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路径研究

2023-11-18叶志英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9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部门

叶志英

一、前言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确定资金流向,通过资金的合理配置,提升资金使用率,以有限的财政资金创造更大的价值。面对这一目标,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积极地参与到资金预算全过程中,不但关注经济效益,还需要关注社会效益,通过落实约束性的手段,对资金支出总量进行严格的管控,并做好资金使用的规划,最大限度地保护财政资金安全。现阶段,各级部门陆续加强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财政资金规模大,使用范围广,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部分部门仍然存在绩效考核和评价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降低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对此,有必要分析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创新路径,通过落实高质量的绩效管理工作,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并提升财政收支管理水平。

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是围绕财政效率原理,对财政资金从预算绩效、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整个流程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新时代背景下,面对财政收支状况,全面推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目的是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管理、预算执行、财政监督过程中,不但响应政府加强财政管控的要求,还有利于调整收支结构,规范财政资金的配置,不断降低行政成本。具体而言,首先,利于完善财政资金的决策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到绩效管理中,根据财政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科学的决策,有效地避免出现监督和审核上的失误,提升财政资金决策的公正性。同时,提升绩效管理的开放性,使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参与其中,能够保障绩效管理流程更为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和配置也更为公开。其次,利于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对相关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综合的评估,完成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能够使财政资金真正应用到社会发展和民生发展中,表现出更强的使用效能。最后,利于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多方主体参与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快速地识别行政管理问题,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通过对成本的管控,保持财政资金收支均衡,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三、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一)绩效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形成全过程的绩效管理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使用,获得更高的运行效率,同时也是从根本上预防腐败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各级单位要树立绩效管理意识,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不断强化管理职责,增强工作中的责任感。但是目前,在实际操作中,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责任意识不强,造成绩效管理工作职责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事前的绩效分析评估重视度不够,仍然存在事后绩效评价管理的现象。具体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不能对项目进行分析,对其运行的可行性缺少论证,造成项目编制的准确性降低,设定的绩效目标与实际的工作内容不匹配,出现运行上的问题。二是事中绩效监督跟踪意识不强。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会出现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导致绩效目标不能顺利完成。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或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展开全面的控制。但是,很多绩效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地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出现绩效管理中不可控的因素,降低预算管理的时效性[1]。三是事后绩效评价主动性不足。主要表现为对财政资金支出和使用的情况关注度不够,更多地是为应付相应的评价工作任务,在项目结束后统一地进行评估。绩效管理不能深入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造成事后评价变为总结验收,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难以发挥,难以形成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格局。

(二)绩效评价工作体制不健全,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地财政部门积极创新绩效评价和管理机制,并逐步形成符合地方财政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但仍存在绩效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等不足。首先,很多部门主要采用由上至下的绩效管理方式,设置的绩效指标不能贴合实际。针对不同的财政资金管理计划,采用统一化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不能体现差异性,造成绩效考核工作缺少明确性,无法真实地反映评价结果。其次,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设立绩效管理部门,展开的绩效评价和管理活动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在缺少统一的指标情况下,管理人员容易出现主观臆断的问题,造成绩效评价考核结果真实性降低,不能真实地反映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不能为资金管理和成本管控提供参考和帮助[2]。最后,相关部门对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针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到位,不能在下一个环节中得到循环利用,从而降低绩效管理和评价的时效性。

(三)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度不足,降低绩效评价结果的可参考价值

绩效评价结果不但是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量化反映,还能通过结果的应用,明确财政预算与执行的一致性,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披露,为后期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促进财政资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各类项目有序进行。然而,在落实绩效管理评价的过程中,由于财政资金应用范围较广,且综合性较强,不能采用或套用特定的绩效评价指标,而是结合财政资金的性质、部门工作特征进行综合考量,完成绩效评价结果的量化工作。但是,由于定性的指标分析难度较大,绩效评价结果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不完善,造成很多工作更多的是为应付上级部门,绩效评价结果质量不高,自身的参考价值不足,难以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很多部门为减少管理上的压力,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而第三方机构参与到资金管理中,将评估的重点落实到财政支出、项目实施情况、资金支付和调查等方面[3]。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评价行为不规范,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造成第三方绩效评价给部门增加较大的工作压力,并出现成本上的浪费。特别是针对特定项目进行评估时,内部人员需要协调多个项目建设单位,并落实评价工作安排,完成相应的调研等。而项目参与主体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材料,较为复杂的工作流程,以及较高的要求,造成很多单位部门协调性不足,不能为绩效管理提供帮助,造成绩效评价和管理结果应用不充分,难以发挥其原本的价值和效用。

四、新时期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路径

(一)加大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宣传力度,树立绩效管理意识

为进一步解决财务人员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意识薄弱、陈旧、落后等问题,引导财务人员牢固树立“绩效执行高效和监督”的管理意识,推动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系从意识上推进完善,能够更好地实现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统筹和规划。在具体实施阶段,一是应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普及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借助企业官方网站、线下组织会议、各种教育活动及各种媒介载体,加强对绩效考核重要性、作用及价值的宣传和介绍,增强单位对此项工作的知晓度与重视程度。以此来确保各部门、各单位能够自觉接受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考核,形成一种共识和自觉行为。二是组织开展关于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业务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使各部门人员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绩效管理,营造出财政认真组织、各部门单位积极响应与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切实发挥管理人员带头作用,加强业务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统筹考虑预算收支情况,协同编制切实可行的绩效指标。四是重视引进复合型绩效管理人才,明确要求绩效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必备的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计算机、数学统计等相关应用技能。通过引进复合型、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加强投入的同时,形成示范作用,凸显管理层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各部门人员绩效管理意识,更好地配合开展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

