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至六兽灯舞蹈形态研究

2023-11-18金珺

艺术大观 2023年30期
关键词:花灯

摘 要:“六兽灯”是东至花灯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花灯种类,它主要流传于东至县官港镇新溪村境内。“六兽”分别指的是麒麟、青狮、白象、独角兽、鹿、獐这六种神兽。当地人民以此为原型扎制彩灯,悬挂门首。六兽灯在舞动过程中需要艺人们手拿六兽底部的两根竹棍,通过竹棍牵动兽灯舞出各种动作和神态。本文以舞蹈形态为切入点对六兽灯舞展开研究,为更多的传统民间舞蹈研究者了解东至花灯舞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六兽灯;舞蹈形态;花灯;传统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0-00-03

一、六兽灯基本概况

六兽灯,在当地又被称为“六兽太平灯”,它主要流传在东至县官港镇新溪村境内。东至县地处池州市南部,靠近池州九华山。故东至当地民间习俗受佛教文化影响颇深,九华山以及当地寺庙中常见到独角兽(地藏菩萨坐骑)、青狮(文殊菩萨坐骑)、白象(普贤菩萨坐骑),还有麒麟、鹿、獐等塑像在当地被人们视为吉祥物,“六兽灯”受此影响而形成。用六数是取“六六大顺”之意[1]。

制作技艺的精湛使得六兽灯舞更具有观赏性。六兽灯在舞蹈过程中需要艺人们手拿六兽肚子下的竹棍,竹棍将兽灯舞出各种动作和神态,这两个竹棍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在扎制过程中,作为支撑兽灯的支柱,另一方面是由于竹棍连接着兽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通过舞动竹棍来牵动其他关节的活动。各个神兽在艺人双手灵活地控制下,展现出了各种姿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每只兽灯的制作过程都基本相同,用竹篾编制成兽骨,加以若干竹条编制的圆环一起组成兽灯的雏形,在雏形上裱糊上一层蜡光纸之后,加以皱纹纸、垂边纸等材料纸进行更进一步的装饰及点缀,最终形成一个个神兽模样。

花灯来源于民间生活,“舞花灯”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及祈望。在最早时期,花灯舞只是劳动人民在丰收之时或者农历新年之时由人民群众简单编制成各式灯种并迎合当时心情随心而舞,无完整程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灯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机会也越来越多[2]。在东至县,东至花灯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六兽灯是东至花灯舞中的代表灯种。它一直延续着过去东至花灯舞的风格,较为古朴[3]。在舞动六兽灯过程中,由于兽灯的制作工艺特别精湛,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从远处看来,像是几只神兽在空中互相追逐。为了配合神兽的神态及特点,艺人们在六兽灯表演过程中,会有一些使得神兽腾起、跳跃、旋转的动作,动作幅度较大,这也使得艺人们自身动作比较粗犷,有一种原始遗风之感,十分特别。

二、六兽灯的舞蹈形态

(一)基本动作和体态特征

六兽灯舞的基本动作是表演者配合兽灯共同完成的。表演者右手伸直在前,左手屈臂于右臂腋下,两只手握住六兽灯底部的两根木棍将兽灯扛在右肩,上身体态直立挺拔、昂首挺胸,形成举灯动作(如图1)。

(二)动律分析

1.上半身主要体现在“拧”

六兽灯舞蹈动律完全是配合兽灯的特点展开进行的,表演者的上身动律完全控制着兽灯的自身变化,下身动律则控制兽灯的空间变化。上身動律以“拧”为主,“拧”动律主要体现在表演者的手腕与腰部。手腕的“拧”主要表现在右手,右手持兽灯头部木棍,通过右手手腕的“拧”动可以让兽灯的头部改变方向,可表现出六兽的灵动神态;连续、快速的手腕“拧”动可以让六兽的形态更为逼真。腰部的“拧”动在这里指胯部以上、头部以下的身体部分发生不同方向的转动,并且需保持胯部以下身体动作不受上身影响。在六兽灯的动作特征中不难发现,六兽变化需要表演者双手控制竹棍完成,但是完全靠双手控制竹棍是不足以让兽灯产生大幅度动作的,此时则需要上身通过“拧”来带动手臂,再由手臂带动双手控制竹棍,最后牵动神兽“变换”出不同的姿态。

2.下肢动作主要体现在“弓箭步移动”

