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中提升经济效益的对策
2023-11-18刘安然
刘安然
(山西北方铜业有限公司, 山西 运城 043700)
0 引言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与优化。为确保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整体上进行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现代企业应在经营管理层次上进行持续的变革与创新,并对其机制系统进行优化,以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机会,开拓出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就如何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作简要论述。
1 新时期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中经济管理路径
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掌握市场的变化趋势,以创新的经营方式来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者应该从构建高效的组织结构入手,从员工考核、资金运用、内控管理等角度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都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在经营过程中,不应一味地寻求稳妥,而应针对经营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经济管理的手段。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是必要的。
举例来说,在当今社会,赊销已经是一种能够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贸易手段。但是,赊销会造成延迟付款,破坏企业的资金链条。要想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就必须从经济效益管理的角度,引进创新的资本经营方式,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要明确地提出经济效益管理理念,强化对各种经济活动和收支的分析,实施弹性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经营安全[1]。
2 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 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着内控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松散的问题。这极易造成企业各项管理功能和工作产出的低效。另外,由于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不能与业务人员进行有效地沟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价值与效果。这也是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工作中,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甚至会直接造成企业的损失。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2.2 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总体发展规划、经营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仍沿用着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技术、新知识的重要性,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新技术[2]。使得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受到限制,使得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无法与时俱进。但由于企业缺乏对自身问题的清晰认识,使其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难题。而且,大部分的管理者都没有创造性,管理者认为只要做好工作就好,没有必要运用其他的管理手段去管理企业,所以管理者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这样死板的管理方式,会让企业里的大部分人缺少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让企业里的气氛变得一潭死水。不能很好地发挥管理体制对企业的主导作用,企业系统的后续执行也存在一些问题。
3 新时期背景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效益提升策略
3.1 现代背景下企业应优化绩效规范运营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人力资源起着关键作用,而最优的管理方式则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要强化经济效益管理,要把员工的生产率和企业的收益密切结合,要强化对员工的能力评价,使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在管理中,要与优化效益管理的目标相结合,对经营成本进行分级,对不同部门、不同工作流程进行精确的预算,构建出一套成本控制系统,为制订效益评估计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按工作层次划分了各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对各部门重点指标进行了加权,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指导。管理者要建立一个费用- 收益的评价体系,并且要在各部门及各岗位上加强支出及费用的控制。对普通员工,则将其个人表现指标与本部门的表现相结合。为了保证考核权重能够覆盖员工90%的工作内容,要定期对员工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并强化对工作的监督管理,这样才能够提升经营成本管理水平,保证绩效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构建出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每天都要对员工的各项绩效数据进行收集,这样才能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保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绩效管理流程的透明发展,能够体现出员工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公平性,让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有了认可,提升自身绩效,得到更好的待遇,并积极为企业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进而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经营工作的品质,达到了企业促进利润增长的目的。
3.2 企业的内部资金的重新配置,贴现盘活资金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过度依赖外部资金会造成经营费用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重视企业的内部资金的重新配置,以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采用内部折现方法,使企业内部资产得到了有效地利用,实现了企业的有效经营。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工程付款比率偏低,工程付款后由现金改为汇票的情况,基于一些政府鼓励性政策,企业可采用保证金等形式进行内部贴息。当保证金保函金额达到5 亿元时,申请办理保函需要缴纳10%~20%保证金,账户日均余额将达到1 亿元。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可以与银行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内部贴现管理的方式,争取更好的贴现率,例如,我们可以设立资金管理中心,使用内部担保账户的资金进行贴现,这样既能收到利息,又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当出现资金困难时,可以利用期票作为抵押物获得融资成本的差额,并保证企业的流动资金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3]。
3.3 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管理
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既要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了如指掌,又要对企业的各项制度有深刻地认识,并不断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从企业经营到最基础的人事管理,都要根据现实的要求,构建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例如,如果产品的毛利率达到17%,则只允许毛利率的1%用于产品存储。仓储率为1%时,周转天数应控制在30 天以内。当毛利率提高到20%时,意味着可以用4%来支付仓储费,周转天数可以达到120 天。此外,需要考虑产品的季节性、使用寿命等特点,确保达到最短周转天数要求。库存积压时,应进行科学处理,尽量缩短周转天数。例如,对于处于引入和成长阶段的产品,价格可以稍微调整。对于成熟的产品,要根据市场更新速度确定价格调整范围,避免产品进入衰退期造成的长期留存问题。作为现代企业,应推行零库存销售管理,实现库存结构持续优化。采取ABC 分类管理模式,结合产品库存耗费资金、投资占压情况等各方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保物资实际消耗量接近预测用量,在保证生产过程准时和市场销售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呈现零库存状态,能够通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只有将各个部门的关系结合起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才能达到对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提升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
3.4 优化绩效规范运营
在企业的运营中,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而优化管理可以促使员工为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了强化经济效益,必须把员工的业绩和公司的利润相结合,并通过对员工的岗位能力进行考核,以保证员工在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绩效管理的优化目标,对各个部门的成本进行了精确的预算,建立了成本控制系统,为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案提供了科学的参考。通过对成本目标的精化,可以确定员工的责任,确定员工的责任,确定员工的工作水平,确定工作的指标,并根据岗位的不同,确定指标的权重。对于经理人员,应该设置绩效考核的内容,并督促员工加强部门、岗位的收支管理,对于一般职工,要把个人的工作表现和部门的工作表现相结合。将考核权重覆盖到员工工作的90%,定期查看员工的工作指标,强化对工作的监管,既可以加强公司的经营成本,又可以保证公司的业绩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重视员工的日常工作,可以对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估,保证员工受到有效的激励,为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5 使用ERP 管理系统
ERP 管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ERP管理系统的实施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调研、选择、规划、培训和功能配置等多个方面。使用ERP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库存积压等问题。运用ERP 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小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要注重把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5]。
4 结语
企业运营管理应突破管理思维,强化对经济效益的理解,积极寻找行之有效地管理战略,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绩效优化角度出发,实现标准化运作,并采用内部贴现、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方法来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并减少运营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本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