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钢琴曲集《中国旋律》的民族化特征分析

2023-11-18贠婷

艺术大观 2023年30期

摘 要:钢琴曲集《中国旋律》是一部集中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作品,它通过运用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民族情感的主题,展现了明显的民族化特征。在这个曲集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音阶和音调的民族化特点,节奏和韵律的运用也体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包括拍子变化、重复的节奏图案和复杂的韵律结构。曲调和旋律方面,曲集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和民歌的旋律特点,通过钢琴演奏技巧和音色的表现,展示了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最后,曲目主题涉及中国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情感,如《茉莉花》《阿佤人民唱新歌》等,通过音乐形式和曲调的表现,传递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情感和民间故事,文章对钢琴曲集《中国旋律》的民族化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钢琴曲集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钢琴曲集;《中国旋律》;民族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0-00-03

在中国音乐发展的进程中,钢琴这一外国乐器在融合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后,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征,中国钢琴家所创作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继承,并得到了世界钢琴界的认可。

一、《中国旋律》概述

《中国旋律》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张朝创作的钢琴曲集,选取了20首不同风格的中国传统民歌进行创作。张朝出生在云南,这个地区聚集了很多的少数民族,他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音乐创作。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民族音乐的热情深深地融入他的创作中。

这部钢琴曲集中的20首曲目中有七首选自云南民族曲调的旋律,展示了云南多样的民族风情。张朝的创作手法多样,他将西方的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在一起,以钢琴语言描绘出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景,这些曲目独特而富有民族韵味,展现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中国旋律》,张朝以钢琴的表达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1]。

二、《中国旋律》的创作特征分析

在钢琴作品《中国旋律》的创作过程中,作者融合了较多的民族元素。在多元化、世界化的传播导向下,张朝在东南西北的十多个民族和区域的歌曲中,也表现出对音乐的多元化和创新化的追求,如在和声、复调、织体等方面的民族化和创新化,这与其内在的整体性的创作理念密切相关。

中国乐曲和钢琴的融合,既是对曲调元素的横向探求,也是对曲调以外的钢琴语言进行重建。张朝对钢琴语言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复调民族化、钢琴织体民族化、和声民族化、结构民族化和神韵民族化。比如,在钢琴和声语言方面,在民谣调式的调性上,追求新奇的效果,丰富的颜色,并进行了多种线型、混音的尝试。多个调性、多个音程以及混合音程和弦线的运用给人们耳熟能详的民谣带来了一种崭新的声响,并赋予了它独特的现代主义色彩;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他对钢琴语言多样性的整体思考,也就是对中国音乐的艺术魅力的整体思考,这是他追求自然,融入生活的整体创作理念的启发,而这首曲子的创作,也是他对童年云南生活的一种美好记忆的总结。

《中国旋律》全集由20首曲子组成,这些曲子都是根据我们国家的歌曲改编而成的,充分体现了《中国旋律》全集所蕴含的民族元素。该曲集还收录了多种类型的民歌,如《茉莉花》柔美流畅,动人婉转,《景颇山歌》激情澎湃,《黄河船夫曲》黄河沿岸的船夫号子,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中国民间歌曲的流行图景。当然,这也是张朝为了让德国人了解中国传统乐曲,在作品中加入了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曲元素[2]。

三、《中国旋律》的文化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推进中国钢琴发展的民族化

《中国旋律》作为一部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为主题的钢琴曲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首先,它通过运用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这有助于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进而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中国旋律》的创作特点体现了中国钢琴发展的民族化方向。钢琴作为西方乐器,长期以来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缺乏独特的中国音乐元素。而《中国旋律》的创作通过将中国传统音乐与钢琴的表现力相结合,使钢琴演奏能够更好地表达中国音乐的特色和情感,这对于推进中国钢琴发展的民族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钢琴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外,《中国旋律》的创作还能够促进钢琴演奏技巧的创新与发展。创作者在编排曲目时,融入了现代音乐的技巧和手法,使钢琴演奏具有更多的变化和表现力。这不仅为钢琴演奏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钢琴教育和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和视野。

