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培氟沙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GI、PLI、SBI的影响
2023-11-18谢庆军李明亮方玉
谢庆军 李明亮 方玉
慢性牙周炎是临床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牙周组织发生慢性炎症,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骨质、牙龈及牙槽骨[1]。一般情况下,牙周炎是牙龈炎症进一步向深层组织扩展所导致。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到晚期时会出现咀嚼无力、牙周脓肿及牙齿松动等状况,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极易导致患者牙齿缺失[2]。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牙周炎的方法是采用手工刮治器刮除患者牙周处的牙菌斑,有一定临床疗效,但该方法可能会导致患者牙结石与牙菌斑有一定程度的残留[3]。西帕依固龈液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具有良好的止血、强健牙龈的效果。培氟沙星属于抗菌药,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该药可阻止菌体蛋白合成与DNA 复制,近年来,培氟沙星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牙周病[4]。有研究发现,西帕依固龈液在治疗各种口腔疾病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5]。但既往关于西帕依固龈液与培氟沙星联合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探究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培氟沙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牙龈指数(GI)、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5 月—2022 年5 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文献[6]《牙周病学》对慢性牙周炎的诊断标准;(2)均无既往口腔手术史;(3)意识状态清醒,可进行有效沟通;(4)均无处于妊娠期或正在哺乳期妇女;(5)均未装有牙齿矫正器。排除标准:(1)伴随认知障碍、精神类疾病或机体多个器官衰竭导致无法配合研究进行;(2)因自身原因或转院治疗导致中途退组;(3)牙齿较为敏感;(4)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伴随重要器官衰竭。按到院顺序的奇偶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均行牙龈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治疗等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所有患者进行关于口腔的健康指导。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生产厂家:日本Sunstar INC,注册证号:国药准字H20150106,规格:0.5 g)涂抹在牙周袋,使其充满且稍微溢出即可,每周进行1 次给药;观察组使用甲磺酸培氟沙星胶囊[生产厂家: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坪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5074,规格:0.2 g(按C17H20FN3O3计)]口服,2 次/d,1 次0.2 g,联合西帕依固龈液(生产厂家: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5020012,规格:每瓶装30 mL)分别于早、中、晚及睡前使用,每次用量10 mL,西帕依固龈液可吞服。两组均持续治疗28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PD、PLI、SBI、GI、疼痛程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牙龈出血、肿痛等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牙周袋深度(PD)与治疗前相比减少>2 mm,探诊未发现有出血。有效:牙龈出血、肿痛等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性改善,PD 与治疗前相比减少程度1~2 mm,探诊发现少量出血。无效:以上标准均未满足,甚至恶化。总有效=有效+显效。(2)PD、PLI、SBI、GI。PD 为牙齿和牙龈之间的龈沟深度,其正常深度范围是0.5~3 mm。PLI 主要评价牙齿表面菌斑覆盖厚度情况:3 分表示牙齿表面菌斑已到达临床牙冠颈的2/3 以上;2 分表示已到达1/3~2/3;1 分表示<1/3;0 分表示牙齿表面无菌斑。SBI 主要评价出血情况:3 分表示重度牙龈出血、牙龈炎;2 分表示牙龈有自发性出血倾向;1 分表示轻度龈炎、龈缘充血表现,经过探诊有轻微的出血;0 分表示牙龈无充血、水肿症状,探诊没有出血现象。GI 主要评价牙龈颜色和质地:3 分表示有牙龈重度炎症、红肿、溃疡;2 分表示牙龈有明显的炎症、红肿表现,但无溃疡出血;1 分表示牙龈炎症较轻、牙齿颜色有改变;0 分表示牙龈健康。(3)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牙周疼痛程度,总分值10 分,得分越低,疼痛感越低。(4)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皮疹、食欲下降、局部瘙痒、肿胀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观察组男30 例,女13 例,年龄20~60 岁,平均(43.17±1.25) 岁, 病程2~5 年, 平均(3.09±0.64)年。对照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3.19±1.19)岁,病程2~6 年,平均(3.11±0.59)年。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χ2=8.444,P=0.004),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例(%)]
2.3 两组PD、PLI、SBI、GI 对比
治疗前,两组PD、PLI、SBI、GI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PD、PLI、SBI、GI对比(±s)
表2 两组PD、PLI、SBI、GI对比(±s)
组别PD(mm)PLI 评分(分)SBI 评分(分)GI 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43) 5.65±0.653.01±0.342.24±0.340.34±0.052.47±0.470.68±0.152.45±0.380.68±0.03对照组(n=43) 5.63±0.673.89±0.712.21±0.370.98±0.182.48±0.451.12±0.162.46±0.361.13±0.13 t 值0.140 7.3300.39122.4650.10113.1560.12522.118 P 值0.889<0.0010.696<0.0010.920<0.0010.901<0.001
2.4 两组VA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43)7.88±0.273.56±0.79对照组(n=43)7.91±0.255.12±0.69 t 值0.535 9.753 P 值0.594<0.001
2.5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皮疹发生率为2.33%(1/43);局部瘙痒发生率为2.33%(1/43);未发生食欲下降和肿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皮疹发生率为4.65%(2/43);食欲下降发生率为4.65%(2/43);局部瘙痒发生率为9.30%(4/43);肿胀发生率为6.98%(3/4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58%(11/43)。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340,P<0.05)。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主要是由细菌、微生物等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疾病,在临床中非常常见[7]。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龈肿胀、口腔异味、牙龈肿胀、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社交[8]。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来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不能够完全将病原体清除,因此患者治疗后容易导致病情反复[9]。又因牙周部位较深的组织发生炎症反应,且多附着在龈下和牙齿周围软组织上,因此在治疗该病时,临床多采用常规治疗和药物治疗联用方法[10]。米诺环素是常被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一线药物,该药通过降低放线菌、厌氧菌等菌群产生,可达到抑制胶原活性酶的作用,进而提高牙周组织抵抗力,使其不易遭受病菌的破坏。该药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长期使用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且单用效果不理想[11-14]。西帕依固龈液主要由没食子、苯甲酸钠、薄荷香精及甜蜜素等成分组成。该药具有非常显著的抑菌效果,其中没食子含量较高,慢性牙周炎患者持续使用具有改善牙齿无力、牙齿酸痛及牙齿松动等作用[15-17]。培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对细菌DNA 造成无法扭转的伤害,抗菌作用非常显著,该药与血脑屏障一同作用时,可通过机体内的排毒器官将有害物质代谢出体外,进而起到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目的,配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8-20]。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前,两组PD、PLI、SBI、GI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8%(P<0.05)。表明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培氟沙星治疗慢性牙周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PD、PLI、SBI、GI 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原因可能为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培氟沙星治疗可将病原体彻底清除,有效预防了病菌在牙周组织生长和累积,进而达到了改善牙周各项指标的目的。
综上所述,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培氟沙星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疼痛感,还降低了PD、PLI、SBI、GI,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两者联合用药弥补了单一用药的不足,保证了用药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