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让出行更安全
2023-11-20杨阳腾
文|杨阳腾
走进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乾行达”)展厅,“复兴号”高速列车防撞吸能装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底部护板等以铝蜂窝为材料制成的各类高性能防撞缓冲产品一一展现在眼前。乾行达创始人罗昌杰说:“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构筑安全‘防护屏障’,让人们出行更加安全。”
自2015 年成立以来,乾行达以构建安全防护技术为目标,以铝蜂窝材料技术攻关为核心,聚焦交通领域安全防护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逐步将技术应用拓展至多个场景。如今,乾行达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21 年入选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行列。
破解技术难题
2015年,罗昌杰来到深圳桃花源科技创新园沙井分园开启了创业之路。创业之初,他致力设计研发出一种能够安装在探测器上的蜂窝状缓冲材料来保护搭载的科研仪器。“深空探测成本极高,因此材料对力学精度要求也很高,在高强度下要做到大尺寸的同时还要尽可能轻量化。”罗昌杰说。
乾行达科技
乾行达自主研发产品,面临的第一道门槛便是设计难题。“我们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匹配相应强度与规格的材料。正六边形蜂窝的窝孔大小、窝壁厚度等细节都会影响产品的研发。”罗昌杰介绍,一旦设计不精准,材料受到冲击时不能有序叠缩,探测器在落地时遭受的巨大撞击力就无法被正常吸收、分散,探测器也会在“硬碰硬”中被损坏。
为此,乾行达一方面从研发端进行材料设计参数的反复测试与校准,持续进行仿真测试;另一方面从生产端不断改良工艺,以达到材料性能要求。公司研发团队日夜兼程,终于在2015年底破解了这一技术难题,实现超薄蜂窝芯材料工程化应用。罗昌杰介绍,乾行达研发的超薄蜂窝芯材料厚度比头发丝的直径还要薄,吸能缓冲性能良好,应用领域广泛。
凭借从产品设计、研发到批量化生产的全链条开发生产能力,乾行达于2018年2月入选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名单。
乾行达打造的车载式防撞缓冲垫
为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乾行达还建立了一系列创新平台,并与高校院所进行深入合作,加强产学研对接,形成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强化重点关键技术等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行业提档升级。
拓展应用场景
“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列车防撞产品市场需求巨大。公司着手将超薄蜂窝芯材料技术应用于轨道列车的防撞缓冲产品上。”乾行达研发总监于文泽说,历时1年,乾行达完成了轨道列车刨削式防爬器产品的自主研发。
于文泽介绍,刨削式防爬器主要由安装法兰、吸能管、切削刀具、防爬齿板等结构组成。安装法兰用于与车体安装连接,一旦列车发生碰撞,对撞车辆的防爬齿板会相互啮合,能够防止列车因惯性过大骑爬到对向列车上,以及避免列车对撞期间带动防爬齿板向后退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切削刀具、吸能管可将动能转化为金属的切削能,以吸收撞击能量,保护乘客安全。
其中,切削刀具采用粉末冶金制成,产业化难度很大。“乾行达联合国内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通过百余次大型落锤冲击试验进行产品仿真测试,推动产品持续正向迭代,达成该产品产业化目的。”于文泽表示。
2018年起,乾行达以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铝蜂窝材料为依托,逐步将技术应用拓展至专用车辆交通安全防护领域,先后攻克材料可控变形、结构轻量化等多项技术难题,推出危化液罐车防撞缓冲装置,其自主研制的防撞缓冲垫于2022年通过国际TUV(德国技术监督协会)认证。
积极开发市场
“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企业还要主动寻求新市场机遇。”罗昌杰说。
新市场在哪里?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亿辆,驾驶人总量达5.1亿人。“安全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乾行达也可有所作为。”罗昌杰说,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行业关注焦点从早期的“里程焦虑”转向车辆性能。其中,安全性能尤为关键。
罗昌杰说,一般而言,新能源车载电池都安装在车辆底部,如果不对车底进行有效防护,当汽车底部遭遇碰撞时,电池很容易被击穿,甚至引发火灾、爆炸。传统新能源车防护板以钢板为主,但由于材料重、硬度高,影响车辆续航,“硬碰硬”的防护也无法有效缓解冲击。为此,乾行达基于自身的蜂窝材料技术创新推出了新一代复合型防护板。目前,该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并与相关厂商进行合作,陆续投放市场。
罗昌杰说,乾行达将持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着眼基础性材料研究,将自主研发能力向产业上游延伸,带动下游零部件创新,同时不断完善由专家牵头的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深入践行“以科技创新让出行更安全”的使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