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如皋花木产业信息化服务调查及问题分析

2023-11-19张润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9期
关键词:花农如皋花木

宓 燕,张润杰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1 研究的背景

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党的二十大、十九大报告、“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均提出了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如在2035远景目标中提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农业农村部2022年3月提出《“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在2025年之前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显著增强”[1]。事实上近10年以来,在乡村振兴的基本战略下,中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一个以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电话等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架构已经基本形成,“村村通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基础工程的实施,使得农村农业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但是相应的软件建设,即产业信息化服务还有待提高。

江苏省如皋市地处江苏东北部,现辖3个街道和11个镇,其中,社区181个、村166个,耕地面积76413.64 hm2,总人口139万。如皋农产品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特色明显,其花木盆景业是如皋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有中国的“花木盆景之都”的美称,花木产业是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2019年,如皋市花木盆景种植面积达1333 hm2,是全国最大盆景出口基地之一,花木盆景销往世界各地,年产绿化苗木3.5亿株、盆景300万盆、盆花400万盆、草皮250万m2和鲜切花1220万支,花木盆景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如皋有花木大世界(如皋)国际园艺城、花木大世界盆栽批发市场、华夏花卉专业市场3个花木专业市场,花木、盆景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2]。

花木产业作为当地龙头农业产业,与一般产业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技术性比较强。花木经营过程中,包括育种、播种、造景、销售等各个产销环节中都大量地需要科技的投入;二是花木产业的市场需求变化较快。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和家居装饰的发展,所需求植物的品种、植株的大小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花木培育计划,是农民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以上两个特点导致花木产业生产经营者对信息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政府应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的信息化服务,促进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因此,对这一特定产业的信息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信息化服务已经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议、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与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推广、农民对农业产业信息的需求及其是否被满足的实证研究等方面,但是针对特定的花木产业从业人员信息化服务的调查和分析尚未涉及。

2 如皋花木产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阶段

如皋花木产业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与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相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其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 乡、村级组织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原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早期,如皋花木产业的信息服务主要依赖隶属于各公社、乡镇政府的农业推广站等机构组织,信息服务处于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口授心传的原始阶段。

2.2 广播、电话、电视等通信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阶段

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是如皋农业广播、电话、电视等通信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的初级阶段。期间,各级电台、电视台根据政府工作安排和广大农民要求,纷纷开辟、增设花木种植与栽培等各类栏目,推广花木种植、栽培新型农业技术及花木成品供求信息等。

2.3 计算机网络和专业网站的发展与应用阶段

90年代中期至今,是如皋花木产业从应用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存储等农业信息化技术从初始阶段走向快速发展、从研究开发走向应用的阶段。其中最典型是2013年上线的如皋花木大世界网站,该网站是在如皋花木大世界交易市场实体的基础上建立的官方信息平台,以为花农、苗农服务为宗旨,将花木交易市场供求、实用技术、花木文化、人才招聘、法律法规等信息搬到网络上,为农民及其他从业者提供花木交易信息,推广花木生产经营技术,弘扬花木盆景文化。

2018年,长三角花木产业大数据中心在如皋国际园艺城揭牌。长三角花木产业大数据中心定期发布长三角地区花木价格指数、生产经营动态信息、花木交易行情、花木供需信息,推广花木栽培管理技术,着力宣传如皋花木盆景产业发展动态情况。

3 数据来源和调查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取得分析所需要的第一手数据。对于问卷的设计主要是从下面两个方面考虑的:一是关于被调查的对象也就是有关花农的基本情况的调查,试图根据这些农民的基本情况,找出与信息化的效果之间的关系;二是关于农民在花木信息化进行之后所取得的效果的调查。

所选择的调查地区为如皋市花木核心区纪庄、城南、顾庄三个区域,选择如皋市这三个点作为调查对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这三个区域原先都属于如皋市“中国花木之乡”所在地,该地区花木产业发展在整个如皋起牵头带动作用,其中顾庄是南通市农村信息化示范村,且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如皋花木大世界也位于该区域;第二,这三个区域由于开展花木生产销售较早,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整个如皋的花木产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这为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这次调查采用面对面向花农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发出问卷150份,每个村发放50份,实际回收问卷150份,其中包括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92.8%。

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为了确切了解和掌握花木产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真实情况,采取实地走访花农的方式,面对面和花农交谈,虚心向他们请教,获得最为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调查过程中实地走访了纪庄村、顾庄村、许庄村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深入到花农家中、田间地头以及销售市场等第一线,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谈话交流,从而使本研究更切合花木产业发展工作的实际,增加了本研究的实证性和先进性。

5.4 血清微小RNA 研究[60]显示,IPA和肺癌患者血清中miR-21均高表达,但miR-21血清水平为0.198~0.723时才对鉴别诊断IPA有较好的价值;miR-21联合G试验和GM试验诊断IPA的价值优于各单项或双项联合。因此,可以认为miR-21是潜在的IPA诊断血清标志物。

4 如皋花木产业信息化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花农对花木产业信息化使用的情况,本调查从花农的基本情况、花木产业信息使用情况、对信息化的认知三个方面来展开。

