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研究热点演变分析*
2023-11-20王文华袁潇潇吴勋仓
——罗 怡 张 磊* 左 毅 王文华 袁潇潇 王 雪 吴勋仓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指由医学会组成专家,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对涉及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有关专门性问题进行专业技术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2]。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相继颁布实施,国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研究随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本研究在梳理1988年-2022年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文献基础上,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了解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医疗鉴定”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不限”,文献类型选择“学术期刊”。通过阅读摘要进行筛选,剔除新闻稿、情况简介、人物传记等非研究性文献,最终获得745篇符合要求的文献。最早的一篇论文出现在1988年,因此本研究纳入数据的时间范围为198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CiteSpace用于探索某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动态[3]。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模块值(Q值)、平均轮廓值(S值)两个指标,判断网络结构情况和聚类清晰度,并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展示,从而系统分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领域的研究力量和关键词等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
从图1来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研究领域发文数量趋势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8年—1998年,该时间段发文量维持在低位水平,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第二阶段为1999年—2013年,该时期发文量较前明显增加,且自2003年起发文量稳定在40篇以上。第三阶段为2014年—2022年,该阶段年发文量维持在20篇以下的低位水平。
图1 1988年-2022年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研究领域发文趋势图
2.2 文献作者与机构
通过设置阈值,可知晓发文量≥3篇的作者。从核心研究作者来看,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河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的李立,发文量达9篇,主要研究鉴定程序及制度规范等问题;其他发文量较多的作者还有山东省医药卫生研究所的郭全胜(8篇)、程艳敏(8篇)和刘岩(8篇),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田侃(7篇)等,这些作者构成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核心研究团队。根据普赖斯定律:M=0.749×(Nmax)1/2(Nmax指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4],可得出高产作者的阈值为2.247,因此发文量≥3篇的作者即可被界定为高产作者。进一步计算可得,样本中高产作者总发文量达215篇,占全部发文量的28.86%。
图2为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分析结果。由图2可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江苏省医学会、山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河南省医学会,发文量均为6篇。
图2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2.3 关键词分析
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运用CiteSpace 6.1.R6软件词频分析功能得到表1。排名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技术鉴定、医学会、司法鉴定、鉴定、医疗损害、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患双方,均代表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研究的热点话题。中介中心性>0.10的节点被称为关键节点[5]。因此,除主题词“医疗事故”外,“医疗纠纷”“医学会”“医疗机构”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节点。这表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领域涉及到的核心组织为医学会、医疗机构,围绕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医疗纠纷。
表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文献前20个高频关键词
2.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采用关键词聚类分析,在CiteSpace 6.1.R6软件中进行如下参数设置:Years Per Slice=1,Node Types =Keyword,TopN=50,进而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图谱。其中,Q值=0.593 9(>0.3),表明模块结构较为合理,S值=0.846 8(>0.5),表明聚类结果具有一定可信度[6]。结果形成了#0医疗事故、#1医疗纠纷、#2医学会、#3法律适用、#4医疗机构、#5医务人员、#6鉴定人、#7事故数、#8民事责任、#9再次鉴定、#10医疗缺陷、#11过失责任、#12诊疗活动、#13异地鉴定共14个聚类群。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研究主要围绕前10类聚类展开。总结归纳聚类标签和各聚类区域内的其他核心关键词可以得出,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于鉴定实务、法律规范、医疗过程3个主题领域(表2)。
表2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文献聚类群分析
2.3.3 突现词分析 关键词突现功能可以探析短期被引频次激增的关键词,了解某领域的研究前沿[7]。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领域共有18个突现词,见图3。2002年后专家库、损害后果为主要研究方向,2008年后司法鉴定、公信力为关注重点,2010年后医疗损害、二元化、鉴定制度为新的关注方向,2012年后医疗纠纷成为研究热点。
