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分析★
2023-11-18徐李婷杨春雨
徐李婷, 杨春雨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安徽省进出口额已由1978 年0.106 2 亿美元增长至2021 年1 029.7 亿美元,单从规模看安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但作为外贸后发省份,安徽仍需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以期早日实现高水平对外贸易。从近些年比较优势的发展变化来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已由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渐转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但仍存在固守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而不积极寻求比较优势动态的转换与升级,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固化在低端产业或产业链 低端。由此也引发众多学者的思考,安徽通过四十多年的对外贸易发展,是否已然取得了比较优势的显著变化,或者说推动贸易模式升级?
从国内外现有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不足有:
1)比较优势指数类型较多,各存优缺点,且测度结果会有差异。
2)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体和国家层面,涉及地方省份较少。
故立足于安徽,通过运用具有代表性的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安徽近10 年来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并提出适合安徽省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安徽省高质量发展。
1 出口结构指标与比较优势测度指标
1.1 数据来源与出口结构
基于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金额所占比重大于1%以及SITC 两位数分类标准,选取2011—2021 年《安徽统计年鉴》35 类工业制成品中的18 类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18 类指标,占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82.9%,在分析中具有代表性。
1.2 比较优势测度指标
1.2.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该指标是1965 年Balassa 所提,通过一国(地区)某种出口商品在本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与世界此类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之比来测算[1]。
1.2.2 相对贸易优势指数
Vollrath 在RCA、RSCA 指数的基础上,引入进口数据,进而提出相对贸易优势指数。
2 主要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变化分析
2.1 显性比较优势测度
通过测算,51 类有机化学品在2011—2020 年的测算中,除2012—2015 年出口竞争力稍有下降,自2016 年开始又呈现增强态势。6 类产品中,62 类竞争优势基本处于逐渐降低态势。65 类比较优势虽比其他6 类制成品要大,但总体而言仍呈逐年下降态势。66 类、67 类和69 类出口竞争力较为稳定,68 类的RCA 存在不稳定现象,除去2011—2012 年、2015 年三年为比较劣势,其余年份又处于比较优势区间。
7 类产品中,71 类、76 类和79 类具备稳定显性比较劣势。72 类、74 类和77 类具备绝对稳定出口竞争力的产品。78 类除2014—2015 年,其余年度均处于比较优势。8 类产品中,82 类、85 类和88 类相对稳定且其比较优势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84 类存在部分年度比较优势测度波幅较大。
2.2 相对贸易优势指数
51 类RTA 指数由劣转优。6 类产品中,69 类有稳定的相对贸易优势,其余类产品如62 类、66 类和68类,在2012—2015 年中呈现劣势,但从2016 年开始转入相对贸易优势,但68 类优势非常小,存在转入劣势的可能性。65 类虽目前虽仍具有相对贸易优势,但其RTA 数据逐年递减,显示其优势减弱。67 类贸易优势相比较而言不明显。7 类制成品中,测算年份中RTA 指数由劣转优的品类只要有:71 类,72 类与74类及零件;呈现稳定的显性技术优势的品类:76 类,77 类、78 类和79 类,其中78、79 两类的贸易优势最为明显。8 类产品中,除88 类在2012—2015 年间处于劣势,其余三类产品均处于显性贸易优势区间。
2.3 安徽省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两类指数均表现为稳定比较优势的有:65 类;69类;77 类;78 类;82 类;84 类和85 类。加入进口数据后,具备稳定劣势的有71 类;76 类;79 类;84 类。对于上述情况,原因在于:
1)对稳定比较劣势转入稳定优势的情况而言,即RCA 和RTA 两种指标在测度时,由于后者引入了进口数据,导致二者结果出现偏差,虽在RCA 测度下未出现出口竞争力,但由于其进口份额相对于该类产品世界进口份额也不占较高份额,使得该类产品仍居优势。
2)由劣转优与不规则趋势互换的情况,这些类别产品单纯按出口份额相对世界市场份额而言比重较高,表现出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但由于这些类别产品进口份额相对世界份额也较高,拉低了按照RCA指数测度的竞争力情况,进而这些类别产品转入其他区间[3]。
3 结论
基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2011—2020 年10 年间,安徽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其主要出口结构以7 类产品为主。通过研究发现,出口规模与比较优势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关系。
2)指数测度结果的差异,也体现了目前安徽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同世界存在的差异性。原因有可能集中在要素禀赋、经济政策等方面。其次,出口结构仍主要集中在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两大类产品中。从这也反映出目前安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仍存在如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4 发展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
1)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承接江浙沪产业结构转移过程中,着力安徽省情,进一步优化安徽产业以及出口产品结构,在巩固原有产品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推进6、7 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做好优势品类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与出口的双向发展。结合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势头的提升,继续新技术的引进与吸收的同时,加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在进口环节实现国产替代化,摆脱对国外生产资料的过度依赖,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附加值。
2)多维度保障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对外,注重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国外总体市场行情变化以及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结合出口地理分布,灵活调整出口市场分布,同时建立出口市场预警,尽可能规避贸易争端。其次,避免出现“以资源挣外汇”的恶性局面,坚持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主导产品的创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