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音乐鉴赏“探索交流” 领域应用初探

2023-11-18杨美荣罗仙泗

轻音乐 2023年9期
关键词:研究性领域交流

杨美荣 罗仙泗

一、 研究性学习相关概念

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经济、 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 亲身实践, 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它把学生视为 “完整的人” 把 “探索性” “创造性” “发现” 等视为人的本性、 是完整个性的有机构成部分, 而非与个性割裂的存在, 因此, 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倡导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研究性学习又可分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方式两大类。 作为课程它与信息技术教育、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合并称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在小学至高中实行;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 获得结论的过程, 也是本文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对于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 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所有学科、 所有活动之中的[1]。

二、 当前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问题

(一) 教师对音乐鉴赏课程定位不清晰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程六个必修模块之一, 要求学生在聆听体验音乐的基础上产生联想与想象, 获得精神美感, 感悟作品的人文、 思想、 艺术性。 但在现实音乐鉴赏课堂中教师对音乐鉴赏课程要求理解不清晰。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 教师进行的是戏曲单元的教学, 教师在聆听的基础上多次播放视频音频给学生听, 让学生思考有什么样的感受、 是什么地方的剧种, 随后介绍作品相关知识及四大行当和表演形式, 最后总结本节课。整节课学生获得的精神美感少之又少, 作品所体现的思想、 艺术性学生感悟并不多。 也因为教师对音乐鉴赏课程认知不准确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化

因文化课学业繁重压力大等原因让学生将音乐课当成放松休闲的一节课。 当前音乐课堂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 使拥有这种想法的学生越来越多, 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本身兴趣下降, 教师教学没有幸福感。 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审美体验, 而且对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帮助, 同时还不利于学校音乐课程建设。

(三) 学生参与课堂实践不足

音乐鉴赏课程虽要求学生以聆听为主, 但是同样也要求学生用体验、 探讨等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品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简称为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在基本理念中提到音乐实践应贯穿整个音乐教学中, 学生因此可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经验, 满足个性化发展。 但在现实音乐课堂中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及其他等因素学生参与实践不多,即使参与实践也是此 “实践” 非彼 “实践”, 错误将学生 “动” 起来当作实践, 教师没有思考实践目的, 不清楚学生由此收获了什么, 课前没有充分研读教材, 课后教学反思也不深刻。 这样的实践是不合格的也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当前学生参与课堂实践少, 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的实践更是不足[2]。

三、 高中音乐鉴赏 “探索交流” 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合理性

(一) “探索交流” 领域简介

“探索交流” 领域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 教材单元下每一章节的分点。 一章节分为“鉴赏体验” 和 “探索交流” 两部分, 其中 “鉴赏体验”又包括 “听赏提示” 或是 “听赏参与” 或二者兼有。“鉴赏体验” 侧重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 而 “探索交流” 则强调学生通过本章节音乐知识学习进行自身探索实践或与他人交流等方式, 解决 “探索交流” 领域提出的问题, 这一部分更加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实践等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二) “探索交流” 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合理性

1.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规定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提到高中课程应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同时还提到普通高中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中还提到学校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 而 “探索交流” 领域旨在学生将本节课学科知识运用到该领域, 针对该领域主题学生可自主思考也可与同学交流探讨, 锻炼学生交流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2.符合高中学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此时高中学生身体各方面发展都趋于成人, 已基本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抽象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 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且经过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习高中学生对音乐学科知识有初步了解。 因此, 高中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 “探索交流” 领域实践活动。

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师需要转变其教学观念。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知识在探索中生成。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亦可以从学生身上得到启发思考,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 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势必深入了解学习其理论, 深入挖掘教材中符合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有利于教师研究水平提高, 以上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3]。

四、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音乐鉴赏“探索交流” 领域的实践

(一) 实践导向性的选题

研究性学习有五大特点, 实践性就是其中之一。 选择合适的 “探索交流” 主题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以 《音乐鉴赏》 上篇第一单元第一章“探索交流” 主题 “举例说明速度、 力度、 节奏、 节拍、音色、 旋律及结构等对音乐表现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及下篇第五单元外国民族民间音乐第一章其主题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东亚或东南亚音乐文化区搜集民间音乐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这两个主题展开详述。

