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2023-11-18姚晨徐丽萍许岩樊小勇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9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管

姚晨 徐丽萍 许岩 樊小勇

胆石症是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发病率占胆总管疾病的10%~15%,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若未及时有效解除胆道梗阻,感染将加剧,发生全身毒血症和中毒性休克,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2]。目前,临床对于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已基本取代经典的开放性手术,但该术式创伤较大,术前治疗时间较长,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局限性[3]。而随着内镜技术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成为临床公认诊断胰胆疾病的金标准,其兼具诊断和治疗作用,不仅创伤小,出血量少,且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深受患者欢迎[4-5]。因科研技术不断进步,胆总管结石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现今ERCP 联合LC 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基于此,本研究以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ERCP 联合LC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 年8 月—2022 年2 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00 例。纳入标准:(1)术前经B 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CT 平扫等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3)既往无造影剂过敏史。排除标准:(1)入院前1 个月内发生过急性胰腺炎;(2)合并严重的心、脑、肺和肾功能障碍,存在慢性胰腺炎病史;(3)既往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或气囊扩张术后;(4)内镜无法达到十二指肠主乳头;(5)妊娠期或者哺乳期;(6)患精神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LCBDE+LC 治疗。常规治疗控制感染、肝功能好转后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碘酒消毒腹部皮肤后铺无菌巾。行全身麻醉,采用常规四孔法腹腔镜器械,建立CO2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内是否有其他病变。解剖胆囊三角,夹闭胆囊动脉及胆总管,剥离并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并以胆道镜探查肝内、外胆管,采用取石网篮取出结石,胆道镜探查无结石残留,1 期缝合胆总管,留置引流管7~10 d 后拔管。观察组:ERCP+LC。采用分期ERCP+LC 治疗,取俯卧位,行镇痛加局麻,内镜下行胆管造影确定胆管结构、结石大小与数量,并明确结石位置,根据结石大小于十二指肠乳头处切开Oddi 括约肌,采用取石网篮取出肝外胆管结石,再行造影检查结石是否取净,留置鼻胆管引流,待感染控制后行LC。两组术后均常规应用抗感染药物。观察组于术后3~5 d 常规经鼻胆管造影,有结石残留再次经ERCP 取石无结石残留拔除鼻胆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两组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2)两组残留结石率及复发率比较。住院期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残留结石率(LC 术中胆囊内结石再次排入胆总管及术中胆道镜未能窥及之结石)。出院后以门诊或电话形式对两组患者随访6 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无失访病例。(3)两组炎症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均于术前24 h、术后48 h 抽取空腹静脉血并取上层血清送检(离心半径6 cm,2 000 r/min 离心20 min)。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以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住院期间统计两组急性胰腺炎、胆瘘、切口感染、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5.0 分析数据,以夏皮罗-威尔克正态性检验和Bartlett 方差齐性检验确认计量资料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且具有方差齐性,以(±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描述,χ2检验。均为双侧检验,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 照 组50 例; 年 龄18~75 岁, 平 均(46.69±14.08)岁;男26 例,女24 例;体重指数(BMI)16~28 kg/m2,平均(22.20±2.68)kg/m2。观察组50 例;年龄20~74 岁,平均(47.21±13.32)岁; 男28 例, 女22 例;BMI 17~27 kg/m2, 平均(22.54±2.46)kg/m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术中指标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指标情况,观察组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引流管留置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n=50)13.27±5.39 62.04±13.585.17±1.3910.96±1.42对照组(n=50)43.59±6.48112.65±15.477.85±1.7613.68±2.20 t 值25.43617.385 8.450 7.345 P 值<0.001<0.001<0.001<0.001

2.3 两组残留结石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残留结石率为0 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残留结石率及复发率比较[例(%)]

2.4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术前24 h,两组WBC、PC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WBC、PCT较术前24 h 均升高,且观察组WBC、PC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与本组术前24 h 比较,P<0.05。

组别WBC(×109/L)PCT(ng/mL)术前24 h术后48 h术前24 h术后48 h观察组(n=50)7.64±1.0110.25±1.63*0.12±0.050.23±0.10*对照组(n=50)7.82±1.1612.69±1.08*0.13±0.060.31±0.12*t 值0.8288.8240.9053.621 P 值0.4100.0000.3680.000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0,P=0.031),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胆道系统疾病,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LC 联合LCBDE 是目前临床技术较为成熟,应用广泛的治疗方式,但其对胆道损伤大,结石复率高,部分患者术后需带管出院,大量胆汁丢失可导致食欲减退,水电解质紊乱等[7-8]。因此,临床仍在不断探索最佳治疗方案。

ERCP 技术近几年发展越来越成熟,ERCP+LC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其中一种有效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时期可分为同期ERCP+LC 和分期ERCP+LC,但据报道显示,两种术式的成功率基本相同[9-10]。而国内临床以分期ERCP+LC 应用居多,实践经验表明,ERCP 术后48~72 h 实施LC 操作难度更小,风险更低[11-12]。本研究以分期ERCP+LC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从术中结果来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也较短。分析原因认为,相比ERCP 联合LC 手术,LCBDE 单独使用虽可一次麻醉完成手术,但对胆囊周围条件要求较高,胆总管梗阻未解除,炎症水肿消退较慢,使术前药物治疗时间较长;手术时间延长、出血增多。而ERCP 联合LC 于外科手术前解除胆总管梗阻并行鼻胆管引流,可明显缩短LC 术前治疗时间;减轻LC 术中胆囊周围炎症水肿,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损失风险[13-14]。但从治疗效果来看,ERCP 相较于LCBDE,能更加清楚观察胆管结石的数量、大小、位置等,降低手术风险,术后鼻胆管造影还能避免肝内及乳头区结石遗漏,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复发率。姚利等[15]学者研究结果也指出,ERCP 相较于LCBDE,结石完全清除率更高。而本研究中,两组术后残留结石率、复发率无明显差异,考虑与样本量小有关。

本研究术前、术后收集患者静脉血进行炎症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术前24 h 炎症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术后48 h 炎症因子较术前均升高,观察组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LC 术前ERCP 解除胆道梗阻可快速减轻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有研究报道,机体因外来刺激可引发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大量聚集,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最终造成炎症水平升高[16-17]。而ERCP+LC 切口小,术中胆管损伤风险小,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胆总管末端乳头部位狭窄程度,促使胆汁引流更通畅,可降低对胆道系统的损伤,患者机体承受的刺激更小,因此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18-19]。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ERCP+LC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如胆道感染、切口感染等均与术后炎症相关,而观察组患者因术前通畅胆道引流,改善了患者基础状态,术后炎症水平较低,因而其该类并发症发生率自然降低。此外,ERCP 能帮助术者提前清楚观察胆管结构和结石状况,对结石状况和手术风险判断更加准确,鼻胆管可做胆总管标识,降低胆管损伤风险及因胆管变异导致手术失败,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0-21]。

综上,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ERCP 联合LC 治疗,能改善其生理应激状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管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人工胆管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
胆管支气管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