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创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构建

2023-11-19陈丽香毕自强孙云飞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要素大学生

陈丽香,毕自强,孙云飞

(苏州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0 引言

当前,全世界正处于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变革时期,我国能否占据全球市场价值链的制高点,取决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产业化能力的提高。我国现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数据显示,在 “双创”政策引导下,2019年有近九成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有25%的大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愿,较2016年的18.1%上升近7个百分点,其中有3.8%大学生表示一定要创业,而且这一比例还将持续提高。集知识、活力和年龄优势于一体的大学生正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然而,面对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大学生创业的“两低”(创业率低和创业成功率低)问题却突出,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与发达国家20%~30%的比例相差较远,即便是成功创业者,也多集中在“消费电商”“餐饮住宿”等创业门槛较低领域,真正以技术优势创业成功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1]。因此,亟需高校、政府、企业等多方协同推进,构建以大学生创业人才输出或科技创业成功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生态体系,为大学生更快、更好、更高质量创业助力。

1 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1.1 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依据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最早由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 年提出,主要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其核心思想是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中,这些环境系统包含微观系统、中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宏观系统,每个系统又包含若干要素,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主要强调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2004年,查尔·扎斯特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强调个体发展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个体与环境之间具有互动作用,他把个体依存的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且3层系统之间共生演变、相互影响,存在着多元互动的关系,作为微观系统的个体是与其他各生态系统互动的主体,从而形成现代社会生态系统理论[2]。

1.2 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概念界定

在现代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 2005 年Dunn[3]首次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以创业型大学为基本发展目标,创业主体大学生与各生态因子之间通过信息流、激励保障、辐射带动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统一体。林嵩[4]提出基于创业活动的独特属性,建立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蔡莉等[5]基于文献分析法,从生态学的视角总结出创业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网络性等六大特征,并从政府参与和企业参与两个维度对创业生态系统的4种类型进行对比研究,指出我国学术界对于创业生态子系统的构成要素缺乏较为一致的认识。项国鹏等[6]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整合Isenberg、Vogel 的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由核心层、要素层和汇聚层组成的创业生态系统,核心层是作为微观主体的创业者,是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种群;要素层代表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含支撑创业者创业的政策、资金、技术等;围绕创业过程,核心层和要素层需要通过由承载各种要素的汇聚层进行能量与物质传递,汇聚层主要包含政府机构群落、高校群落、金融机构等。3层系统形成相互作用、协同演进的复杂动态系统。王亚娟[7]基于创业生态系统存在概念模糊、缺乏一致性的理论基础等局限,整合复杂系统理论和创业过程理论,结合创业特征,重新定义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带有各种反馈回路、动态的、开放的、相互依赖和共生的复杂自适应系统,他不仅通过吸纳各种外部信息、知识和各类资源来获取系统演化的动力,而且还通过系统内部结构化及各类微观主体的自适应行为实现系统进化,最终通过输出知识、社会经济效益对系统外部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通过对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梳理,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并结合大学生创业实际,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定义为:在高等教育阶段及毕业之后的特定时间内,在高校及校外空间范围内,以大学生科技创业成功为导向,创业大学生主体与各支持系统之间、系统和系统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带有各种反馈回路、动态的、开放的、相互依赖和共生共存的复杂自适应系统。

2 打造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现实意义

鼓励大学生创业上升到国家层面,亦被视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因此探索良性、持续、友好的创业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有利于深化和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当前,地方高校走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是高校转型发展,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地方高校长期存在对创新创业诸要素系统化整合不足、教学体系与现实需求脱节等问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未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本文立足于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失衡的现状,围绕支撑高校科技创业能力培养所需的校内外环境,以系统性、全局性思维重构高校创业教育的构成要素,力求构建有助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深化优化、校内协同运行机制完善、校外全方位支持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提高系统效能。

2.2 有利于优化大学生创业支持制度

相较于欧美国家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我国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配套服务不够健全。社会经济体系、信用体系等处在建设和调整阶段,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关创业政策。本文将生态理论运用到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中,能有效打破各个支持主体之间的藩篱,通过政策、人才、资金、信息等相互循环与流动,促进大学生、高校及校外支持主体的联系,优化资源配置方式,促进资源循环,进而从宏观上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体系。

