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的网,网中的人
2023-11-19杨鲁骏
杨鲁骏
蜘蛛依靠蛛网来感知猎物,从而进行捕食;人类,通过互联网来获悉外界信息,从而不落后于时代。
作为网,其特点是交错缠绕却四通八达,它的职责不外乎是将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紧密相连,将人类社会覆盖、包裹为一个整体,从而使交流更加便捷。经过切身体验,毫无疑问,我们每天都能够毫不费力地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源源不断的信息,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
可是,你又是否意识到: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已由信息的“接收者”,沦为了“被灌输者”,失去了接受信息的主动性?
马克思曾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原本简单的交际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扩大,逐渐纵向、横向延伸,使得我们的社会关系愈加复杂,社会角色愈发多元。为了提升个人在互联网上的存在感,我们势必要耗费更多的精力。面对奔涌而来的信息,我们应接不暇,却又无法轻易拒绝。毕竟在信息时代拒绝信息,几乎等同于“与世隔绝”,也意味着苦心经营的交际圈将“岌岌可危”。由此,我们只能被动接受着过剩的信息,在互联网中不断挣扎着,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与自由的意志。
然而,还不仅于此。用交际后残存的精力来应付海量的信息,并且进行分析思考,无异于痴人说梦。为了缩短时间,提升效率,各种“解说类”的文章、视频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并频频冲上热搜。可互联网毕竟不是真实的世界,往往会因信息无法传递全部细节而导致失真,由此产生的信息偏差理应使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奇怪的是,舆论大多会呈现“一边倒”的态势。究其根源,无非是个人在处理信息时,抛却了理性,选择了盲从,这样能够毫不费力地获得一个“立场”,一个“谈资”。只要摆出与大多数人一样的立场,便不会被排挤,至于对错已经无所谓。此类跟风现象的不断发酵,互联网就是其温室。而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意味着人的价值判断是可控的,意味着仅凭最初的某个人的观点就能左右许多个体的态度,意味着个体思维的逐渐固化、趋同化。
人们在互联网中失去了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和看待信息的理性,仿佛蛛网中被粘住的小虫,拖着倦怠的身体误入,被蛛丝缠绕,被毒素麻痹,逐渐丧失了自我。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而应努力挣脱束缚。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善假于物”,将互联网当作了解世界的工具、提升学识的手段。保持理性,学会甄别繁杂的信息,独立思考,培养探寻真实的习惯。如此才能跳出所谓的“网”,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互联网人”。
【江苏前黄高級中学高二(1)班】
◆点评
作文以蛛网捕食设喻切入,以挣脱蛛丝收尾,形象可感。通过蛛网的比喻引出了互联网这个核心话题,阐述了互联网的特征。作文主体部分从两个层面剖析了互联网给当代人、当下社会造成的困境:个人由信息的“接收者”沦为了“被灌输者”;个人思维趋同化,群体失去理性。作文紧扣社会现实,剖析典型心理,说理充分,分析透辟,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