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11-18孟玉斐

文教资料 2023年10期
关键词:劳动课劳动小学生

孟玉斐

(宝鸡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1]。学校在发展创新基础教育的同时开展优质的劳动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精神、提高劳动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之成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时代新人。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在形成一系列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基于此,本文对劳动教育进行充分研究,使劳动教育发挥出其综合育人功能,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实施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说过:“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劳动教育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环节和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综合育人的价值和功能。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根基,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劳动能力科学地设置劳动教育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劳动教育理论的灌输和劳动实践活动的组织,以此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二)实施劳动教育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观教育,其本质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价值观。依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学校应协同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三者协调发展,突出小学生在劳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创造性的劳动课程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理念;组织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辛苦及乐趣,感悟劳动价值,明白“财富是靠劳动得来的”的道理;通过劳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端正思想道德态度,内化德育行为,从而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优良品德,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实施劳动教育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奠定基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各级学校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3]。小学是启蒙教育阶段,小学生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开展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工作使小学生形成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为小学生终身发展奠定长足的基础。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最近几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愿意劳动、不会劳动已经是小学生整体存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被忽视,劳动教育开始被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淡化、弱化。”[4]

目前,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概念的认识不足,对劳动教育的理解较为狭隘,导致学生没有适应未来发展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大部分小学生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不能胜任需要更多劳动技能的劳动。劳动教育的地位边缘化,小学教育体系仍以智育和德育为教育的主基调,劳动课程没有健全的体系建设,课程内容仍以日常的打扫卫生为主,学生不能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动手能力较弱,所学知识与生活无法联系在一起;教师缺少专业培训,导致实施劳动教育的能力欠缺,无法将劳动教育真正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学校没有在社会上充分挖掘实践场所,致使学生很难接触到新时代劳动内容。劳动实践的缺乏,致使学生的劳动观念不强、劳动能力不足、劳动习惯较差。

(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及家庭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劳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弱化。

学校方面,有些学校对劳动教育投入的资金过少,长期使用相同的劳动教育设备基础设施;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劳动教育设备基础设施。

家庭方面,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成绩即一切”和劳动教育会“影响”孩子学习。部分家长对学校布置的劳动作业敷衍了事,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2. 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劳动教师是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学习劳动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各科目之间仍然存在地位不均的现象,劳动教育被边缘化,劳动课被学校划分“副科”中,使得劳动教师在职称评选、福利待遇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从而产生了专职劳动教师匮乏的连锁反应。目前许多小学中的劳动课程由学科类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存在的问题有:①对劳动教育概念认识不清;②所设的劳动内容单一,无法独立开发、组织和管理劳动课;③只关注劳动技能的培养和劳动心得的总结与书写,忽略劳动情感和创新意识的增强;④只关注劳动后的成果,对劳动过程中的感悟关注度不够。尤其是农村学校,学校本就资金不足,总体师资队伍薄弱师资力量极其匮乏,劳动教师更加缺乏,这也是高质量的劳动教育课程难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劳动教育资源保障不到位

劳动课程资源是实施劳动课程的必要条件。在小学劳动教育具体落实过程中条件保障和具体实施细则还不够完善,一些相关部门和社区还没有加入劳动教育的队伍中。《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为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保障,目前劳动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为学校,学校内并无专门的劳动场所,教师主要采用讲劳动方式来实组织劳动课程,导致学生对劳动产生虚幻感和距离感,这种形式主义的劳育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校外没有实际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无法与社会相接轨,劳动保障度低,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到劳动过程中去与劳动者亲身接触,劳动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能很好地提升。同时,学校对信息技术纳入不够,学生不能接受新潮的教育教学,教师不能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去组织和设计劳动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陈旧。