(二)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

张朝先生应德国政府之邀,与人民音乐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一本钢琴选本《中国旋律》,这首歌是为了让更多西方国家的人民认识中国音乐而创作的。《中国旋律》能够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传达给全球观众,这有助于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

同时,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音乐语言,钢琴具有广泛的受众和影响力。通过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钢琴演奏中,如用钢琴演绎二胡曲目,钢琴演奏古琴曲目等,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对中国传统音乐感兴趣,激发他們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这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中国旋律》的创作也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新和表现方式。通过将中国传统音乐与钢琴的表现力相结合,创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加富有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这不仅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四、《中国旋律》的民族化特征分析

(一)融入了丰富的民族元素

张朝幼时受到云南少数民族民乐的深刻影响,在他的钢琴曲谱《中国旋律》中,吸收了许多其他民族的音乐因素,使他的钢琴曲谱更加丰富。就拿《中国旋律》中的《编花篮》来说,张朝为了将钢琴曲的特点与民族音乐的特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采用了音域变换的方式,在不影响整个曲调的情况下,通过前奏来修饰主调,使这首歌更具个人色彩。比如,原来的“编”字用小二度滑移来表现河南土话的特征;第五小节,用下滑音来表现河南土话的轻快;张朝在谱写钢琴《编花篮》时,用定音来配合强拍和主调,产生小二度音程的效果。张朝在创作河南民歌的过程中,还添加了几个不连贯的高音,制造出一种不平稳的气氛,模仿民歌唱歌时的打滑,从而表现出河南民歌的高亢、鲜明的地方特征[3],通过演奏者的演奏,创作者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传达给观众,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二)融入了丰富的民族化音乐和声

“五声性调式”是中国民间乐曲的一大特色,它与外国乐曲的和弦模式截然不同。为此,张朝在《中国旋律》的编撰过程中,突破了外国钢琴乐谱中的和弦模式,以中国民族乐谱中的调式为基础,以“五声调式”为基本的和弦结构形式,使乐谱和和声具有民族化的效果。就拿《编花篮》来说,在第一到第七节,当演奏家演奏的时候,他的主音形成了一个小二度,这样演奏的时候,他的曲子就会变得栩栩如生,幽默风趣,很容易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可以说,《中国旋律》的《编花篮》中,主体旋律在全曲中多次出现,构成了旋转式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突出了该曲的民族音乐意象,产生了一种有别于外国乐曲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和谐效果。此外,张朝在谱写《中国旋律》时,还采用了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支声复调”,将同一首曲子经过多种形式的组合,构成一种多声部,从而使得钢琴作品表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和声部的特点。

(三)融入了丰富的民族调式语言

张朝的钢琴作品《中国旋律》一书,其作品均取自中国各民族民间歌曲,张朝在创作时对中国民间歌曲进行了大量的吸收。以这一理论为依据,并以钢琴的和谐曲调和美学习性为依据,把中国的民间和谐因素融入音乐中,從而构成一种适合于音乐创作的调式。例如,《中国旋律》中的河南民谣《编花篮》,从一开始就以 C、E为主,从一开始就以低音为主,通过两个小二度的和弦外音,在《编花篮》中形成了一种强烈而又短促的碰撞,既能表现出钢琴应有的韵律,又使它的民族特色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也使用了主要的留音,而张朝则以上边、下边两个人的留音为中心,使和弦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多样化的和声语言。此外,张朝的钢琴曲选集《中国旋律》在调式上的组合特征也很明显,在钢琴上可以表现出多种声音,创造出多种调性。张朝在乐曲的创作中,通过调性转换、调性游移等手段,使乐曲表现出了多种调性,即所谓的调性合成,从而使乐曲表现出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和声语言的效果。

五、《中国旋律》的民族化演奏技巧分析

(一)作品的民族风格

本文从钢琴作品《中国旋律》的民族性入手,通过对张朝钢琴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特色的研究,可以看出他在钢琴作品中非常注重对民族音乐要素的发掘,他相信,钢琴并不只是一种弹奏的工具,而是一种可以和听者心灵沟通的工具,所以张朝所有的钢琴曲作品能够让中国人领略到世界音乐的迷人之处,并把中国音乐带到国际舞蹈上。在弹奏张朝的钢琴合辑《中国旋律》的时候,演奏家要注意它的民族风格和魅力,要对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它的民族性,要认识到隐藏在它后面的民族精神。而且,在《中国旋律》的演奏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首曲子的原生态特点,掌握原生态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并注重原生态音乐的调性,从而使这首曲子的民族性更强。