2.3 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创造

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有助于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源源不断向企业和市场输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推动人才、知识等与科技相结合,实现人才技术化和知识产业化,继而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有效转移,提高市场经济效益,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推动新时期科学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3 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国外关于生态系统理论在创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社会创业生态系统概念界定或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构建。2005 年 Dunn首次提出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概念之后,Koltai等[8]对大学生创业的生态结构要素进行研究,提出由政府、投资机构、基金会、非营利组织、企业、学术机构等六大元素构成的创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王亚娟[7]构建包括 12 类主体种群的创业生态系统模型,该模型基于大学生创业过程各个阶段,以及创业活动所涉及的相关主体与环境要素所构建。

现有文献对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及其结构要素的研究,无疑为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提供了广阔视野和多元思路,但对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有以下局限性。

概念混淆。将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相混淆,更加强调构建校内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而忽视与校外创业支持体系的对接,造成校内外联动不够,校外支持体系发展方向不明,支持功能发挥不足。

要素混乱。不同学者依据的理论不同,其构建的生态系统要素则不同,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应依据大学生创业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共性要素进行界定与构建。

导向错位。多数学者从理论上认为大学生创业应从哪些要素构建,而非从实际创业需求的角度构建,致使创业生态系统内各要素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机制缺失。学者侧重于研究大学生创业生态的环境和要素构建,对于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互动机制的阐述不清晰。因此,能被大多数学者接受和认可的结构模型尚未完全确立,这对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各要素功能发挥、结构优化、系统演进性提出了挑战。

4 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核心要素探析

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金融、企业、中介、创业园区等多元主体通力合作,共同培育大学生创业赖以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大学生创业是以科技创业为导向的实践活动,要构建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就必须明确大学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要素主要包含智力要素、物质要素、保障要素和文化要素4个要素。①智力要素通常也称为教育要素,是指以高校创业教育为主,校外培训和家庭教育为辅,围绕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进行教育并赋予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包含创业人格、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技能5个子要素。②物质要素主要是指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的资源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投入、科技中介体系、创业融资平台、科技型创业企业孵化平台等。③保障要素是指政府和高校出台的鼓励和激励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政策与制度,目的是通过政策调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资源得到最好的配置,确保大学生创业活动更加富有成效。④文化要素是大学生科技创业健康发展的深层影响,文化要素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社团、协会等组织共同营造,全社会都要重视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弘扬创业精神,倡导创业理念, 宣传创业优惠政策。

本文在上述4个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与分类,将其归结为主观和客观两个要素,其中,主观要素特指教育要素(本文称为能力要素),客观要素特指非教育要素,即环境支持要素,而非教育要素是指除教育要素以外的其他要素,主要包括技术要素、政策要素、资金要素、经验要素、实体要素、信息要素、文化要素等。

4.1 能力要素

个人创业成功的源动力是创业能力。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如果把大学生创业成功看成是一个事件发生的结果,那么这个事件的发生取决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其内因是基于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的创业能力,而外因则是大学生创业的校外支持力量,两者缺一不可[9]。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已基本达成共识,即以高校创业教育为主的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包括创业个性塑造、创业精神激发、创业意识强化、创业知识传授、创业技能培训等内容[10]。

4.2 技术要素

科技创业可以带动高质量就业,核心技术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现在大学生创业总体水平不够高,创业者素质不够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上有局限性。受技术门槛限制,大学生很难成为技术的开拓者和市场的引领者。

4.3 政策要素

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是大学生创业动力形成的政治基础。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印发不少相关文件,然而大学生创业失败率一直居高不下。大学生对创业的概念比较模糊,对创业的实质性、操作性问题不是很了解。同时,创业扶持政策宣传与落实,直接关系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然而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往往主要以其所在单位的门户网站及主流媒体进行发布,且呈现阶段性和局部性,缺乏连续性和关联性。调查显示,国内有大约50%左右的大学生不了解和不清楚政府有关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已经自主创业的青年创业者中,从未享受过创业扶持的占到30%以上[11-12]。

4.4 资金要素

大学生能创业,启动资金是生命线。创业启动资金充足固然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勇气和热情,但调查显示,认为存在资金不足问题的创业大学生超过半数,资金短缺仍是困扰大学生创业的障碍,这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深入推进造成严重制约[13]。然而,就金融机构的考核体系而言,决定放贷的关键问题就是看企业质量看现金流,大学生既无固定资产科抵押,也没有充足的现金流,加之现有金融支持政策执行不畅通,金融支持渠道窄,金融支持产品欠缺。资金不足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掣肘。

