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灸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老年骨代谢异常疗效及对CTX、BGP 及TNF-α 因子的影响
2023-11-18冯琳
冯 琳
(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山东 德州 253500 )
骨代谢异常是导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全面到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成为继心血管病、糖尿病之后的第3 大慢性病[2]。 骨质疏松症的特征主要是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因而常常会伴随慢性疼痛和很高风险的脆性骨折发生。 据报道,全球每3 秒就会有1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相近20%的男性和50%的女性在50 岁后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3]。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仍存在局限性,常用的钙剂、二膦酸盐、维生素D 等药物不仅临床疗效平平,并且还可能影响骨重塑过程的动态平衡[4]。 雷公藤多甙为雷公藤提取物制剂,主要活性成为雷公藤甲素,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抑制骨吸收等多重生物学活性[5]。 针灸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特色疗法,其中的机制可涉及调节内分泌和体液循环、协调相关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表达、改善骨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上调骨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和细胞因子水平等[6]。 本研究采用穴位针灸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骨量低下或骨质疏松症患者。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60 例老年骨量低下或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 组,各30 例,观察组:男11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为(70.55 ±5.09)岁;平均病程为(6.63 ±1.85)年;骨量低下11 例,骨质疏松症19 例。对照组:男10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为(69.74 ±3.46)岁;平均病程为(6.83 ±1.73)年;骨量低下13 例,骨质疏松症17 例。 2 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7]中相关诊断标准,经双能X 线测定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判断为骨量低下( -2.5 <T 值<-1.0)或骨质疏松症(T 值≤-2.5 个标准差);②年龄≥65 岁;③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无明显异常。 (2)排除标准:①近半年使用过钙剂、双膦酸盐类药等相关药物;②伴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对骨代谢有影响的疾病;③有针灸禁忌证;④近期内发生过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等。
1.2 方法
2 组均予以钙剂、维生素D 等基础治疗,不使用双膦酸盐等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对照组服用雷公藤多甙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3753)1 mg/(kg·d),分3 次服用,共8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穴位针灸,方法为:主穴:命门、肾俞、脾俞、足三里、气海、关元、三阴交;配穴:中脘、太冲、肝俞、太溪、腰阳关、血海等。 局部皮肤消毒后,用华佗牌0.3 mm ×40 mm 毫针,采用提插捻转补法行针,留针30 分钟,每周4 次,共8 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如下:(1)骨转换标志物。 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 型胶原羧基端肽( C-telopeptide oftype I collagen,CTX),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钙素(Boneglaprotein,BGP),试剂盒均为罗氏公司产品。 参考范围[8]:CTX:男性:(0.30 ±0.14)μg/L,绝经后女性:(0.56 ± 0.23) μg/L; BGP: 男性>50 岁:14 ~46 ng/mL,绝经后女性15 ~46 ng/mL,骨质疏松症女性:13 ~48 ng/mL。 (2)炎性因子。 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E 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 ,试剂盒为上海博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3)BMD。 治疗前后测定腰椎L2~L4、股骨颈、华氏三角区正侧位BMD,仪器为DPX-BRAVO 型双能X 线骨密度测定仪(GE 公司)。 (4)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文献[4]拟定:BMD 提高>0. 06 g/cm2,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BMD 提高<0. 06 g/cm2,但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有效;BMD 继续下降,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 (5)安全性分析。 记录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或Fisher 精确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 (P 25,P 75 )] 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前后血清CTX、BGP 及TNF-α 水平比较
治疗后2 组血清CTX、TNF-α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CTX、TNF -α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血清CTX、BGP 及TNF-α 水平比较(,n=30)
表1 2 组治疗前后血清CTX、BGP 及TNF-α 水平比较(,n=30)
注: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t/Z 分别为4.673、1.924、5.033,P 分别为<0.001、0.059、 <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Z 分别为3.726、1.675、3.637,P 分别为<0.001、0.099、<0.001。
?
2.2 2 组治疗前后BMD 测定比较
治疗后2 组腰椎、股骨颈、华氏三角区BMD 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股骨颈BMD 明显>对照组(P<0.05),而腰椎、华氏三角区BMD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 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BMD 测定比较(,g/cm2,n=30)
表2 2 组治疗前后BMD 测定比较(,g/cm2,n=30)
注: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t 分别为4.125、5.998、4.071,P 均<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分别为2.016、3.317、3.264,P分别0.048、0.001、0.002。
?