三、提高劳动教育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学校及家庭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地,劳动教育要得以长足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学校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作为学校,首先要做到转变观念,严格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学校应组织关于劳动教育的科研小组,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本校的劳动课程并定期研讨助于本校发展的具体劳动活动体系、环节等;学校在各方面允许的情况下,应定期维修、增减劳动设施,更新劳动设备,从而丰富劳动课程内容,增强小学生对劳动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劳动课既含有理论层面的基本原理、规则的讲解,也含有方法、程序的操作规范的演示特点”[5]。因此,劳动课教师应聘请有利于劳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达成的、有创新意识的,能够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地对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实施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的。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劳动教育知识普及及成果展示,使学生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样一来,学校也能够拥有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有价值的劳动课程体系。对于一些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可以选择几位教师进行专门的劳动教育培训,使之明确劳动教的重难点以及劳动课程内容结构和要求,引导教师能够独立地组织、设计劳动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应动员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并与各科学科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对学生的育人作用,同时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作为家长,应不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学校应采用家校协同的方式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指导家长将劳动教育巧妙有机地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家长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征制定“亲子劳动清单”,通过针对性地设置劳动任务等方式创造孩子和家长互相学习、共同劳动的机会,达到共成长的目的;年龄较小或较急躁的孩子在进行劳动时难免会出现缺乏耐心和毅力的情况,家长应做到及时鼓励,适时奖励,帮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最后,家长应不断提高劳动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巨大的意识和培养小学生独立生能力的意识,让孩子明白每位家庭成员都有承担家务劳动的责任,促进学生劳动精神的形成。另外,在孩子劳动中或劳动后,家长应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劳动观念、劳动价值观的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拥有良好的劳动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加强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专职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传授来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背景下,已经逐步形成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培养时代全人的重要途径就是推动劳动教育。因此,学校应加强引导教师劳动教育培训同劳动能力提升相结合的理念;招聘专业劳动教师,通过专业化知识更新学校及教师的劳动观念,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研发劳动教育内容,最后根据劳动教育要求和目标来实施劳动课,从而使学生接受先进的劳动教育,提升对劳动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投入充足的资金自培劳动课教师,扩大本校劳育师资队伍,并提升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专业化教学能力;劳动课教师是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学校实施劳动教育需要综合推进,不但要有显性课程,还要有隐形课程”[6]。“劳动课要包含对理论层面的基本原理、规则的讲解,也要含有方法的操作规范的演示特点”[7],劳动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应把劳动教育融入各门学科教学中,同时将劳动教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校园服务、教师的示范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性能力的陶冶和引导,将之导向于真善美的方向发展。”[8]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是促进现代基础教育工作创新的重点,小学学校应定期组织劳动教师参加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培训,如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探索劳动实践方法,最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劳动素养的要求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开展劳动教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教师应不断地提升劳动活动的开发、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掌握劳动知识,学习劳动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且能通过持续性、针对性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精神,实现自我价值,丰富其精神生活,真正达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三)重视小学劳动教育保障条件建设

劳动课程资源是实施劳动课程的必要条件。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9]。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协同进行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满足劳动教学的需要。

校内,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场地,如教室、食堂、操场等,为学生提供日常劳动实践活动的场地,促进学生体会劳动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划分专门的“农场”区域供学生种植花草、果蔬等定期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劳动活动,并在校内培养轮岗的“小小花草种植员”为学生提供参加劳动体验的机会。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贴切的环境,引导学生提高劳动的意识,才能有助于学生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劳动实践室是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和重要保障,学校应根据本校劳动课目标和内容设置劳动实践室,并配备劳动所需的工具、材料、设备、安全用品等,同时建立相应的劳动器材补给室来完善学校劳动教育设施建设。

家庭中,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树立劳动内容是家庭劳动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培养孩子勇于承担家庭责任,让孩子明白自己有为家庭做贡献的义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多方面设计学生家庭劳动清单,并严格执行,比如简单的饭菜、布置自己的房间、整理杂物等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好的家庭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在劳动过程中家长适时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抓住时机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感悟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列宁认为,“如果学习、教育和训练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是不会相信的”[10]。劳动教育也是如此,必须要与社会资源相整合,与时代接轨。因此,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本校实际等情况挖掘社会资源协同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如博物馆、基地、养老院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规划教育时间资源,建立相关的劳动基地,帮助学生学习多方面的劳动技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劳动需求。同时,利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一些带有趣味性的脑力劳动比赛,如创意设计比赛、模型搭建合作对抗赛、操作技能比赛等[11],让学生们将德育知识、文化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来,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劳动课劳动小学生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太闲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