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健:新时期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认识及思考

2023-11-20

信息化建设 2023年9期
关键词:培育融合发展

9月9日,浙江数字经济百人会在杭举办浙江数字产业新突破圆桌会。赛迪研究院无线电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韩健就《新时期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认识及思考》作专题交流

未来产业概念内涵和外延

未来产业的概念内涵可从生命周期、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细分领域和经济社会效益等四个维度进行诠释。从生命周期角度看,未来产业是发展成熟度相对较低、发展潜能极大,经过长期培育,在未来5—10年内梯次产业化,10—15年内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的朝阳产业。从技术创新驱动角度看,未来产业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存在高依赖度。从产业细分领域看,未来产业涵盖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深海空天、能源环境、新型材料等诸多领域。从经济社会效益看,未来产业是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前沿产业。

未来产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突破性、融合性、阶段性和不确定性等六大特征。“前瞻性”强调发展未来产业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趋势变革领域,探索未来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引领性”强调要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构建,全面引领、带动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新方向。“突破性”强调未来产业尚处于萌芽或者孕育阶段,伴随关键技术新突破,有望在未来某个时期迎来爆发式增長。“融合性”强调未来产业具有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呈现极强的产业关联性,如信息生物、生物制造等。“阶段性”强调未来产业是一个动态、阶段性的概念,结合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一种产业在萌芽初期或当时特定阶段被定义为未来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成为新兴产业甚至主导产业。“不确定性”强调未来产业发展高度依赖于技术突破,而技术突破存在多种可能性,导致未来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国家未来产业布局及举措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未来产业”这一重大时代命题。2021年“未来产业”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正式文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六大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加速形成若干未来产业”。

国家顶层设计完成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教育部、工信部等有关部委紧跟“十四五”步伐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科技部和教育部2021年12月发布相关通知,遴选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开展创建试点工作、1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开展试点培育工作。2022年11月发布空天科技未来产业科技园等10家建设试点名单,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等1家建设试点培育名单。工信部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以“制造业的升级换道、前沿技术的产业落地”为主线,前瞻部署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赛道。

浙江省未来产业布局及举措

浙江立足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元宇宙、第三代半导体、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主战场”,加快技术创新、场景培育、生态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在未来产业的布局上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勇于先行先试,以先导区建设为抓手,驱动全省未来产业发展;二是着力构建未来技术创新平台,增强科技创新底座。

去年8月,浙江省经信厅公布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等8个浙江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创建名单。今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围绕未来技术创新平台、“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优先发展未来网络、元宇宙、空间信息、仿生机器人、合成生物、未来医疗、氢能与储能、前沿新材料、柔性电子等9个创新基础良好、成长较快的未来产业;培育发展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低成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深地深海、可控核聚变及核技术应用、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等6个力量尚在集聚、远期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力争到2025年,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技术、创新应用、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形成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

未来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建议

浙江省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强省和产业高地,已形成“一城引领、全域协同”的良好发展格局。下一步建议做好以下四方面。

继续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布局。结合全省《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高质量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加快制定出台浙江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分类分级分步骤制定实施,构筑新优势。

强化核心技术融合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未来网络、量子信息等技术融合创新,打造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注重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抢下“未来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先手棋。

注重应用场景牵引推广。围绕制造、政务、文化、社会民生等领域,建立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清单。打造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培育一批综合性强、带动面广的示范场景。

优化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未来产业瞭望观察站;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创新人才引培用评机制;设立未来产业投资基金,打造早期介入、全周期赋能的新型耐心资本。

[作者系赛迪研究院无线电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

猜你喜欢

培育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