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玮: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3-11-20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27期
关键词:强国高质量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表明,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要在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高等教育是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是大国科技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策源、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好高等教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回答时代之问、大学之问。

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成就

张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做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进入新时代,高等学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探索和努力建设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重大创新突破,在规模、结构、效益、公平、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高等教育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

在规模上,从绝对数量来看,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较2012年年均增长3.24%,在校研究生年均增长7.62%,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同比增长4.31%,成人在校本专科生同比增长4.45%;从相对规模来看,20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2017年提高了27.8个百分点,同时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2020年较2010年同比增长1.18倍;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绝对优势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出世界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2021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

在结构上,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求优化高等教育体系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构成状态,是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和层次结构。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速带动了高校在校生比重的提高,有助于高等教育重心的转移;高职扩招三年行动也使得普通专科比重提高,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来看,目前我国有14个研究生招生学科门类,下设117个学科,其中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2021年专业学位在读硕士生数量较2012年同比增长3.9倍,专业学位在读博士生数量较2012年年均增长26.47%,同比增长了8.3倍;2020年高校教师共有185.19万人,正高级职称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员2021年较2012年提高了17.56个百分点。

在教育公平上,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以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化,我国在促进公平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保障措施。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奖助学金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保障机制也在不断完善。2021年全国资助普通高等教育学生3926万人,资助金额达到1450亿元;2020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极值差率较2010年下降了不到1/3;31个省级行政区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地区差异系数变化下降了1.94个百分点;每十万人口的大学生受教育人口地区差异也同时实现了下降,这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地区均衡发展。

在开放性上,“一带一路”倡议对来华留学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留学中国”品牌不断升级,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留学目的地。2020年较2012年来华人数增长了1.81倍,增幅超过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变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吸引了2533名大学生参加;2019年较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同比增长2.07倍,留学回国人数同比增长3.1倍,年均增长15.27%。

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测度

张玮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使用“强国”一词25次,其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出现5次,人才强国出现4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各出现2次,制造、质量、航天、交通、网络、农业、海洋、贸易强国各出现1次。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更清晰、要求更明确、举措更有力。

张玮指出,从文献指标来看,中国知网收录的以内涵式发展为主题的文章共4595篇。在学科分布上,高等教育有2156篇,职业教育有520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有317篇。此外,还有中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初等教育、医学教育等共计432篇,合计占到75.54%;商业经济有142篇,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有91篇。2003-2021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文章有1317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章有1863篇。2011年之后,高质量发展超过了内涵式发展。上述两个主题文献数量的此消彼长,既体现了学术研究重点的变化,也映射出高等教育史与政策导向的演变,在时空上也存在一定的重叠和迭代。

张纬指出,内涵式发展主要基于增长方式转变和路径选择,是一种形象的称谓。1993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通过已有高校内部扩招来适度扩大规模,而不是增加高校的数量;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办学条件很快就难以继续。其中,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重,以外延式发展为主增加高校数量。2012年,教育部要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按照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实施完善高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中国知网收录的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文献共1346万篇,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经济、政治、金融、环境科学、信息、旅游、医药卫生等。其中排在前三位的经济体制改革占到1/4,工业经济占1/7,高等教育排在第15位,仅占1.87%。根据经济学的观点,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技术竞争优势的结果”,其基于“知识中产群体扩大再生产”,通过加强人才供给,产出高素质劳动力要素,促进人力资源升级,不断提升人口质量和制度质量。因此,资本积累应该优于人力资本的提升,再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优化产业结构,开拓高质量发展路径。要实现强国建设目标,产出人力资本的高等教育自身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张玮指出,从指标和结果来看,我国目前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了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其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发布的教育强国3.0评价指标体系中,教育公平有3个指标、质量水平有5个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3个指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在125个国家中,中国高校研究生中STEM学生比例占第一、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占比排第二、三大高校排名平均前两百高校数第六、高等教育留学生占全球留学生比例第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第六十六、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第八十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GDP中占比第九十三、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第一百零六。

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能力要求

张玮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我们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以及底线思维能力。

在战略思维能力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的跃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认清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下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先手棋,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一是增强战略的前瞻性,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增强战略的全局性,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三是增强战略的稳定性,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四是实施强国战略,与本校实际有机结合,分类指导,因校制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需要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其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因此,我们要实现校内科研职能与教学职能融合、科研单位与教育单位融合以及国家科技事业与教育事业融合。

在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增强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自信,从历史规律中寻找发展逻辑,从历史脉络中发掘最佳方案,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9世纪中期,纽曼主张大学的功能是自由教育,反对把专业或科学知识作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反对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尽管此观点在理论上依然有影响,但在实践中,即使他本人担任校长时,也未能照此理念办学,更没有哪一所现代大学这样去做,不可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所误导。

在辩证思维能力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洞察事物发展规律,进而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科学把握和辨析各种关系。把握国家建设的内涵本质、发展规律、工作与关键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过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之中,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自立自强开放合作,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能将规模与质量对立起来,规模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初期阶段,只有少数人能够上大学,很难说是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而现在我们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教育体系,才是高质量的教育体系。2012-2021年,我国高校累计输送研究生和普通成人及网络本专科毕业生1.2亿人,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力资源基础,在我国基于教育红利的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持续提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系统思维能力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在宏观层面,学科专业目录和学科评估都属于学科专业管理,两者在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侧重于不同的环节,学科专业聚焦于管理的前端,是学科评估单元划分的依据,而学科的结果可以为学科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提供参考。在微观层面,体现为学科专业设置和学科专业建设两个要素。专业设置是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重要内容,而学科专业的经验教训又为高校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提供了重要参考。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之间,学科专业目录为高校和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依据和规范,而学科专业设置实践为学科动态调整提供了案例和素材;学科评估关注学科建设的有效性,是检验水平、诊断问题、监督质量、推动发展和改进思路的依据。系统思考、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学科专业与院系的划分依据组织模式、发展规律不同,基础性学科、应用型学科和行业类学科间相互重叠与交错。

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大学要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根据国家发展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提出新理念,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2021年,我国高校研发经费2180.5亿元,是2012的2.79倍。研发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批技术攻关项目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战略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批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校服务社会的实力和成效不断增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更加凸显,推动了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使用创新一词达到55次,包括自立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有:学科建设存在生源、教师经费等竞争问题,以院系还是学科配置学术资源各有利弊;学科评估时学术成果归属界定矛盾突出,设置新学科专业的动力和阻力同时存在。因此,我们要以学院和学部为单位,在评估时以学科专业为主来协调人才工作,协调二级学院的业绩考核和学科评估,充分认识二者在分类标准、建设目标、绩效评价等方面一同避免相互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避免简单地对待学科资源和成果整合。

在法治思维能力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我们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斗争精神,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和风险防范。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强化意识形态管理;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媒体安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改进信息收集反馈;加强教育、增强意识,防范措施、防患未然,应对预案及时处理、事后总结亡羊补牢,宣传宣讲举一反三、制度建设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强国高质量建设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