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最神秘的高山深谷

2023-11-20《中国国家地理》

科学之友 2023年11期
关键词:金沙江凉山彝族

凉山以“凉”为名,但它拥有著名的干热河谷、阳光之地;凉山以“山”著称,却自古即为南丝通途、古道要塞。隐秘而多面的凉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

山河秘境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群峰嵯峨,河谷纵横,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及其余脉、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在此交会,缔造出异彩纷呈的极致景观。这里是山的王国,诞生出处于中国地势一、二阶梯过渡区域的“特型”山脉。凉山山系是典型的“羽状山”,充满重峦叠嶂之美,给人以奇特的视觉享受。一脉闪亮的河流,温柔委婉,它是切开山峡的神秘力量,是密集、幽长、深邃的峡谷峭壁的塑造者。凉山山系位于青藏高原边缘,遭受强烈抬升与切割的地质运动,形成三面临空的大断崖。残留的山原,又因断层切割与流水侵蚀的影响,形成壁立千仞的奇观。

在凉山,随处可见被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等激流深切的峡谷,它们就像翻开的一本地质天书,使亿万年的地质演化变得有史可查。令人称奇的是,金沙江由南至北而上,遇到山脉阻挡,在与西溪河汇流时,来了个180°大拐弯。在河口上游约1千米处,另一条发源于布拖县腹地的河流尼洛依达,亦穿过另一嶂谷加入了“金沙江大家庭”。因此,在布拖、金阳及云南巧家三县交界处,也汇集着三大地理景观:三江汇流、金沙江大拐弯、西溪河嶂谷群。

八百里凉山,布满起伏不定的平坝与山原,螺髻山算是不凡的崛起。人谓螺髻山是一位美人,“螺髻”一名,正源自其高耸入云的主峰,宛若女子发端的青髻。它北起于西昌邛海之南,沿普格、德昌两县交界处南下,接宁南、会理两县市交界的鲁南山,南北延绵80千米,东西宽20千米,主峰也俄额哈海拔4 359米,独拔于一方天地。

高原地区是生态脆弱带和敏感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也不例外。高原湿地有如人类的免疫系统一样,为生物提供栖息生境,减缓环境退化,保卫高原区域的生态系统。在“四川最美高原湿地”的评选中,凉山多处湿地榜上有名。凉山湿地大致上以湖泊、沼泽和河流三大类型为主。湖泊湿地以盐源泸沽湖、西昌邛海和雷波马湖三大湖最为精彩;沼泽湿地则以布拖乐安湿地和昭觉谷克德湿地为杰作;河流湿地的美则属于雅砻江和金沙江干流及其支流,尤其是安宁河,成就了安宁河谷的富庶与蓬勃。

在美景如云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冶勒湖依然是独特的存在。它符合阿尔卑斯式的风光组合:童话般的原始森林、草甸繁花、雪峰倒影,冷峻而恬静,恍若仙境。冶勒坐落在高山湖盆区内,雪山的骨架依托于巍峨的大雪山和支脉小相岭,由于构造断层作用,构成丰富的景观层次肌理。可以说地处西南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随处皆是秘境。探秘凉山,总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

道路发达

在南方丝绸之路中牵动着中国西南边疆的风云岁月,凉山,始终是其不变的重镇要地,看似闭塞险绝的凉山地区,实则道路纵横、四通八达。凉山不仅缔造出异彩纷呈的极致景观,也成为多元民族的庇护之所、文化走廊。从成都出发,告别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翻越险峻的大相岭,跨过奔腾的大渡河,就进入了凉山地区。这一段路,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段落。

凉山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西南的众多民族就开辟了这条从成都平原出发,蜿蜒穿越过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大川大河,一直抵达印度、中亚乃至欧洲的商道。商道上最常见的就是马帮的身影,来来往往地输送着各类商品,对沟通巴蜀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南部的盐源,其西北倚青藏高原,东隔雅砻江,四周高山峡谷,中部丘陵盆地,是藏彝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方丝绸之路西线支线上的枢纽。地下出土的文物,也在证实盐源悠久的历史。自1987年以来,考古学者在盐源县发现老龙头遗址,经过多次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战国至西汉的宝贵文物。

南方丝绸之路纵贯凉山彝族自治州,还串联起一个个古镇。这些古镇或是扼守要冲的军事重镇,或是商贸繁华的物资集散中心,南来北往、东行西去的人们带来多种文化和饮食,在此交融碰撞。建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迄今基本保持明代风貌,有着四通八达的网络格局。在建昌古城城墙砖中,发现了多个明清皇帝的纪年年号。它们就像是西昌历史的缩影,刻印着许多重大事件的痕迹。

甘洛境内灵关道

2022年凉山各民族儿女载歌载舞共庆建州70年

会理市,处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再往南,湍急的金沙江成为川滇两省的分界线。会理像一把钥匙,插入云南境内,素有“川滇锁钥”之称。川滇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亚热带气候为会理带来了丰富物产。

民族之州

地处“藏彝走廊”南延的凉山,是众多民族汇聚融合之地,也是彝、汉、藏、回、蒙古、苗、傈僳等14个世居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其民族丰富性在中国民族自治州中名列前茅。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口299万余人,约占总人口的55.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人口遍布全州,尤以东部大小凉山地区最为集中。

大小凉山地区是我国彝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宝地。要想正确解读当地彝族社会的传统文化,离不开一个古老而特殊的群体——毕摩。他们是彝族人人敬仰的祭司,更是彝族社会里的大学问家。毕摩为彝语音译,意指“念诵经文的大师”。他们掌握着古彝文,通晓彝族传统知识和古籍文献,对宗教乃至人生关键节点的礼仪,更是手到擒来,故而常常以仪式主持者的身份参与彝族人的生活。

在天堑壑障隔绝的独特地理环境中,古老的彝族服饰在凉山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五彩斑斓的服饰与这片土地“天人合一”,既是千百年来对自然环境的应对智慧,又与彝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更以一种无言却优美的形式,传承着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每个民族都有爱美之心,在凉山,美不是涂脂抹粉,而是从纺线到织布、再到刺绣的技艺比拼。傈僳族以透气凉爽的火草麻布独步天下,彝族以御寒保暖的羊毛毡叱咤一方,汉族则以多变新奇的挑花来显示与众不同。尔苏藏族、布依族、回族迁入凉山后,历经民族融合,依然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中,白色最能唤起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表达。

凉山如一颗闪耀明珠,不仅蕴含着大自然的奇迹、人文的智慧和瑰丽的多样性,也为世人敞开探索、领略的宝库。

猜你喜欢

金沙江凉山彝族
彝族海菜腔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开挂的“金沙江”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行走金沙江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