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的挑战与出路

2023-11-20张艳虹郝宇青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高校党建

张艳虹 郝宇青

[摘  要]数字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数字化建设成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以及高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新趋向。高校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包含信息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治理等基本要素。从建设进程看,数字化建设的系统建设、数据共享以及实时监督渠道已日趋完善,但仍面对数字化的初步探索与长期发展所带来的技术、管理和队伍等多方面的挑战。要充分发挥高校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的优势,需要从制度、技术、文化和队伍多个维度加以提升,推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进而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高校党建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5-0089-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并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来加强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纪委新形势下推进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纪检监察工作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监督力量,提升监督水平、规范化水平。推进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和高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善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在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两个场域同步开展监督执纪,有助于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和高校党建工作的精准化和智能化,从而为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校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支撑。

一、高校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的构成要素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16年《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纪检监察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建设正逐渐成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推进高校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治理等方面。

(一)信息技术是高校纪检监察实现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信息化工作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推动纪检监察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找准信息化与监督工作的结合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已成为纪检监察工作中的监督利器。通过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能够实现大数据反腐、电子数据取证规范、数据分析、办案系统建设的新技术和新场景,将便捷、扁平、交互、智能的技术优势嵌入到监督领域,开展基础数据、状态数据和行为数据的架构设计、可行采集、科学分析,做深做细做实监督工作,推动“结果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向,从而实现监督的常态化。

(二)数字化思维是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动力。数字化思维意味着从技术跃迁升级到思维改变,蕴含着技術、规划和理念三个层面的转变。植根于技术,数字化推动了工作流程的优化和迭代升级。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思维改变推动对传统监督理念和模式的突破,进而破解了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提升高校纪检监察的监督效能。

(三)数字化治理是高校纪检监察全覆盖的过程体现。数字化治理具有设定规则、规范执行、全程留痕等特性。在治理进程中运用数据、信息、知识等新生产要素,通过网络延伸和拓展监督范畴,将治理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和模块化。提升“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效能,逐步“实现管理业务流程的数字化”。

二、高校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迫切地需要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整合监督力量的协同效应。近年来,高校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在平台搭建、数据共享以及实时监督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一)平台系统建设日趋完善。数字化平台系统往往需要包含纪检监察工作系统、业务接入系统以及监督预警模块。纪检监察工作系统是事务办理和多系统协同中枢;业务接入系统根植于高校业务管理平台,是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的关键一环;监督预警模块内置于业务平台之中提升阈值管理。如教育部直属高校经费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可监控拦截高危、高频、高值财务问题,实现从系统预警、研判核实、风险提醒到整改备案的全流程管理,形成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的管理闭环。

(二)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形成。数据是纪检监察数字化的核心。实现“权利可视”就是通过对数据的监督实现对工作的监督,即从样本抽样转向全数据监督,从翻台账式调阅转变为跨系统同步读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纪检相关数据可分核心数据—内部数据—公开数据三个层级。核心数据面向专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涉及廉政档案管理系统、纪检干部管理系统和信访管理系统的数据;内部数据面向校内特定群体,包括办公业务系统、门户内网等;公开数据可向公众开放,受众最为广泛。对数据的分层分类管理,有助于突破传统监督方式的时空局限,更加全面地开展监督执纪。

(三)实时监督渠道持续拓展。互联网开放性、扁平化、交互性的优势,改变了舆论的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网络正成为纪检监察正风肃纪的主战场、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最前沿阵地。2013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门户正式开通,2016年微信公众号上线。仅2019年6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总阅读数626万次,平均每天阅读量近21万次。通畅便捷的网络渠道也成为群众监督的常用途径,高校中多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通过网络途径曝光,这充分调动、发挥了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三、高校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

面临的现实挑战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是持续发展、巩固和再完善的过程,传统的工作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要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监督”的深入转变,数字化建设依然面临着技术、管理、队伍等多项现实挑战。

(一)数据壁垒和技术短板叠加的技术挑战。数据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实践运用是纪检监察工作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挑战。系统“碎片化”、数据 “沉默化”、“信息孤岛”、系统安全等问题依然伴随着数字化建设进程,影响着数据探头前置作用的发挥效果。设定管理阈值是以技术约束权力运行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要实现监督“在线”留痕、行为回溯以及流程规范,还需要更为通畅高效的内部协调机制和数据处理技术,以推动业务数据同步有序和互联协同。

