善社会状况必须从改变人开始。因此,他提倡通过道德教化来解救人的堕落之心,利用礼乐制度来规范人的僭越行為,君民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等级分明,社会便会和谐有序。

综上所述,孔子虽然也保留了对于天的尊崇和景仰,但并未将其神秘化,“天”没有成为君王拥有绝对权力的政治操作工具。他以道释天,使“天”成为道德的最高标准,成为君王为政以德的最终依据和民众修养自身的内在动力。在这里,天的神秘性和主宰性不再明显。人的道德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彰显。

(二)非命

在天命观上,墨子认为,天对人具有主宰作用,天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并不意味着人的命运是被先天决定的。

在政治观上,墨子认为既借助“天”给予了君主权力以合法性,也利用“天”所具有的明辨善恶的功能来约束君权;又以百姓的身份抛出了“非命”说,拒绝“天”的绝对规定性,反对暴君的统治,鼓励百姓自食其力,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无形中彰显了个人的独立精神,也进一步限制了君权。

综上所述,对天的不同认识导致了二人在天人关系上的认知差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观。孔子撇弃了神秘之天,选择了道德之天,因此,他极为重视道德教化在政治改革中的作用,内修德行以成圣人,外施仁政已成王者,一切政治问题都可归于道德问题;墨子则完全不同。他认为“天”是统治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天是主宰之天,天志即是世间法则,因此,他习惯利用天的权威和法则来推进政治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二人对天的理解虽然截然不同,但都认为人不是天的囚徒。在独自面对天时,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应该挺直自己的脊梁。

四、结语

正如司马谈在总结六家要旨时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孔、墨由不同的天命观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却表达相同的目的,即建立强有力的社会体系,巩固社会长久稳定。孔子政治哲学有精英政治的特色,而墨子政治哲学则显示出了平民政治的特性。作为当时的两大显学,两家虽各有特色,但都意蕴深刻。他们曾为了天下百姓奔走呼号,这种救世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人投身效国,值得历史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杨伯俊译.北京:中华书局,2016.

[2]墨子.墨子[M].李小龙译.北京:中华书局,2011.

[3]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 2014.

[4]傅佩荣.傅佩荣细说论语[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9.

[5]鹿林.论鬼神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地位[J].三峡大学学报,2011,(1).

[6]姜登峰.先秦儒家“德政”思想与君权“限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6).

[7]李秋月.论中国古代哲学“天命观”之文化意蕴[J].知与行,2017,(7).

[8]贾捷.从《论语》看孔子的天命意识[J].吕梁学院学报,2019,(5).

[9]肖雁.不可言说的困境与張力:孔子天命、鬼神及生死观探析[J].世界宗教,2019,(6).

[10]王苗苗.孔子天命观研究[J].文化学刊,2021,(2).

[11]姜登峰.先秦儒家“德政”思想与君权“限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6).

[12]张瑞雪.天人关系新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13]王西亚.墨子政治哲学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 2007.

[14]张文富.墨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再认识及其当代价值[D].武汉理工大学,2004.

[15]傅海滨.春秋战国的鬼神观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政治哲学墨子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墨子号”与墨子
阿伦特政治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论柏拉图“哲学王”制度的合理性
论柏拉图“哲学王”制度的合理性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