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麻黄破癥坚积聚功效

2023-11-18李龙朝范雅祺陈乙漫刘丹彤

环球中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医家麻黄本草

李龙朝 范雅祺 陈乙漫 刘丹彤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unge)的干燥草质茎,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是临床治疗外感表证、水肿等病证的常用药[1]。古代著作中曾多次提及麻黄破癥坚积聚之效,现代研究也表明麻黄在抗凝血、抑制肿瘤、降低脑部瘀血损伤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但麻黄此功效易被人们忽略。本文基于此,梳理了麻黄“破癥坚积聚”功效的典籍、临床报道和基础研究证据,探讨此功效的中医机理和临床应用。

1 典籍文献中麻黄“破癥坚积聚”功效的记载

1.1 本草中的著作记载

麻黄首见于《神农本草经》[2],其载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其后多有著作记载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日华子本草》[3]:“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肤,逐风,破癥癖积聚,逐五藏邪气,退热,御山岚瘴气。”《本草蒙筌》[4]言麻黄:“因时已变,温热难抵,剂之轻扬,仍破积聚癥坚,更劫咳逆痿痹。”《名医别录》《证类本草》《本经疏证》《本草经解》等历代本草著作均对麻黄破癥坚积聚功效有所记载。大量本草记载说明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在古代得到了医家的认可,具有广泛的传播影响。

1.2 历代方书及医家论述

历代多有方书记载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外科证治全生集》[5]载阳和汤,由熟地黄、鹿角胶、麻黄、白芥子、肉桂、炮姜炭和炙甘草7味中药构成,《外科证治秘要》[6]以麻黄通性入寒痰凝血从而破癥坚积聚来释此方:“(阳和汤)再复麻黄一味,妙不可言……既能透出肌肤毛窍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到处,惟能达之。”《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7]载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细辛、炮附子构成,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等少阴兼太阳表证,部分医家认为麻黄在此方中发挥了破癥坚积聚的功效[8]。《仁斋直指方论》[9]卷二十五载地龙散专治跌打损伤,方中加麻黄五分用以破坚积聚,活血通络。《本草纲目》[10]记载《子母秘录》中麻黄酒服可用于产后腹痛及血下不尽,方以麻黄来破癥坚积聚,消除血下不尽形成的血块血瘀,减轻产后腹痛。

除方书记载的方剂外,部分医家也在方书中阐述了对麻黄破癥坚积聚功效的理解。徐大椿云:“麻黄,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之最清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11]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12]中阐述:“谓其(麻黄)破瘕积聚者,以其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而消坚化瘀之药可偕之以奏效也。”

综上,本草、方书等大量古籍均可见麻黄破癥坚积聚功效,也多见医家阐述和强调麻黄在破癥坚积聚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具有明确的典籍记载。

2 麻黄“破癥坚积聚”功效的中医机理分析

癥坚积聚是常见的中医病证,包括有形的癥积和无形的瘕聚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腹腔包块、妇科肿瘤等。近年来,随着临床的发展,癥坚积聚的涵盖范围逐步扩大,各种新型癥瘕积聚被逐步提出,如吕仁和提出的微型癥瘕等[13],癥坚积聚的概念已扩大至包括肿瘤在内的全身肿块、络脉瘀血等。

2.1 “癥坚积聚”的病因病机讨论

癥坚积聚的病因病机复杂,各家众说纷纭。张景岳[14]认为积聚的病因有三:饮食、血气、风寒;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15]中认为:“癥者……其原由胃气衰, 脾元弱, 邪正相搏, 积于腹中。”《血证论·瘀血》[16]曰: “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癥瘕。”详辨癥坚积聚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内虚外实两个方面,其中寒气、饮食、气虚、脏腑受损等各种病因所致的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是直接的致病因素,也是病机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气血不畅则正气易损而致虚,正气越虚则邪气越实,故藏于经络脏腑间的邪气结成癥坚积聚。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正是基于此,以“通”“温”二性来调节气血的运行状态,进而发挥破癥坚积聚之效。

2.2 以通畅经络

通,即“通达”,开腠理、通经络、畅气血。麻黄味辛,主入肺经、膀胱经,其从“气”而言,内可入肺宣气,潮动百脉;外可出皮肤腠理,通达膹郁,内外合奏通一身之气。《本草正义·湿草类上》[17]言:“(麻黄)破癥结积聚,消赤黑斑毒,则宣通其气机而瘀积亦得渐通。”《本经疏证·麻黄》[18]云:“麻黄气味轻清,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故在里则使精血津液流通,在表则使骨节肌肉毛窍不闭,在上则咳逆头痛皆除,在下则癥坚积聚悉破也。”通过开腠理、通经络、潮动百脉,则身气通,邪气得以出。从“血”而言,麻黄虽然没有类似莪术、三棱的强力活血作用,但可深入络脉,无微不至,其独特的发散活血功效可促进血液的流通,如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1]云:“(麻黄)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综上,可认为通性是麻黄破癥坚积聚功效的作用基础之一,通过调达一身气血,使得药可入寒痰凝血之中、邪可出皮肤腠理之外,而非简单的解表、活血。

