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工作的大数据应用策略研究

2023-11-18

文教资料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党员

孙 鹏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2]因此,新时代新形势下,构建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对加快构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数据的内涵和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并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和实践方法。

(一)大数据的内涵

20 世纪末,大数据的理念初现于美联邦航空公司,自此之后,它逐渐成为人们眼中一个朦胧而魅力十足的客观存在。21 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数据终端的普及,数据量呈现井喷式的高速增长,大数据的概念虽未普及,但人们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大数据的生产者。2012 年,美联邦当局政府将大数据视为“未来的石油”,并制定了相应的大数据战略措施,启动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次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家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满足信息共享的需求,满足人们对数据的应用需求。2015 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为更加科学且合理地以大数据为切入点开展相关工作指明方向,并明确提出促进其推广与应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与经济运营机制。同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强调把大数据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措施,从大数据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大数据是指数据总量巨大、数据种类繁多且传统技术和模式所无法对其进行发掘、分析和处理,只有采取新的工具才能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认知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为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

(二)大数据的特征

根据各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的认定,大数据的特征通常用4V 来表述,即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

Volume 即数据总量巨大。随着数据终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据已融入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内容和生活节奏中。传统的书面文字记录变成电子文档数据,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沟通变成了聊天信息数据、各类生物的生长发展和肢体动作变成了视频数据,数据记录并承载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和运作方式。数据总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按照现今的增长速率来计算,预计到2025 年,全球数据总存储量将达到175ZB。大数据时代技术的诞生,将人类带入了数据化的时代,同时也是“巨数据”的时代,这是人类面向未来、不断前行的发展历程中迈出的一大步。

Variety 即数据种类繁多。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发展和存储终端的功能性逐渐强大,数据类型已由最先的文本类数据逐渐趋于多样化,种类的繁多成为大数据的基本特征之一,不仅包括数据库能用二维表逻辑表达的结构化数据,如居民身份证、大学生校园卡等这类关系型的数据,还包括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办公类文件表格、教学类音频视频等不具关系型的数据。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其检索难度将成为巨大的挑战。

Velocity 即数据处理速度快。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大数据不同于一般数据挖掘的最明显的、最直观的特征。在最短时间内,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整合之后,发掘其价值并有效应用,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数据爆发式的增长总量和人类应用数据解决问题的需求。另外,数据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中的,数据的即时价值性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如果未能及时有效地挖掘和应用,那么数据的存在也就失去作用和价值。

Value 即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总量的巨大和种类的繁多,体现了大数据是对全体数据进行收集和存储,而并不是单一的样本和细节。因此,当要开展一项专门的、有特定目标的研究之时,人们就会发现数据库中的因结构化、半结构化、非机构化数据统一而增加检索难度,真实的和非真实的、有效的和无效的、可利用的和不可利用的并存而造成分辨困难。

二、高校党建工作的大数据应用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革命性的科技手段和技术成果已进入高校的研究和应用范畴,这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因此,科学有效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是党建工作时代价值的鲜明体现。

(一)增强党员教育的科学性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的高等院校中,党员群体表现出思维活跃、乐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鲜明特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环境相对复杂,面对海量多样、良莠不齐的网络内容和信息形式,青年党员更容易被新事物、新思想所引导。因此,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引导难度更高、挑战更大。[3]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强化理论学习和运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科学有效地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切实提升对高校青年党员教育的实绩。

一是优化教育内容。通过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对党员在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中存在的薄弱或相对缺失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推送,从而保障每一位党员具备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和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也可以精确定位每一位党员的兴趣偏好,从而针对性推送相应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热点内容和专题知识。二是丰富教育形式。相对于传统的集中教育培训,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干部党员难以实现分层、分级、分类的科学有效培训,对党建促业务的发展成效不佳,理论联系实践难以发挥效力。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可以精准满足党员教育方式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智能化的普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也能为每一层级的党员提供符合个人爱好的教育载体。通过微视频、微动画等形式,让每一位党员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学习。三是完善教育评价。增设评价反馈模块,让党员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对提供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真实评价和总体反馈,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评价反馈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提高党员教育的科学性。