4.5 经验要素

创业经验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助推器”。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创业经验的分享和创业指导的需求甚至超过对于创业资金的需求。创业需要研究失败,通过总结失败案例汲取经验,帮助企业发展。创业者在创业之初,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才能让创业者找准方向。然而高校跟企业合作,更多是围绕大众化本科教学的实验室共建、技术研发、师资培训和实践实训等内容开展,所邀请的企业专家,也是集中于前沿技术交流、行业发展前景介绍和职业发展规划等,较少邀请企业家联合开展创业教育,企业家大都有创业经历,更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商业和社会经验。

4.6 实体要素

大学生创业园既是实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落实高校大学生创业政策的重要场所之一。然而,形式上和表面上的 “高大上”“完整性”“综合性”成为当今创业园区建设的潮流目标,真正以“入驻零成本、政策零时差”为内涵的创业园区较少。创业园普遍存在功能定位不准、经营策略相对传统落后等问题,加之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与完善的规章制度,致使大学生创业的质量和效率不高。

4.7 信息要素

创业科技中介能助推大学生创业,提高其创业的成功率。创业企业的后勤服务主要包括工商注册登记、办理工商年检、科技项目的立项申报、新产品投产的鉴定申报等手续。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企业投资结构、市场营销会计与财务管理、法律架构、知识产权管理、管理团队建设、新产品评估、公司运营风险评估、风险防范、法律救援、市场营销等。但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水平有限是现有科技中介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提供办公场所、举办创业讲座、政策咨询等,对于创业风险评估、创业后勤等方面的服务提供较少。调查显示,创业大学生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企业的后勤服务、咨询服务和风险评估非常重要。

4.8 文化要素

创业文化包含大学生创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创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在个人创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良好的创业文化可激励广大学生为自己的创业目标而奋斗,多维度构建创业文化环境是提升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创业品质的重要途径。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厚植创业沃土,营造尊重创业、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创业文化氛围。

5 “一八八五”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构建

本文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入学前的新生为培养对象,以科技创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核心要素为支撑,以要素支撑群落为载体,以物质和能量流为动力,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八八五”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八八五”中的 “一”是指以大学生为主体(一个主体);第一个“八”是指大学生成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八个要素:能力要素、技术要素、政策要素、资金要素、经验要素、实体要素、信息要素和文化要素;第二个“八”是指支撑创业要素的八个群落:高校群落、科研机构群落、政府机构群落、金融机构群落、企业机构群落、创业园区群落、中介机构群落和其他(家庭、社区、团体等)群落;“五”是指政策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和技术流等作用于创业主体和支撑群落之间的物质和能量流。

图1 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

5.1 高校主要支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高校在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主战场,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一个有效的高校创业教育环境,应根据大学生科技创业核心要素的能力进行构建,至少要包括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准确的创业教育定位、可行的创新创业政策、充足的创业支持资金、合理的创业课程内容、强大的创业师资队伍、完善的创业实践平台、多样化的创业教学模式、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在加强创业理论教育的同时,高校还需要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业支撑生态,主动对接政府、企业、金融、中介等多元主体,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作,充分整合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知识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营造更加适宜的创业人才发展环境。

5.2 科研院所主要支撑大学生创业技术提升

在实施科技创业中,科研院所是大学生的技术支持者。科研院所具有知识和人才独特优势,主要从事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科技创业可以带动高质量就业。但是,困扰大学生创业的三大障碍之一,就是持续创新不足,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引导众创空间向专精方向提升。面对新创企业的困难,建立众创空间,集众思、汇众智、解难题,以创新思维与大学生创业者开展合作互动交流,凝心聚力,科学攻关,提升创业效率和水平。②促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对于财政资金购置的仪器设备,向创业大学生倾斜和开放,甚至免费使用。③联合高校、企业、政府、创业园等,建设符合大学生创业发展需求的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④通过与大中型企业开展生产协作、开放标准、实施众扶等方式,打通科研和信息资源之间的壁垒,带动小微企业和上下游大学生创业者发展。

