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3-11-20杜显明
杜显明
随着社会主义农业改造的逐步深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我国农村劳动者的经济活力得以全面解放,目前的农产品产量实现连年增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科技的进步大大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在化肥、农药等各个方面的农业物资的投入,逐渐成为了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盲目的注重发展质量与规模,也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隐患,影响了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化发展。
一、生态农业简述
1、概念界定
生态农业指根据绿色、环保农业开发思想,在先进的生产经营观念的指导下,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充分融合农业生态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规农业开发方式,以实现农业产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其明显区别于传统农业开发模式。建设生态农业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选择。
2、主要特征
生态农业需要充分的立足在各类生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构建设计理论方案,推进先进农业技术嫁接到可行性方案中,实现多次小样本实践检验后,对具有稳定效果的技术、理念模式等进行大范围推广。不断的发展生态农业,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生态化并驾齐驱的发展目标,能够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很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由于我国南北跨越纬度范围广,地形复杂,整体起伏较大,因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我国各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地的土壤、水源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从而在最大限度利用本地区的自然地理优势,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我国是个农业强国,发展过程中最严峻的难题就是缺少资源。近年来,由于在农业生产领域中日益增加肥料杀虫剂的应用,这对自然环境的损害也十分严重,当地生态环境受到极大污染,并出现了土壤板结和土壤肥力降低等现象,同时对其他自然资源的污染也导致了本地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困难。我国的农村生产和经营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便是投资与生产水平不成正比,农户无法利用投资生产来获取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只可以保证平时的日常开支,致使农业生产水平普遍较低。同时,我国粗放式的农耕方式对自然环境有着破坏作用,特别是农田、土地难以获得保护,导致肥力降低、产量下降,产生一种无法控制的恶性循环。而生态农业的建设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对农产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增加农村发展的总体经济效益和农村从业人员的收入。所以,人们必须意识到生态农业建设对我国农村的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不断增加我国农户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在现阶段,我国种植业的发展应当根据相应的需要,实现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人口共有约14 亿人,城市居民对耕地的刚性需求量也十分庞大。但耕地撂荒和农田沙漠化的现象严重,且土地规模式、机械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进度缓慢。我国农村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就是人地问题,能有效使用的耕地资源相对较少,且我国农村农业从业人口数量已近2 亿,导致了农村资源的严重短缺。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发展进程中的不能忽略问题之一,我国农村发展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如耕地资源、水资源等。生态发展将能够有效缓解相关问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平衡农产品市场的变化等,另外,也对自然环境发挥保护的作用。
三、生态农业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生态农业能够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
当前需要对于我国各地的社会实际状况加以更全面的认识,做到因地制宜,并按照所处地域的农产品特性及其所拥有的资源优势,来选取最适宜的农业活动并加以发展下去。就我国目前社会实际状况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已经相当多样,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按照生态价值适时对农村的方式加以改造,因为唯有更好的改造农村的方式,才可以在增加农业效益的基础上更好的维护自然环境。从当前农村活动整体实践状况而言,在我国农村生产的过程中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实施生产不但可以有效增加我国农产品经济收入,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对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2、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科学的对生态农业进行发展就可以更合理的对资源加以利用,对我国农村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来说也具有很好的提升意义。对我国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说,我国农村资源仍然是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农村发展水平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完善,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我国农村发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废弃物问题加以管理。除此以外,我国农村还更加注重对自然资源的节约,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使用率,为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3、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合理的建设生态农业不仅可以让农户获得较多的经济收入,而且对农村生产效率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帮助。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到现在,也开始慢慢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对于农产品的一些技术问题也做出了相应的研究,从而拓展了我国农产品资源的使用领域。在开发生态农业集团项目当中,已经引入了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以及更优秀的农产品种植方法,这同时也是我国对农产品发展方式的又一次变革以及探索,对提升我国农作物产出质量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水土资源方面也更好的进行了发展。
4、农村发展生态经济,可以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更好的开展
从现阶段我国农村商品的市场售价上分析,由于格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不但对农户的经营收入造成打击,同时对我国农业经济总体的发展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在这个大历史背景下,由于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农作物品种相对于从前来说也显得更多,国际市场上对我国农作物的需求量也正在持续地扩大,我国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相对于从前来说也显得更加高涨,对于我国新型农业建设也具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弊端
1、欠缺准确的认知和有关政策
近些年来,是因为我国本身的法律制度不完整,没有完善的机制,也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我国的发展。当前政府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虽然已经把建设纳入内容,实际上却缺乏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没有具体的法律来指导建设,各部门的建设也出现一定问题。
2、生态农业的文化性能较低
生态农业除具备工业的实际功能之外,还具备生活等多方面的功能特点。现阶段,由于的企业性质并未发挥其用意义,文化效能还存在被忽视的问题,有关部门的目标还限制在对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数量要求上,这也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农业生态发展,使农业生产效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将妨碍我国的多元化发展,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范围的扩大。