2.3 以温散寒凝

温,即“温阳”,温阳气、散寒凝、调经脉。在癥坚积聚的形成中,寒邪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往往寒袭经脉,气血失于温煦,进而血气凝滞使得癥瘕积聚形成。《灵枢·百病始生篇》[19]论此为:“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临床中也常以温阳散寒来消癥除积。麻黄的温性特殊,不仅可温在表的太阳,也可温在里的心、肾等少阴,从而温表里一身之阳,阳气盛则寒邪散,寒邪散则癥坚积聚可消大半。正如《本草经解·草部下》[20]云: “癥坚积聚者,寒气凝血而成之积也审……(麻黄)温散寒,寒散血活,积聚自破矣。”综上,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是建立在通、温二性的基础上,因麻黄通性无微不至,则温可入细微之处,温通二性合奏,可散内外之寒,通达一身气血,气血通则可透邪于皮肤毛孔之外,引药入寒痰凝血之中,从而达到除癥坚积聚之效。

3 应用麻黄“破癥坚积聚”的临床证据

3.1 医家经验总结

临床见名家总结麻黄以破癥坚积聚治疗各类疾病的经验。许润三总结麻黄具有较好的消癥功效,可宣畅气机、温阳散结,引破癥、活血药物直达病灶,常以麻黄破癥来治疗阳虚寒凝、湿瘀互结型的癥瘕疾病[21]。闫德喜在临床中常强调麻黄“破癥坚积聚”功效,善以阳和汤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22]。高体三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对于寒邪久凝、血脉瘀阻所致的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善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并桂枝茯苓丸治疗各类癥瘕[23]。

3.2 临床报道及学术讨论

近年来,针对麻黄破癥坚积聚功效的临床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多。周丽娟等[24]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子宫腺肌进行了报道,研究发现38例子宫腺肌患者痛经程度及评分大幅下降,结果显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显著降低子宫腺肌所引起的痛经、非经期腹痛等症状,子宫腺肌多由气血瘀滞所引起,此方中麻黄以破癥坚积聚缓解局部瘀血气滞,结合附子、细辛温阳散寒。何慧玲等[25]学者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添麻黄一味,即可透邪于皮肤腠理之间,又可破积聚肿块消痰散瘀,缓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痤疮、月经不规律等症状。陈坤飞等[26]学者总结续命汤可缓解肢体麻木、无力等缺血性中风的典型症状,他认为麻黄为君药在此方中发挥了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有学者总结肾脏的微型癥积治疗,认为部分麻黄剂对于初起的肾脏癥积具有良好效果,如以麻黄10 g组方麻黄附子汤合肾着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显著,其中麻黄重用以发挥散聚消癥功效[27]。姜振远等[28]学者总结麻黄升麻汤治疗喉痹,认为其中麻黄以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散喉之郁结,是此方的核心药物。

由上可知,临床各科对麻黄破癥坚积聚均有应用,此功效既有广泛的临床证据,也得到许多现代临床医家的认可。

4 麻黄“破癥坚积聚”的相关基础研究

4.1 麻黄提取物可“破癥坚积聚”

现代实验表明,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可能与抗凝血、抑制肿块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脑部疾病研究中,麻黄还展示出了可抑制脑组织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恢复的功效。Nam NH等[29]研究表明,麻黄具有明确的抗肿瘤功效,这可能与麻黄可降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关;唐政恒等[30]实验发现草麻黄水提物能显著抑制补体C3活性,可阻止脑组织MDA、GSH-Px、羟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陈玉霞等[31]发现麻黄碱与纳络酮合用能够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以瘀血、肿块为表现的癥坚积聚,麻黄在疾病前中期可以活血抗凝、抑制肿块的血管形成,在疾病后期又可防止继发性损伤的出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4.2 含麻黄方剂可抑制肿瘤

现代研究也发现部分含有麻黄的方剂对于癥坚积聚具有良好效果,尤以阳和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代表。阳和汤通过干预p38/p-STAT1(s727)信号通路,可抑制BT-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进而抑制乳腺癌的增长,消除胸部癥结[32];李仲普等[33]也发现阳和汤对于阳虚证Lewis肺癌具有明确抑制效果;李亮等[34]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通过降低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抑制阳虚型肺癌的增长。

综上所述,在血液、神经、免疫等多方面的实验表明麻黄可改善血流状态、对抗血瘀形成、减轻瘀血后的继发损伤、促进缺血后的神经恢复。以阳和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为首部分含有麻黄的方剂,对于以肿瘤为典型代表的“癥坚积聚”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整体来看,麻黄具有明确破癥坚积聚的物质基础,但基础研究证据较为分散,缺乏麻黄消除“癥坚积聚”的系统性研究和梳理。

5 小结

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从古至今都具有明确的本草、方剂记载和医家论述,长期的现代基础实验和临床实践也表明了麻黄具有良好的消癥除坚作用。综合历代医家和现代论述可知,此功效不可以简单理解为解表、活血,而是围绕气血运行不畅的关键病机,通过“通”“温”二性,调达一身的气血为作用基础。在“癥坚积聚”概念逐步扩大的现今,麻黄“破癥坚积聚”功效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当通过配伍充分利用好麻黄的“通”“温”二性,扩大此功效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探索更多的临证组方用药规律。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虽有一定数量的临床和基础证据,但整体仍缺乏更为详尽、系统的基础研究和足够数量的临床实验,未来还需要学者们做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医家麻黄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