2.3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比较无差异(P>0.05)。 见表3。
表3 2 组临床疗效比较(n,%,n=30)
2.4 2 组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出现1 例恶心呕吐、1 例食欲减退,1 例转氨酶升高;对照组出现3 例恶心呕吐、1 例白细胞减少,1 例转氨酶升高,1 例耳鸣,但症状均轻微,无需停药。 2 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穴位针灸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CTX 水平,对BGP 作用较弱
本结果显示, 治疗后2 组血清CTX 明显降低(P<0.05), 且观察组 CTX 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2 组BGP 水平均有所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2 组之间的BGP 水平亦无明显差异(P>0.05)。 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紊乱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核心过程,特征是破骨细胞活动占优势或成骨细胞活动低下,导致骨吸收强于骨形成[9]。 CTX 是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来源于骨Ⅰ型胶原;BGP 是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来源于成骨细胞。 血清CTX 水平降低提示骨吸收受到抑制,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可通过影响PI3K-AKT-NFATc1 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10]。 本研究亦证实,雷公藤多甙可有效抑制骨吸收,并且针灸联合雷公藤多甙对骨吸收的抑制具有叠加作用,但2 种治疗方法未能明显促进骨形成。骨质疏松症相当于中医学“骨萎”范畴,其病机通常首责于肾。 《素问·痿论》云:“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萎”。 研究表明,肾精亏虚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微量元素、骨代谢均会产生影响,影响人的正常代谢[11]。 同时也与肝、脾二脏密切相关。 针灸治疗骨萎以补益为主,本研究在穴位选择上以命门、肾俞、脾俞、关元、足三里、气海、三阴交为主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阳脉之海”,具有肾阴、肾阳的功能,针刺此穴可固本培元、补肾强筋骨。 肾俞、脾俞分别为肾、脾的背俞穴,针刺二穴可补脾益肾、利湿生津、益气养血,配合足三里可强化补血生髓之功,强腰键骨;配合关元可助肾俞温补肾阳、助脾俞养血生髓。 气海可益气助阳。 三阴交可补益肝肾、健脾益血。 诸穴合用,可调补肾脾肝三脏、益气养血,从而使骨髓生化有源,骨髓充盛,濡养筋脉,骨有所养,则骨萎可除。 动物实验表明,艾灸关元和三阴交可通过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ERαmRNA 的表达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和骨强度[12]。 电针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有助于恢复骨重建系统的平衡,其中的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 - catenin 信号通路有关[13]。 这从分子机制上为本研究所选穴位针灸治疗骨代谢异常提供了有力依据。 本研究表明,针灸对骨代谢异常的优势主要为抑制骨破坏,削弱破骨细胞的优势地位,从而恢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的平衡,且与雷公藤多甙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3.2 穴位针灸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TNF-α 水平
本结果显示,治疗后2 组血清TNF-α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TNF-α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炎症微环境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增龄性氧化应激反应及免疫系统的活化降低可导致保护性免疫因子与炎症因子对骨代谢的调节平衡被破坏,从而长期处于微炎症状态,并累及骨保护蛋白/核因子- κβ 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β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体系失去平衡,从而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14-15]。 TNF -α 为经典的炎症介质,可通过结合骨髓基质细胞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中的受体,刺激骨髓基质细胞产生RANKL,从而启动破骨细胞活化,在破骨细胞活化中有着广泛的参与性[16]。 雷公藤多甙具有显著的抗炎性,可使老年骨代谢异常患者的血清TNF -α 水平降低。 针灸在抑制炎症方面的作用被大量研究报道,且成为人们挖掘针灸治病机制的重要靶点。 本研究表明,穴位针灸联合雷公藤多甙可协同发挥抗炎性,抑制TNF-α 生成。 血清CTX 和TNF-α 水平改变具有一致性,推测针灸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减少TNF-α 生成有关。
3.3 穴位针灸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可提高BMD
本结果显示,治疗后2 组腰椎、股骨颈、华氏三角区BMD 均明显增加(P<0.05),但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股骨颈BMD 明显提高(P<0.05),而腰椎、华氏三角区BMD 无明显差异(P>0.05)。 穴位针灸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抑制了骨吸收,使吸收-骨形成之间趋于平衡,显然有益于骨量累积,使BMD 增加。针灸在提高BMD 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仅展现出较小的优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针灸联合雷公藤多甙虽然使临床疗效提高,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样本数较少有关。 在安全性方面,针灸是一种绿色无毒的方法,雷公藤多甙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要注意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穴位针灸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可有效纠正骨代谢异常,抑制炎症反应,提高BMD,期待大样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