五、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
1、完善认知和具体举措
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有力后盾。而将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产品与绿色农业三者进行对比,生态农业属于较高品质的农业产品,尽管和其他农产品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相近点,但其间还是存在区别。通过对其他高品质农业的了解,能够提升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这样,有关机构才能通过发现的自身特性,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按照统一标实施规划,以实现的整体建设。
2、加强产业化发展
针对当前传统的耕地管理制度以及不能适应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要求,所以,一定要对过去的农村产业化管理方法进行改造,其改进方法主要包括:第一,需要建立严格的耕地流转制度,在保护农户的收益权、转让权不被侵犯的同时,提高当前农村的效益。第二,不妨采取“组织农民”的形式,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通过采取入股和契约经营的形式,培育农户风险共担、收益共同的经营能力,把所有的农户都拧成了一股绳,通过不断扩大种植业范围,增加产业面积,把各种科技、管理、生产技术、营销策划等生态技术融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有机网络,以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整体开发。
3、深入发掘生态农业文化
针对环境农村社会主义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的。为了明确生态建设发展目标,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针对连接方面进行遴选,通过找到合适的生态建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实现我国生态建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的,以优化生态建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副产品,形成完备的生态建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文化产业系统。根据地方具体的位置地势、社会历史背景等内涵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挖掘,通过地方独特的人文特点,进一步探寻出地方特有农产品的人文深意,以达到生产出绿色食品,无污染的有机特色农业。
4、加大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
从宏观层面的视角出发,为了实现的健康发展,使农产品生产经营逐步步入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有关政府部门和人员将完善的有关规章制度建设,并利用相关政策全面维护全国生态农业市场稳定。在出台政策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和人员要重点考虑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态势,支持生态农业进口和出口,进一步提升农村土地流转效益,并针对本区域的实际状况进行小规模经营试验,不断扩大集约农业经营。另外,还要进一步健全生态农业认定和准入机制,优化相关健康保险机制,并按照实际状况为发展项目进行相应程度的生态补贴。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对健全的水利水电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管理乱采滥造、完善的生态农业品牌与竞争力质量评估等制度上的约束,以强化政府对当地自然与生态环境的维护,以及对环境治理的监测与督查。借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保障,对发展的阻碍,才能彻底去除。
5、培育发展农村新型产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在新常态背景下,产业融合已然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科技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增加农用地产出,同时拓宽了农户增加收入的渠道。所以,在发展我国农村生态经济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一、二、三级产业的融合模式,通过强化农产品与旅游、文化、健康等行业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发展新型的农村业态完成我国农业生态经营的转化提升。第二,培育主业人才。在推动农村向生态经营转变的过程中,要一直将培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人才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将充分运用已有资源和条件,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农村企业实体人才的培养。通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培养内容和课程,新兴农村企业运营主体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准都将得以提高。尤其是通过培训活动中的深刻思想引导,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应在农村经营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经营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大力推动农村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第三,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旅游资源也应该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以,基层人民政府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农村旅游资源的蓬勃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石。另外,生态旅游景区要完善自我机构建设,进一步增强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以良好的服务质量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引导旅游者开展农村生态旅游。同时,要做好农业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开发,更加充实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内容,以便有效推动农村生态旅游的转型与发展。
6、兴建水资源项目工程
伴随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产业结构的管理,配合现有资源,创建节约用水活动,让村民全员参与,让村民能够形成节约用水习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我国现有水资源非常有限,其中有些水资源遭受污染,需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污染处理工作,既能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人们提供适合居住的生产、生活环境。
7、提高畜牧的饲养标准
农户养殖家畜非常普遍的现象,多数农户以散养为主,饲养手段相对简单,生产价值相对低廉,农户都是以自制为主,基本不考虑外销。如果农户能够运用现有力量和资源,实施合理化、规范的科学管理,定期为家畜打预防针,从而减少感染发生,并实施标准饲养技术,通过有效的管理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家畜整体的产出量。
8、推动生态景观农业及旅游发展
目前由于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所以人们在生活水平上得到了提升,大部分城市人群对于大自然美景、乡村的景色有着很大地向往,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为农村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机遇。生态农业的发展,让农业观光、农村休闲旅游成为了一种可能,大部分人都到农村来自主采摘农产品,吃农家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农村区域发展生态农业有着重要积极意义,而生态建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不但可以达到农村经济与自然环境生产的和谐发展,还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带动了农村经济和农村生产的健康发展,所以政府必须逐步加大对生态建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宣传。政府应当针对地方发展的实际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生态那农业的发展加以规范,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做好管理制度和有关规范的建立工作,使生态农业的应用流程更加规范化,充分根据地方实际提升生态农业的普及程度,全面对生态农业开展推广,消除农户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疑虑,发挥生态农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