(二)建成全面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升管理规范性

建成覆盖全面、科学且能够真实反馈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效果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反馈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不足之处,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决策科学性,更好地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优化和完善提供重要参考。首先,为更好地提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质量,相关部门应结合具体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选取权重、政策、法规、技术、行业的评判标准,形成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库。然后,结合自身绩效评价实际需求,酌情应用成本效益法、倍差法以及随机实验法等评价手段,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给予综合、科学、多元评价。其次,制定面向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由多部门协同参与,重点关注评价流程、覆盖范围、指标体系建设以及结果反馈运用。将已完工、在建和未开工的项目作为评价对象,从立项到管理全过程设立完善的评价内容。并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价工作小组,组成专家库,协同各部门、专家以及中介力量,对财政资金绩效给予高水平的现场评审,有助于确保评审结果科学、合理、客观,能够为优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再次,为保证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除了要制定相应规范、制度和条例,还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柔性化管理为目的,积极推行激励与问责机制,实现刚柔并济,更好地调动其提高绩效的能动性。其中,制定物质激励机制,需要建立统一、公开、透明的绩效评价目标与标准,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奖励,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结合最终评价成果来考核部门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效果。制定绩效问责机制,则需要明确问责细则,抓好反面典型,严厉惩处并公开,消除观望者的侥幸心理[4]。再通过建立问责结果反馈与整改机制,要求被问责对象必须根据问责结果、处分和具体事件进行认真整改,及时反馈整改效果,保证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扎实落到实处。

(三)重视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实现良性循环

为进一步创新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思路和方法,形成“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良好工作氛围,切实解决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结果不实、内外部绩效评价方法与标准不统一、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软约束等难点问题。建立基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机制,在评价结果践行中发现不足和问题,及时改进和优化,来切实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效率。首先,高度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运用,将成熟、具有参考价值与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结果、评价报告,作为下年度同类型项目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数据,为优化财政资金资源配置,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进一步实现良性循环[5]。其次,可通过建立预算审查机制,明确认识到审查目标绩效是实现评价结果反馈应用的关键,应借助预算审查对财政资金绩效可行性进行定性评估。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纳入初审范围,严格落实核查工作,通过核查来有效弥补审查中的缺陷。

(四)构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我国各领域改革创新与进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高成就。为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时效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搭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借助系统加强绩效管理水平,提升绩效管理科学性与便捷性,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提升绩效评价效率。第一,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当前备受欢迎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财政资金绩效项目数据库的数据提取、查询和分析提供便利,有利于实现对财政资金绩效的长期监管。其中,可通过将预算一体化系统贯穿于预算申报、审核、编制、集中支付以及指标分配等各项工作环节当中,为实现全面绩效管理提供平台支持[6]。第二,根据自身财政资金绩效管理需求、特点和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一体化系统中的内控管理机制、监控环节,将传统绩效管理模式转化为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实时在线的信息化绩效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未来重点工程项目库与预算编审系统的有机衔接,以及实现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系统与编制执行系统相衔接,实现各环节、各功能深度融合,大大增加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和透明性。第三,还可借助大数据信息系统搭建信息共享与反馈平台,通过该平台为绩效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录入、储存、传送、搜索等系统化服务,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借助大数据分析结果,精准掌握预算执行状况和目标实现状况。并通过结果的预测,以及全过程的分析管控,更为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给上级部门,及时采取科学措施规避财政资金风险及各类舞弊等问题,进而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效率提升,为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提供支持和保障。

(五)构建内外部资金绩效管理监管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构建内外部财政资金绩效监管机制,能够通过对绩效评价质量进行甄别和检验,来实现对评价行为的规范,进一步提升评价结果可靠性与真实性,切实提升评价质量。一是应建立一个更高管理层级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多部门资源优势,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保证管理环节环环相扣,形成动态性的管理闭合环[7]。然后,通过严格审核、测算各业务部门与财政部门的项目细则,将项目支出预算与部门中长期规划有机结合,能够及时防止短视行为,减少资金出现风险,促进财政收支平衡。二是应重视保持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将其他预算单位外包业务和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相剥离,避免出现同一家评价机构持续评价相同预算部门的情形,从而全面发挥第三方绩效管理机构的工作价值,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真实且具有参考价值。三是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数据调研公司等组织的数据统汇功能优势,加强对第三方评价的密切监管,针对第三方评价工作给出翔实的监理报告,进一步提高第三方机构评价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财政资金考核制度,明确考核规则,高度重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增强支出管理约束力,为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财政规模逐步扩大,要想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配置,不但需要满足资金应用上的需求,还需要制定完善的计划,为各项活动提供资金上的支持。由于财政资金的支出与分配范围较大,需要对财政资金预算展开绩效管理。通过对资金使用情况的量化反映,更好地展开财政决策,并解决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杜绝腐败等问题的发生。目前,各地区针对财政状况,逐步完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制,落实绩效管理和评价考核工作,促进绩效管理结果的有效应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职责落实不到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度不足的现实问题。对此,需要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升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并加强资金绩效管理监督,解决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各类数据的分析,保证绩效分析和绩效评价更为合理,为资金管理和成本管控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部门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7部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