《音乐鉴赏》 为高一学段学生首次接触, 所以第一单元第一章设置三首风格不同的歌曲, 意图使学生从速度、 力度、 节奏等音乐表现要素了解其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结束教学学生进行主题探讨, 但学生表现不感兴趣。 而在第五单元第一章教学中学生对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东亚或东南亚音乐文化区, 搜集民族民间音乐资料, 与同学分享” 这一主题则较之前表现不同。学生利用电脑搜集资料, 主动与同组成员交流自己搜集的结果, 汇报时从地理位置、 民俗风情、 文化起源等多方面对 “探索交流” 主题进行理解。 课堂气氛热烈与第一单元探索交流主题具有巨大反差。 因此, 具有实践性的主题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单元 “探索交流” 首先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音乐文化, 其次要求学生搜集相关音乐资料, 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就是学习的过程, 同时也锻炼学生合作与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一个合适的 “探索交流” 主题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

(二) 尊重学生 “自我” 领域

研究性学习在 “探索交流” 领域中除选题有要求外, 在进行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尊重学生 “自我” 思想。学生 “自我” 思想形成是与外界互动发展而来的, 受家庭教育、 成长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影响, 因此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回答。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尊重学生 “自我” 领域, 健全个性发展。

《音乐鉴赏》 下篇第七单元第二章 “探索交流” 主题为 “结合本课的学习, 谈谈你对音乐与戏剧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认识”, 这一主题需要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我建议学生亲身体验, 选择表演歌剧 《斗牛士之歌》 与《一抹夕阳》 来感受戏剧与音乐关系, 在沉浸角色之后学生得到一些认识, 比如: 1.音乐在戏剧表演中能让人的想象力得到提升; 2.音乐能让观众感受深刻体会到情感; 3.音乐能帮助演员和观众更加沉浸到戏剧之中……学生想法各不相同。 一些学生结合歌曲具体片段描述自身的认识与理解。

由此可见, 学生是有 “自我” 思想的。 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做到没有 “标准答案”,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上述案例中也说明研究性学习具有生成性这一特性。

(三) 教师指导下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 但是在这过程中教师这一角色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承担指导学生实践的责任。 所以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究活动。

下篇第五单元第二章 “探索交流” 主题 “以民歌会为主题, 组织一次音乐分享活动”, 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搜集资料, 我对同学们的想法表示赞同, 并提醒同学要分类整理。 搜集讨论之后, 学生对 “社会生产与民歌的发展有何关系” 这一问题还存在疑惑, 学生来询问我, 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但是让学生思考所在地域有无民歌音乐文化, 并建议向身边熟悉民歌文化的长辈进行采访, 建议设计详细的采访提纲, 并且提出设计提纲若有存在疑惑的地方也可向我咨询。 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问题随后饶有兴趣地进入设计采访提纲的环节。 在后续的民歌会中, 学生分享其内容, 演唱本地民歌, 介绍相关音乐文化。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指导学生。 上述案例中“我” 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但为之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等, 学生在进行研究时教师需要进行指导予以帮助。 同时, 这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督促教师提高专业发展[5]。

五、 “探索交流” 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一) 尊重个体差异, 促进个性发展

个性对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个性是一个人的象征符号, 亦是创新灵感的来源。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更加需要创新人才, 培养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首先就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世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每个人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心都具有差异。 “探索交流” 领域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不随波逐流的人云亦云。 他们可以与自己对话也有更多自己的观点。 正如在探讨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时学生们的答案不尽相同, 这些都是他们深入思考, 汇聚自身想法的答案。 因此, “探索交流” 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理性思维提升、 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有质的意义。

(二) 重视自主活动, 整合认知过程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我们要知道一个事物的本质, 更要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的本质, 这样我们对它的理解才更加深刻。 研究性学习也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事物的真相, 所以不是教师讲述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而是学生基于自身经验直接与世界接触, 亲历发现知识。 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原有经验从 “知道” 转化为“理解”, 深层次了解原有经验。 在第一个案例中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地区了解其音乐文化并向同学分享, 学生了解生活习俗与音乐文化具有关系, 便映射到其他地区是否存在相同情况, 并且在研究中创造性发现了地理位置等要素与音乐文化的联系将其整合进自己的生命意识。由此,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整合认知过程使认知得以升华。

(三) 融入本土音乐元素, 弘扬民族音乐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强有力的标志, 民族音乐文化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探索交流” 领域开放性强, 教师进行研究时应启发学生多关注与利用本土特色音乐资源, 在音乐中融入本土音乐元素, 不仅是培养学生多方面音乐审美能力, 更是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6]。

结 语

综上所述,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音乐鉴赏 “探索交流”领域的应用是可行并且具有意义的, 但在应用时应注意相关问题。 比如: 选取操作性较大的探索主题、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以及教师有效的指导等。 其中第三点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 指导者、 促进者, 这对教师素质提出来新的要求。 因此, 我们应当重视自身专业发展,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研究性教学。

猜你喜欢

研究性领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领域·对峙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