(二)制度缺位延滞加剧的管理挑战。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需要推进制度高质量建设。面对数字化的飞速发展,制度建设还跟不上数字化的发展变化。一方面,由于数字化建设仍处于转型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多数高校并未明确纪检监察数字化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从制度的制订到落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时差”,容易造成工作不协调、发展不平衡等情况。

(三)工作队伍技能局限造成的发展挑战。数字化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高校纪检监察队伍要适应新的工作要素和阵地,就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目前高校纪检工作队伍数字化素养依然不足。从队伍整体结构看,专职少兼职多较为普遍,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专职干部更是少之又少。从能力素养看,队伍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和运用数据的能力不足,面对数据往往束手无策。从工作方式方法看,纪检干部主动了解民意、把握网络话语意识不强,在网络不敢发声、不愿发声。因此,加强高校纪检监察队伍自身的建设,需要全面提升培养队伍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舆论导向的综合能力。

四、高校纪检监察工作

数字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立德树人和教学科研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对新时代赋予纪检监察机关使命责任的有力回应。优化数字化建设路径,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再造、信息技术支撑等途径,以数字化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形成数字化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的统筹领导。数字化建设是对高校纪检监察实体工作的网络延伸和智慧提升,要通过系统性治理来改善纪检监察工作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以及流程规范。优化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数字化建设,应立足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和根本,适应变革,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各要素之间的融合。

首先,以制度体系建设为引导,健全制度,完善数字化工作机制体系。用制度管好监督执纪问责权力,厘清权责边界,建立起问题清单、监督清单和问责制度。其次,构建数字化平台,打通党内监督与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信息屏障,实现系统监督与业务区块监督的整合。以数据整合为导向,打破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条块划分模式和信息壁垒,“构建‘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全域统筹’的廉政治理监督网络”,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全过程,推动高校决策的科学化。再次,加强对“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的嵌入式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进行重点监督,推动监督体系有机融入到高校治理之中,推动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形成合力,使纪检监察的监督治理能力有效、便捷地转化为高校治理效能。

(二)全面推进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技术升级。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要从信息化转型为数字化,需要坚持以数据为基础,加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应用,推动业务与技术的有机融合,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一是要实现高校系统办公自动化协同,畅通内部信息的流转。在梳理学校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建设基础的框架及系列访问标准来支撑应用,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解决监督与被监督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强化数据处理水平,统一数据编码,统一数据规范,推进学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规范的优化。在不同平台和系统之间,实现横向联通、纵向统计的动态风险监督,用好海量数据。三是发挥高校先天智力优势,加速升级优化,持续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便利化。

(三)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生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不想’是根本,要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靠提高党性觉悟,靠涵养廉洁文化,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基”。网络是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加强网络空间的廉洁文化建设,是高校纪检监察向网络空间延伸的新形态。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廉洁文化”。廉洁教育面向不同对象各有侧重,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重点部位和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教育、教师廉洁执教教育、学生廉洁终身教育”。在内容供给上,丰富廉洁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多融入廉洁文化元素,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讲好党风廉政故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确保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技术运用上,积极运用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等传播平台,把握好纪检监察的“时度效”,实现广泛覆盖、有效覆盖。

(四)培养数字化素养的纪检队伍。对数字化的正确认识和广泛共识,是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动力支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新要求对高校纪检干部提出新任务,既要有纪检监察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数字化的素养。

培养新时代纪检监察队伍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重视纪检队伍网络素养的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干部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结合纪检监察实践基础,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对互联网应用的认识和把握,主动运用网络平台、工具开展工作。二是开展数字化专题培训。充分运用高校内多学科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化相关的专题培训,提升网络和数字化的专业技术素养。开展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在数字化规划、设计、编制、实施和运行过程中,推进和强化专业化、职业化网络和信息化队伍培养。三是优化纪检监察人员结构。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专责机构、专职人员、专业能力”建设,有意识地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纪检监察工作队伍中来。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完善队伍建设,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的效力。

纪检监察的数字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对高校纪检监察的新要求,也是加强高校党建的赋能工具,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数字化+纪检监察”互构互促的过程,也检验着数字化应用于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有利于优化高校制度与组织结构,增强纪检监察内外协同的水平,推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实质性转变,从而持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保障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縱深发展。当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本身所固有的工具性、去价值性等方面的局限,以便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正能量。

本文系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政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研究——基于数据治理的视角”(C2022133)和2023年度华东师范大学党建研究课题“数字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廉洁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白璇煜)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高校党建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全媒体视阈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