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庄子说“道在屎溺”
2023-11-19鲍鹏山
鲍鹏山
很多人问我,鲍老师,先秦诸子里你最喜欢谁?我会说,我最尊敬孔子,但我最喜欢庄子。为什么呢?我们从几个故事讲起。
一
庄子有一个能在哲学上深度交流的朋友,叫惠子。但是他俩经常吵架,并不十分友好。原因有两个:第一,庄子不愿意做官,惠子特别想做官。
楚威王派人请庄子出仕,庄子讲了一个千年神龟的故事,表明自己宁愿像神龟一样自由地“曳尾于涂中”,也不想去“庙堂之上”当官。
而惠子呢?梁惠王请惠子出仕,惠子激动地拉着使者跑,生怕去晚了梁惠王改变主意。路上经过一条小河,没有桥,只有一只渡船刚刚摆到对岸去了,惠子就着急大喊;船回来了,他火急火燎往上跳,扑通一声掉进了河里。摆渡人把他捞上来,问他为何这么急,他说要去做梁惠王的国相。摆渡人说,你连自己都救不了,还能做国相吗?
惠子这个人,跟他讲什么都行,就是不要讲逻辑,因为他是逻辑学大家。惠子下面的反击就很有逻辑。他说:“要论游泳,我当然不如你;要论治国,你跟我比,你连生下来没睁眼的小狗也比不上。”
你看,惠子跟庄子很不一样吧!他甚至还担心庄子抢走他的官位呢。
有一次,庄子穷得揭不开锅了,想去魏国找惠子“打秋风”。有人跑去告诉惠子,庄子要来了,他名气大、学问好,要是梁惠王让他取代你的国相位置怎么办?惠子赶忙派警察去大街上搜捕庄子,搜了三天三夜也没抓到。并不是庄子反侦察能力强,而是因为他穿得太破烂了。警察到处找衣冠楚楚的人,衣衫褴褛的庄子走到警察身边,说我是庄子,警察都不抓,说:“你不要妨碍公务。”到第四天,庄子出现在惠子的办公室,说:“我来给你讲个故事就走。”惠子知道,庄子讲故事就是要骂人了。庄子说:“南方有一种凤凰非常洁身自好,它飞在天上,再累,不是梧桐树它不停下休息;再饿,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再渴,不是甘甜的泉水它不喝。地上呢,有一只猫头鹰,它喜欢吃腐臭的死鼠。有一天,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啃着一只死老鼠,凤凰从空中飞过,它以为凤凰要抢它的食物,就紧张地对着天空发出‘吓!的怒斥声。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二
庄子和惠子老吵架的第二个原因,是两人看问题的立场不一样。
和庄子相比,惠子是个特别讲实用的人,讲实证,讲经验,是个有科学素质的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惠子是理科生,庄子是文科生,两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让人类有不同的认知世界的方式,百花齐放,这也是很好的。
跟庄子辩论的时候,惠子特别强调实用,他动不动就说,你讲的这话没用。实用性问题是他首要考虑的问题。
惠子跟庄子做朋友时间长了,他也会讲故事了。有一天,惠子讲:“有一棵樗树,特别大。它的主干虽然很粗,但是疙疙瘩瘩的不能做房梁,它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也不能做门。所以这树大则大矣,却毫无用处,就像你庄子说大话,说来说去有用吗?”
庄子怎么回答呢?庄子的思路是:树,是一个本体性的存在,是自我独立的存在。木材呢,是实用性的存在。如果你看到一棵树,看到的只是能不能做木材,如果树有思想,它不生气吗?我生长了这么久,是给你长的吗?我为什么不能只做我自己?只成为一棵树而非木材,不行吗?为什么人们一看到树,就想着把它做成房梁做成门,为什么不能搬一把小椅子,坐在树下看星星看月亮呢?
你看,庄子和惠子的区别就在于,庄子看到的,不是事物的“功能”,而是“主体性”。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主体性;人,也有他的主体性。所以,我们讲人,不要动不动就讲人才,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在逻辑上更靠前。
三
有一天,东郭子问庄子:庄先生,你老讲“道”,道在哪里呢?庄子答:道,无所不在。东郭子不理解,无所不在,是在哪里呢?看不见啊。我估计东郭子的智商不太高,智商不高的人,往往没法想象抽象的东西。当时地上正好有蚂蚁,于是庄子说:“在蝼蚁。”东郭子眼睛瞪大了说:“何其下耶?”伟大的道怎么会在这么低下的东西里呢?庄子想逗逗他,又说“在稊稗”,在杂草上。东郭子眼睛瞪得更大了:“何其愈下耶?”怎么更低下了?庄子看他大眼睛睁着,越看越可爱,便进一步说“在瓦甓”,从动物、植物再到砖块瓦块,“何其愈甚耶?”这时,庄子觉得再逗东郭子就不厚道了,最后放了个大招,说“在屎溺”。东郭子怎么反应?不吭声,估计受不了了。
庄子是在开玩笑吗?不是。“道”确实无所不在,屎溺、瓦甓、稊稗、蝼蚁,都有其“道”,都有其主体性。我最喜欢庄子的就在这一点。庄子说:“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没有任何事物没有它对的地方,没有任何事物没有它好的地方,万物来源于道,万物都有自身的尊严。
最后一个故事。在《齐物论》里,庄子有一段话:“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意思是,天下没有比秋毫之末更大的,而泰山是小的;没有比刚刚生下来就夭折的孩子更长寿的,而活了八百岁的彭祖是短命的。
这段话较难理解,有人以为,庄子在讲相对论,我认为不是。看上去他在“做比较”,实际上,他恰恰是在“不做比较”。
在他看来,秋毫之末足够大,泰山足够小;殇子足够长寿,彭祖足够短命——秋毫之末能不能再大了?不能。从秋毫之末自身的特点来说,它大到此处,已经大到极限了,再大就不是“秋毫之末”了;而泰山只能这么大,决不能再小一点点,它已经小到极限了,再小就不是“泰山”了。同理,如果殇子活到一百岁,他还能叫“殇子”吗?概念本身决定他只能活这么久,所以已足够长寿;而“彭祖”决定了彭祖只能寿八百年,不能再长一点点,所以足够“夭”。
在这里,庄子想表达的是:世界万物不是比较而存在的,每个个体都有它独立的价值,每个个体都是自足的。
(本刊原創稿,刘玉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