图3 1988年-2022年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研究突现词图谱
为了进一步反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研究热点的演变过程,绘制关键词时区图谱(图4)。
图4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1)弱关注时期:1988年-1998年。该时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开始施行,该办法作为我国首部处理医疗事故的行政法规,标志着统一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成型。该时期鉴定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样本量相对有限,多以个案的定性分析研究为主,探讨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适用等问题。
(2)强关注时期:1999年-2013年。1999年之后,我国的鉴定制度由单一鉴定体制逐步向双轨制发展,进一步推动研究者从卫生法学、医学、公共政策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问题进行探究,该时期对二元化鉴定体制的理论探讨以及对鉴定案例的数据分析研究数量都快速增加。
(3)弱关注时期:2014年-2022年。该阶段《侵权责任法》逐渐运行成熟,各地医学会按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要求,逐步确定医疗损害鉴定职能。与此同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趋于成熟,相关研究进一步聚焦到医疗安全与风险防范、特定专科医疗过程、医疗损害与医疗纠纷等方面,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3 讨论
3.1 研究力量分析
从研究趋势(图1)来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领域文献量总体呈缓慢增长再下降趋势。随着患者维权意识提升,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逐渐认识到防范医患纠纷、医疗事故,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本研究(图2)显示,在合作方面,基本以地域为基础开展省内机构合作,较为典型的合作形式为鉴定办公室与大学机构或科研院所合作、鉴定办公室与医疗机构合作、大学学院与律师事务所或医学会合作等。受地缘关系影响,跨地区合作较少,并未形成跨省份的紧密合作网络。这提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跨地区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2 研究热点分析
3.2.1 鉴定实务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务研究主要集中在受理鉴定及鉴定结果的统计分析、鉴定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鉴定质量标准规范研究3个方面。如:罗红彬等[8]对广州市医学会处理的3 031例首次鉴定委托案例的鉴定结果和事故特征原因等进行分析;孙宁[9]通过探讨医疗事故鉴定档案管理现存问题,从技术角度论证“大数据”在医疗事故鉴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途径;郑桂茹等[10]则从工作流程、工作规范、鉴定监督3个方面探讨标准化建设路径,从而实现提升鉴定活动质量的目标。
3.2.2 法律规范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法律规范相关研究主要围绕鉴定主体、鉴定规范、鉴定效力等主题展开。梁宪飞[11]对医疗事故鉴定与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二元化困境、医疗损害鉴定一元化必要性进行了探讨;顾艳等[12]通过对医学会组织鉴定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完善异地鉴定、专家质证、鉴定旁听、考核激励制度等建议;刘晓雅[13]阐述了近年来医疗事故鉴定的责任法定等重要原则,强调将法律法规与学术判断相结合来判定医疗事故;代勇等[14]从临床医学特点和医事法学理论视角,对现行医疗事故鉴定立法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议;蔡晓霞[15]、李立等[16]对医疗事故鉴定意见作为诉讼法定证据使用时的证明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完善建议。
3.2.3 医疗过程 该类主题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医疗机构管理和医务人员诊疗行为视角,探讨医疗事故鉴定问题。顾惠珍[17]、孙纽云等[18]分别分析了普通外科、骨科医疗事故原因和重点环节,指出健全质控体系、加强医患沟通、严格风险监管等防范措施。阎毅等[19]指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重要依据体现在病历,须加强医院病历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萧晓晖等[20]从举证责任倒置出发对防御性医疗的概念、目的、存在问题等进行了阐述,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角度指出,医生要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把握检查治疗方法的“度”。
3.3 研究前沿趋势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研究的突现词不断变化,2002年、2010年等时间节点突现词明显增加,主要原因在于我国2002年发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范性文件,2010年《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推动了国内学者围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积极研究。从研究范畴(图4)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研究内容逐步深入和细化,从鉴定法律制度、流程规范等拓展到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等问题,提示相关学者要重点关注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4 小结
本研究分析了1988年-2022年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领域的发文作者及机构网络,就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了探讨,纳入文献时间跨度较长,能够从整体上揭示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领域的研究脉络,可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然而,本研究仅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进行了分析,尚未纳入我国其他数据库和国外相关领域文献。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检索范围,以期从更广视域反映国内外医疗事故研究进展,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