六兽灯的主要动作变化是由上身控制,但是下身的运动也影响着六只兽灯的空间变化。六兽灯的下身动律主要以“弓箭步移动”为主,“弓箭步”是六兽灯表演者下身动作的常态。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呈弓箭步定住,为了配合不同的上身动作,下身保持“弓箭步”状,产生一些“重心移动”“弓箭步迈步”相关动律动作来丰富表演者的全身。六兽灯的表演十分消耗体力,并且表演者上身动作难度大且变化种类多,所以下半身“弓箭步移动”的动律以“稳”“慢”“抻”为特点,也是要点。

(三)传统动作

由于东至花灯舞的传承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抗因素,导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东至花灯舞中有记载的传统动作只有少许几个。笔者通过采风及对保留视频的仔细摸索,归纳整理出以下这些有记载的传统动作的名称、特点及要求。

1.“抖毛”

“抖毛”动作主要体现在表演者上身,下身动作可以根据表演需要进行不同设计。“抖毛”动作需要表演者双手控制竹棍,右手握住前棍,左手握住后棍,保持左手不动,由身体轻微发力带动右手横向小范围快速移动。六兽灯的前棍控制六兽灯上身以上至头部,下棍控制六兽灯身体以下部位,“抖毛”动作中,保持左手不动且右手横向移动是为了控制兽灯身体不动且头部摆动,以表现出神兽抖毛时的状态,生动形象、惟妙惟肖。

2.“伸腰”

“伸腰”动作主要体现在表演者上身,下身动作可以根据表演需要进行不同设计。“伸腰”动作需要表演者双手控制竹棍呈举灯动作准备,保持左手握住后棍不动,右手握住前棍由右前方经过身体顺时针画平圆至前方,并且在最后一步向上发力。左手控制后棍不动同样是为了兽灯身体部分不动,右手完成“伸腰”动作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神兽呈“伸腰状”的动态,很是可爱。

3.“晃头”

“晃头”动作与“抖毛”“伸腰”这类动作一样,都是体现在表演者上身,下身动作可以根据表演需要进行不同设计。“晃头”动作在完成上与“抖毛”动作有些相似,“晃头”动作需要表演者双手控制竹棍,保持左手握棍不动以控制兽灯身体不发生移动,右手握住竹棍由身体轻微发力带动右手发生横向大幅度移动。“抖毛”动作与“晃头”动作都需右手横向移动,但是幅度不同,“抖毛”只需小幅度移动,但是“晃头”需要大幅度移动,那是因为兽灯体积与人一般,竹棍轻轻晃动就会使得兽灯抖动,所以通过竹棍横向移动的幅度不同,从而让神兽呈现出“抖毛”与“晃头”这一不同的状态。

4.“大翻身”

“大翻身”动作主要体现在表演者上半身,下半身会根据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大翻身”动作同样要求表演者双手控制竹棍,与前面几个传统动作不同的是,“大翻身”动作需要表演者右手控制竹棍不动,左手从准备位(左手握竹棍于右臂腋下)以逆时针方向经过面前画平圆至左肩膀,并且身体配合手的移动微微向左转四十五度左右,再延原路线返回至结束为“大翻身”完整过程。这个动作需要控制右手不动是为了使得兽灯头部不发生移动,通过左手的运动将兽灯的身体部分发生近乎一整圈的翻动,以体现神兽灵活翻身的状态。“大翻身”动作要求表演者上身进行大幅度变化,并且对于表演者臂力是一个大的考验,动作难度较高。

5.“斗兽”

“斗兽”是需要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完成的配合性动作。“斗兽”动作无特别规定表演者的舞动流程,而是通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表演者面对面举灯站立,应和音乐以及现场气氛做出一系列传统动作以及表演性动作。“斗兽”的亮点不在于动作的规定上,而是在于通过表演者与兽灯的配合来表现出一种争斗的场面,精彩纷呈。

(四)表演形式

在六兽灯还未流传开来时,六兽灯表演是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节日里才会进行的。一般来说,老艺人们在过农历新年前开始扎制六兽灯,等快到正月十五,会选定一个好日子进行六兽灯表演。

在表演开始前,老艺人们会祈福、放鞭炮。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后,老艺人们将六兽灯一一举着从村头走到村尾,挨家挨户地展示,这也意味着“神兽到家,家宅兴旺”。游完灯后,老艺人们会在村里空旷处进行六兽灯表演。那时表演无规定套路,大多进行表演性舞灯动作。在表演完六兽灯后,最终会将兽灯焚烧,称为“圆灯”。