5.3 政府机构主要支撑大学生创业政策制定

政府机构是创业政策制定者,是创业环境的营造者,是激励创业的引导者,也是宽容失败的帮助者。为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来影响其他主体的行为,同时政府机构也要根据其他主体的表现和政策效应反馈,及时对政策进行纠偏或调整:①对已出台的鼓励创业政策文件进行认真梳理,根据其他主体反馈意见,对政策进行及时优化调整;②加大创业政策落实力度,建立强有力的贯彻实施机制,确保各大高校落实;③加强对已实施政策的效果评估,完善其他主体的投诉处理机制;④对新出台的优惠创业政策、服务等及时进行宣传。

5.4 金融机构主要支撑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借贷、融资等金融服务行为对新创公司或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同时也会通过其他主体,如政府机构、中介机构等间接进行支持,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将直接影响新创企业行为。金融机构要主动完善业务范围:①提升大学生创业信用产品开发力度和服务质量,开展创业项目评审工作,提升大学生创业信用产品开发力度和服务质量;②与多家银行合作成立“见贷即保”的大学生贷款担保公司,加大与政府合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政策引导;③多方联动,吸引风险投资等资本注入;④拓展融资渠道,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筹措创业启动资金,切实做好创业启动资金的衔接工作;⑤联合学校、政府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信用指标考核,对于担保贷款做到应保尽保,或转为信用贷款。

5.5 企业主要支撑大学生创业经验分享

丰富的创业经验和企业项目,是大学生创业路上的“强心剂”。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经营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反馈影响政府税收、政策制定,同时也会对校企合作的效益产生直接影响。企业除了与中介机构和高校合作建立投资基金外,还应加强经验和资源共享。首先,项目支持,通过合作研发的方式,将大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或向大学生创业团体发包非核心工作和临时性项目,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扶持;其次,互动创业,以资源互动、经验互动、产品互动、市场互动等多元互动方式与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创业交流,打造企业与青年创业互动,共同创业的新业态。

5.6 创业园区主要支撑大学生创业实体要素

大学生创业园区不仅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落实高校大学生创业政策的重要举措。针对创业园区现状,首先打造全方位的物理空间,真正做到“入驻零成本”,为有创业意向的初创大学生全免费提供创业工位、办公桌椅、电脑、网络及打印设备等办公设施;其次建立系统化、数字化的政策资源库,真正做到“政策零时差”。准确及时梳理相关政策,并按照创业成长的规律,梳理出每个阶段的重点政策,并及时服务高校及创业者。

5.7 创业服务中心主要支撑大学生创业服务要素

创业服务中心是联系初创者、中小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纽带与桥梁。创业服务中心帮助创业者将发明和成果形成商品进入市场,孵化新成立或准备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开发、经营、营销、管理、财务、人才培养等提供综合服务。

首先,强化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面向各高校大学生以及其他有意向创业人员,开展创业思维政策、商业模式、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及融资技巧等具体内容培训;其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风险评估,联合企业组建大学生创业志愿指导团队,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项目风险评估,对市场开发进行指导,追踪其创业进展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并指导解决;第三,做好大学生创业项目后勤服务,主要包括工商注册登记、工商年检、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年检、科技项目立项申报、新产品投产鉴定申报、科技资质认定等事项的办理等工作。

5.8 其他主体主要支撑大学生创业文化要素

创业文化内生于市场经济,包括人们在创造价值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心理意识,主导人们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政府、企业、家庭、社区、高校和社会团体等应协同推动创业文化创新,进而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①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确保大学生创业时在法律、制度、政策等都能获得平等的机会,在公平分配中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权利公平,真正做到公平竞争、公平竞争。②以扶持创业、服务创业为已任,转变政府职能,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③进一步深化改革,营造创业的良好环境。对挫折要善待,对失败要宽容,对成功要激励,形成生动活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局面。④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为引领,总结宣传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加快创业文化发展和升华,推动创业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梳理,针对大学生群体,以“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平台支撑+服务保障+科技引领”为理念,以社会创业人才的满意度调查为路径,并结合大学生创业实际,构建动态、开放、带有反馈的友好型“一八八五”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系统内的各个主体不是孤立的、单独的,而是与其他主体共生共存、相互渗透、互相支持、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创业全过程。创业主体和八大主体之间通过政策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和技术流等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并获取系统演化动力,而且通过内部结构化和自适应行为实现系统化,最终通过社会效益对宏观系统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要素大学生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大学生之歌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新大学生之歌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