4.1 花农的基本情况

花农基本情况调查是确认被调查对象确实从事花木产业经营。调查中重点对从事花木产业花农的家庭收入来源比例进行调查。包括花卉种植、苗木栽培、盆景生产、花木运输、花木销售(经纪人)以及其他(可多选)。结果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家庭收入来源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调查对象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中,花木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花农主要从事花卉、苗木、盆景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工作,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当然也存在少量兼业型的花农,表现为其他收入在家庭收入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4.2 花农使用信息化服务的情况

4.2.1 花木产业信息供给情况

通过对如皋农业信息网和如皋花木大世界信息网为主的几大网站和实地调研访谈发现,政府和相关机构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络面向农村和花农提供的信息共有8类:

1)各种花木产业资源信息;

2)各种与花木业生产和花农生活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等农业政策信息;

3)各种有关花木业科研进展、新成果、新技术等花木业科技信息;

4)各种生产计划、产业结构、作物布局等花木业生产信息;

5)各种花木产业教育、培训的时间、手段、内容等花木业教育信息;

6)各种花木成品价格、储运、对外贸易等花木产品市场信息,各种经营动态、花木收支、市场预测、花农生活水平状况等花木业经济信息;

7)各种花木产业科研、教育、推广专家的技术专长、花木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企业家的基本情况;

8)花木行业人才信息。

4.2.2 花农信息化服务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通过对如皋市三个区域花农使用信息化服务的问卷调查显示(表2):花农采用信息的来源大体分为这样几类,即农技推广站、村集体、互联网上企业和个人、花木协会、亲戚邻居朋友等。

表2 花农获取信息来源情况调查(可多选)

亲戚邻居朋友作为花农采用信息的第一来源,占84.1%,其次是互联网上的企业和个人,占53.1%,第三是村集体,占11.0%,第四是农技推广站,占8.3%,最后是花木协会占6.2%。

花农信息获取媒介主要是通过电视、报刊、广播、手机、互联网、布告信息栏等。调查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花农已经形成从手机和互联网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但从传统媒介广播、布告信息栏、电视等途径被动接受信息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信息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补充。

表3 花农获取信息媒介情况调查(可多选)

对信息传播渠道和来源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花农最满意信息来源是来自亲戚邻居朋友以及互联网信息,通过手机和互联网查看信息成为主流的媒介。越来越多的花木种植大户通过互联网络发布供求信息等,获得了很好的商机,从收入增加幅度来看,62.5%的花农使用了网络和手机信息服务后收入有所增加,增幅约为5%~10%。另有32.4%的花农使用了网络和手机信息服务之后收入基本没有变化。

5 如皋花木产业信息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5.1 农民对花木信息的利用能力低

在调查地区的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显示,初、高中文化程度占80%以上,这些人虽然不是不认识字的“传统文盲”,却是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从事网上销售的“现代文盲”。这种以“现代文盲”为主的花农,已经成为如皋全面推进花木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阻力。虽然有些花农也在网上开了淘宝店,但常因为经营能力差导致客户不多,店铺销售量有限。

5.2 花木信息服务质量较差

花木产业信息化基础工作不仅直接决定花木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决定着向信息使用者所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充分性。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有61%的人是认为网上信息的可信度差、不实用,虚假信息多,还有49%的人认为花木大世界等政府运营的网站上信息陈旧、更新不及时,信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据调查,如皋市现有市级信息工作和服务人员13人,县级43人,共56人,其中行政人员7人,事业人员35人,从事网站管理人员14人,很难满足为花农服务和花木产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另外,随着如皋花木产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花农对进行信息化建设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电脑打字或者上网查询信息层面上,更多的人认识到可以通过网络来发布供求信息,掌握第一手的市场行情,并且通过网络指导苗木种植、栽培以及在这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

5.3 信息化服务对收入的增加作用比较有限

从使用信息化服务的花农反馈信息来看,信息化服务对花农的增收贡献较低。数据显示在实施了花木信息化建设之后,成效不大,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增幅。在这种背景下,要使用信息还需要花农投入电脑、手机的设备,成本比较高。花农目前的经营也是一家一户家庭经营的方式,很少有公司从事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和建设,公司化经营的较少。

6 结论与建议

经过对如皋花木产业信息化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2点结论:一是如皋花木产业信息化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表现为一方面形成了信息化的强有力的基础硬件设施,多数花农都具备使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终端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以花木大世界和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官网、门户网站提供了花木产业较丰富的信息。二是花农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亲戚邻居朋友和互联网上的企业与个人;使用媒介最多的是手机和互联网。存在的问题有3个方面:花农的利用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花木产业信息化服务质量较低、信息化服务对收入的增加贡献不明显。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对花农使用信息能力和花木生产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二是提高门户网站的活跃度,丰富信息,做到及时更新,配备专门的人才;三是转变经营方式,借助互联网,包括淘宝、拼多多、抖音等销售平台,发展“互联网+”下的花木产业,拓展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增加花农的收入。

猜你喜欢

花农如皋花木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花农》:弦歌未止,薪火相传
《花农》:一个美丽的童话——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花农》的笔记体叙事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花木笺
唠叨的妈妈
爱找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