(二)提升党建工作的标准化

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功能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4]高校是各领域高精尖人才的聚集地,有条件也有能力运用新技术、新载体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党员信息数据库”“互联网+党建平台”在当前的高校党建工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此类平台也逐渐显现缺陷和不足,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一是实现党员数据库使用权限个性化。党员信息数据库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记录党员基本信息的信息化载体,然而在不同主体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关注目标和使用功能的差异化需求。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根据各主体在党员数据库的日常使用轨迹和关注方向,可为其提供个性化使用方案,并设置个性化的使用权限,实现对党员信息数据库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二是实现党员评议评价真实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5]。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和组织生活会应当与时俱进,使用大数据平台,建立隐私保障机制,让党员评议评价更具真实性,彻底解决部分党内同志在批评与自我评价环节中,摆脱“不想说、不敢说、不愿说”的顾虑,让高校基层党员的自我革命真正获得实效。

(三)实现党员服务的智慧化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现代化的技术模式,改善高校党员服务质量,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6]一方面,使用云计算和智能感知技术,能有效实现党员服务的互联智能化、个性多样化、即时现实化;另一方面,融入大数据技术模式,通过对党员行动轨迹、日常浏览、热点关注、兴趣偏好等全方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可以为党员提供个性化、智慧化的服务方案。

一是实现高校党员身份动态化管理。通过对“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进行模块化增设和升级,将“党员信息数据库”与之建立数据互通,让高校师生可凭“校园一卡通”实现党员学习平台登录、集中教育培训签到、党组织关系转移等,同时也能够在校园网实现入党申请书提交、思想汇报等。二是智能化党群服务。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7],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使用大数据和智能感知技术,党组织可以对党员志愿服务意向、时间空间、擅长领域、实时位置与校内师生、校外群众的帮助需求进行信息对接,建立即时服务信息推送机制,从而高效地、有针对性地、智能化地为党群服务提供便利。三是智能定制主题党日活动方案。通过对党中央、地方党委、高校党委对党员活动的时代化要求,结合党支部每位党员的个性化需求,运用大数据的分析和关联技术,智能定制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三、高校党建工作的大数据应用路径

高校推进“大数据+党建”的创新发展模式,需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型党建人才队伍,搭建起完善的高校”大党建“智慧化云平台,并不断从法治建设方面保护高校党员的个人隐私,从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策略模式。

(一)构建高校“大党建”智慧化云平台

实现高校“大党建”发展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感知等现代化技术,构建党建智慧化云平台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8]。我们要抓住这个重大机遇。高校党建智慧化云平台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党中央、地方党委、高校党委、院系基层党支部多级联动,高校组织部、学工处、宣传部、纪检委、后勤处等多部门协同合作,搭建以“三大核心模块”为主的大数据智慧平台。

一是“智慧教育”模块,以高校师生党员个性化需求为基础,根据每位党员的理论储备、岗位实际、时间安排等方面因素,通过多形式、多载体、全方位地为高校师生党员推送教育内容,实现主流价值观的“实时引领”。二是“智慧管理”模块,将“党员信息数据库”“校园一卡通”“OA 办公系统”进行信息融会互通,实现对每位师生党员全方位、全时监测,为党员评议评价提供全方位的真实数据。三是“智慧服务”模块,将每位党员的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时间安排、实时位置和校内外师生群众的困难求助、帮扶需求、有效时限进行数据实时对接,实现服务信息即时推送,全方位提升党群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培育高校“大数据+党建”人才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核心科技引领,人才队伍是关键保障,培育高校“大数据+党建”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是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9]。

一是高校党员要树立大数据意识。大数据时代,一切皆可数据化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不断融入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人们的日常生活、行动轨迹、沟通交流都以数据的形式被完整记录并长期存储。数据化的党建模式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将高校党员的学习情况、工作日常、沟通交流变成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科学分析,能够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二是让大数据专业人才加入高校党建工作队伍。高校党务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的党建业务能力,但缺乏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和运用技术[10],引入大数据专业人才补充到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中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三是与大数据公司进行合作。高校应建立与大数据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大数据+党建”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持,破解相关技术性难题。

(三)完善高校党员隐私保护机制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必须加强完善对党员的个人隐私保护。大量的党员个人信息数据在此过程中被收集和使用,确保党员个人隐私不被过度开发和二次利用,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现实挑战。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邓小平同志指出,“经济搞好了,教育搞好了,同时法制完备起来,司法工作完善起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整个社会有秩序地前进”[11]。202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2021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虽都对个人信息保护有了明确规定,但主要侧重点是传统的个人隐私,没有凸显大数据时代隐私权的特点。应进一步完善司法解释或设置单行的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保护法规,明确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保护的客体边界。二是完善大数据平台隐私保护技术。结合数据库创建关于党员隐私信息的自动报警机制,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检测党员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一旦发现立即自动报警,从而有效保护党员的个人隐私。

猜你喜欢

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因为我是一名党员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党员之家
推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如何转移党员组织观关系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