现如今,会六兽灯扎制技艺的艺人不多,真正传承这项技艺的更少,制作一套六兽灯非常难得,所以几乎不进行焚灯了。

现在的六兽灯表演会伴随着现场锣鼓伴奏开始,在锣鼓声中,六兽灯排成一字型出场,出场顺序也有讲究:麒麟在第一位,紧跟着的是青狮、白象、独角兽,排在最后的是鹿、獐(如图2)。六位老艺人举着兽灯从一字型变成圆形,从远看好像六只神兽在追逐。在跑完圆形路线后,会有举麒麟灯的老艺人带着形成三角形、8字型等常规队形。中间最具看点的是兽灯独舞及两兽斗舞,老艺人们举着兽灯进行一系列表演性动作,让神兽活灵活现,场面十分热闹。

三、六兽灯舞蹈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构想

(一)制作技艺中的传承困境

六兽灯这一灯舞种类在传承过程中与其他灯舞种类一样都有着相同的传承困境——制作技艺的传承。六兽灯里每一顶灯都需要老艺人运用竹篾、绳这两种材料将兽的身体部位一一编制成型,又通过绳将其一一固定成型。框架成型后,老艺人运用彩纸、彩布进行漫长的“贴毛”工序。通过“贴毛”颜色的不同以及对兽灯头部形象的特征化制作将六只兽灯逐一制成。

六兽灯在制成之后,舞動幅度大造成的兽灯损坏以及制作材料的易破损导致兽灯无法长时间保存一直是六兽灯制作技艺传承的两大困境。后续在传承六兽灯技艺时是否可寻找替代现有材料且也可达到其表演效果的制作材料是需要我们共同解决的问题。

(二)舞蹈过程中的传承困境

在进行六兽灯舞蹈形态研究过程中,笔者多次进行田野调查,跟随老艺人学习六兽灯舞蹈。结合学习过程以及舞蹈形态研究过程发现,传承六兽灯舞蹈是存在以下难点的。

1.六只兽灯制作成型后重量很大,对表演者的手臂力量要求很高;兽灯因为制作工艺方面在兽灯头部的装饰多于身体,导致兽灯“头重脚轻”,两只手臂控制的力量不等,控制起来又增加了难度。

2.在保留六兽灯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六只兽灯在舞动过程中因幅度大十分容易破损,甚至散架。这一点也为传承过程增加了不可忽视的困难。

3.六兽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杰海老师年过六旬,年轻人会舞六兽灯的少之又少,对此感兴趣的更是不多。这无疑是六兽灯传承路上亟须重视的问题。

(三)六兽灯舞蹈的发展构想

六兽灯作为东至花灯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花灯种类,得到的关注度相对于其他花灯种类更多,如果六兽灯的传承之路越来越窄,东至花灯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许真的会被“遗失”。

针对六兽灯舞蹈部分,笔者提出几点发展构想。

1.开设六兽灯舞蹈传习班,组织舞蹈艺术工作者、舞蹈教师、舞蹈爱好者与六兽灯“非遗”传承人建立联系与学习,全面、细致地对六兽灯舞蹈部分进行提炼、细化、总结、创新,形成六兽灯舞蹈教材,便于传播。

2.希望当地政府及学校可以联合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给予六兽灯舞蹈进入大众视野的机会,让学生可以近距离了解六兽灯,从而产生兴趣,让“非遗”的种子在学生群体的心里渐渐“发芽”。

3.组织专人将六兽灯舞蹈创编成广场舞或健身操形式进行传播,让六兽灯成为男女老少均可接触到的“非遗”舞蹈。

4.号召舞蹈艺术工作者、舞蹈教师对六兽灯舞蹈展开深入研究,创编出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让“非遗”从民间真正走向舞台。

参考文献:

[1]程凯.国家非遗东至花灯的田野调查报告[J].池州学院学报,2016,30(05):27-29.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孔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探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4,28(01):19-22.

基金项目:池州学院人文社科项目“池州‘非遗传统舞蹈六兽灯的传承与舞蹈形态研究”(项目编号:CZ2021RW11)。

作者简介:金珺(1995-),女,安徽池州人,硕士,讲师,从事中国民间舞表演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花灯
看花灯
花灯:正月里的一颗糖
花灯和花脸
挂花灯
找不同
做花灯
闹花灯
秀山花灯
赏花灯
巧做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