(二)突显和声的民族色彩

要使一首钢琴曲的演奏具有民族特色,就不能将中西乐器的演奏技巧简单地融合在一起,而必须在和声织体上突出民族特色,对民族和声语言进行灵活的应用,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曲调,从而突破中国钢琴曲的死板表演方式,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在演奏的过程中也要突显和声的民族色彩,首先,演奏人员要注意凸显乐曲中的和音色彩;张朝的钢琴合辑《中国旋律》是一部融合了民族音乐要素的乐集,所以,演奏家必须运用中国民乐的调式弹奏技巧,使其在和声中表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其次,演奏者也应注重对民族和声的把握,《中国旋律》的弹奏应该以四、五度的和声为主,不要盲目模仿外国乐曲的三、六度的和声。例如,《中国旋律》的《编花篮》以河南民间歌曲为蓝本,其中最显著的地域性因素是河南梆子剧,这就需要演奏家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出民族特色,把握好节奏,以表现河南人幽默、乐观的性格[4]。

(三)作品的情感共鸣

作为一名钢琴家,其最基本的艺术修养是必须具备的,弹奏张朝所著的《中国旋律》,要在弹奏过程中,充分利用弹奏的联想与情绪的共振,将西方乐器与中国民间音乐相结合,使其与创作者的创作意旨与情绪表现更加接近。首先,钢琴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钢琴与其他民族乐器的区别,而后再进行结合,例如,在《中国旋律》中就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梆子”,为了营造民族音乐的气氛,钢琴家必须控制好自己的弹奏力道,以达到清脆、响亮的效果。另外,演奏者也能将无形的想象发挥出来,这就要求钢琴家要有一定的国家音乐文化的基础,要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跟作曲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要对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有一个真实的认识,这样才能获得一种既有形式又有精神的演绎。

(四)发挥民族乐器特色

张朝钢琴选集《中国旋律》一书汇集了中国许多地方、许多民族的乐曲,其中各民族乐器的使用又非常广泛,因此,在弹奏过程中要注重对各民族乐器的演奏调式进行逼真的模仿,从而使得整体的演奏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比如,在《中国旋律》一曲中,大量使用了梆子、冬不拉、手鼓等民族乐器,钢琴家在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必须先对其音色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逼真地模仿出这种乐器的声调特点,使其具有更强的民族特质[5]。

六、结束语

钢琴曲集《中国旋律》以其独特的民族化特征,为世界范围内的音乐爱好者带来了一场别样的音乐盛宴,在中国的钢琴曲创作一个世纪的过程中,作曲家始终把民族音乐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们在众多的中国钢琴曲中寻找经验、寻求突破。在此期间,每个阶段的作曲家所创作的钢琴曲具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也各不相同。进入21世纪后,在音乐创作中,个人化的因素日益突出,而对于“民族化”的含义作曲家们也有不同的见解,在良好的创作氛围下,让中国的钢琴作品在世界的舞台上也渐渐地显露了出来。而这一切,都需要一批钢琴家和作曲家的不懈努力,他们的每一次创新,都值得我们去肯定,只有如此,中国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才能持续地向前推进,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民族元素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雷佳星.张朝《中国旋律》钢琴曲集中的云南情韵[D].河南大学,2020.

[2]王葳.多元音韵汇琴音 华乐声传世界——刍议钢琴曲《中国旋律》创作特征及其文化价值[J].艺术科技,2017,

30(09):166.

[3]马昕.张朝钢琴曲集《中国旋律》的民族化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

[4]王智斌.论张朝钢琴作品《中国旋律》的音乐色彩[D].福建师范大学,2020.

[5]卢望.张朝钢琴曲集《中国旋律》的民族化特征研究[J].戏剧之家,2022(30):70-72.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处立项课题“基于智慧环境下的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SJS2022YB043)。

作者简介:贠婷(198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