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研究
2023-11-17朱文慧ZHUWenhui郭玉洁GUOYujie魏洁云WEIJieyun
朱文慧 ZHU Wen-hui;郭玉洁 GUO Yu-jie;魏洁云 WEI Jie-yun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徐州 221018)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振兴规划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关系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全体性、历史性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中也明确要求,必须大力实施数字农村战略,搞好国家总体规划布局,研究开发一系列符合“三农”特征的新商品、技术和产品。
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还研究了数字经济、农业和农村生活的指标体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7)在数字经济测度研究中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提出四个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标,包括融合应用、基础能力、宏观经济和基础产业,测评中国行业42 项行业技术应用。
1 乡村振兴面临数字化现实困境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完善,缺乏通用标准和监管框架成为制约数字农业发展的障碍,数据分布不均,没有适合的标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发,无法实现不同物联网设备或控制平台之间的共享,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关联性不高,碎片化严重,信息孤岛现象更加突出[2]。
同时,随着当前的脱贫攻坚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农业农村工作已步入新时期,将乡村振兴战略转移为全党的工作重点,表明中国“三农”问题已进入全面解决阶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连接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特别是在近五年来,既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也要以乡村振兴工程为补充,既要有效的强力牵引,又要持久的持续推动[3]。数字经济是以数字信息与技术为主要产出元素,以数字科技为主要推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媒介,通过数字要素、数字科技和数字基础设施,进行重叠、渗透、扩散,与传统产业形成的重叠效应、渗透效应和扩散效应,以此提升农村资源的质量,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农村复兴的新动力,也是创新动力,并已形成了理论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共识。所以,我们认为农村数字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针对我国的数字经济社会,研究论文中提出了数字经济与农村复兴之间的双向耦合优势与耦合问题,研究结合理论与实验模式,提出了包含理论建构-实验方法-创新思路所组成的理论架构,并立足于理论和实际,成功解决了一系列关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的系列难题。
2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的理论构建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对2000-2020 年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为保证研究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本项目实施了多种渠道同时进行的方法,获取了典型案例数据。主要数据来源有:①实地调研,和省乡村振兴局或市县级政府有关负责人进行面对面访谈,记录整理访谈录音和笔记主要是采用了政策文书、执行情况文书、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统计报表文书等多种采集的形式;②一些重大事件观点、理论观点、学术观点等,主要是经由发表核心学术论文、专家学者评论、国际学术会议报道等多种渠道获取[4]。项目专家组成员将通过认真梳理、阅读、提炼,以最终保证项目真实而准确全面地客观反应社会现实状况。
2.2 理论模型
为了认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使分析逻辑更加连贯,本文实践并使用“故事线”方法捕捉碎片化事件并改进原始数据中呈现的理论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模型
项目中发现,数字经济系统作为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振兴中的一个耦合性系统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积极主动地应对新农村建设振兴的实践中所发现的瓶颈问题,以大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主力。实施的农业乡村四个现代化,重点内容涵盖到了农村工业经济繁荣、生态环境宜居、乡风民俗文明、行政服务管理规范高效、人民群众生活富裕安康等一系列农业乡村建设振兴领域。在促进产业的兴旺发展方面,数字经济还将继续通过促进资源的整合、信息的互联、要素互联互通,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联动机制,助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5]。以生态住宅为例,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有助于真正实现农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也更有利于实现农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肥料、农药等关键的生产经营要素信息的精细化管理运营,由此而代替了过去传统粗放的农村大产量模式,保护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乡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现代化,并打造了统一的公共文化区域,实现了城乡文化的融合发展;大数据与乡村管理、互联网与乡村管理网络、数字农村与公共服务、智慧村庄等成为了乡村管理的主要类型,也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6]。从民生福利角度看,数字经济对促进网络消费和创业、恢复农村人口、土地、资金三要素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影响,是拉动农民增收,提高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实证分析
3.1 发展指数
3.1.1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指数评价要全方位,不但要涉及互联网、通讯设施及硬件设备,还要涉及电信服务、数字金融等业务环境,从网络覆盖率、互联网从业者、网络产出状况、手机渗透率、数字金融等综合不同因素的方面,构建指标为数字金融做出综合评价[7];具体经济技术指标,如表1 所示。考虑指数大小的差异,对指数实行标准化管理,并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数容量,从而计算了经济指标。
表1 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3.1.2 乡村振兴发展指数
乡村振兴规划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高效以及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致力于研究解决农村繁荣、村庄建设、村民增收等难题。根据农村复兴政策,建立农村复兴考核指标。
①经济维度。
农村经济发展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指标体系要反映产业结构、农业效益等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②过程维度。
乡村振兴是一种不断动态成长的进程,其目的不仅在于研究乡村振兴的外在运作,也在于寻找促进乡村振兴的内部驱动要素。
③价值维度。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不能简单地用单一的衡量指标来衡量,必须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的实际,采用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分析来判断乡村发展的合理性。
根据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8]及其政策作用,本文中建立了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政府管理高效和人民生活富裕,共五大层面衡量乡村振兴程度的综合指标,通过测算各指数的熵权法测得的乡村振兴指数见表2。
表2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熵权法是一个客观的赋权指标,可以客观准确地表达了数据中蕴涵的信息,运用这种方法来评估指数的价值,为指标的综合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具体实现步骤为:
①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其中,Zij是第i 年的第j 个指标的值,是指标标准化的结果,max(Zij)是指标Zij的最大值,min(Zij)是指标Zij的最小值。
②计算指标j 在第i 年的份额:
③计算指标j 的信息熵:
④计算指标j 的权重:
⑤计算第i 年各子系统的发展指标:
其中,m 为数据验证年限,n 为指标个数,f(x)为数字经济子系统发展指数,g(y)是乡村振兴子系统的发展指标。
3.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程度必然表征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耦合协调程度决定了耦合系统的发展。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两者的耦合系统是具有复杂性的非线性关系,所以可得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如下:
其中,D 是耦合协调度,C 是耦合度,T 为两个体系的综合发展指数,α 和β 为待定系数,一般取值为0.5,耦合协调度D 的取值范围为[0,1]。计算结果如表3 所示。本文采用四分位数法划分耦合协调区间,如表4 所示。
表3 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
表4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4 分析结论
4.1 发展指数分析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大体系的发展指数测算为了清楚地展示这两个发展指数之间的差距,江苏省近二十年的数据显示了这两个发展指数的差异,如图2 所示。
图2 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图
数字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不同地区发展速度不同现象不同,例如南方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北方乡村振兴可能存在数字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趋势不同步的现象。
我国农村发展与农业的数据增能空间很大,新数据科技将作为中国乡村振兴的有效动力与可持续资源,新数据赋能助力中国乡村振兴,也意味着发展新型的数据技术,包括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大数据等,即以现代硬件基础数据技术与数据为基础的技术要素[9],以大数据创新为根本驱动,以现代网络大数据服务系统为主要平台,实现新数据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新数据科技将与农业乡村经济深度结合,促进农村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经济发展,服务于乡村发展生态文明,进而达到乡村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村发展文明、高效管理、富裕民生[10]。但是,在考虑到数据赋能在农业复兴中的实际效果后,我国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和脆弱、专门人才短缺、政策供给不够的困难。未来将继续完善农业现代化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素质和技术素养,鼓励数字人才下乡,为政策制定与支持贡献力量,更全面地释放数字技术的能量效应。
4.2 耦合协调度分析
高的耦合阶段耦合度在0.8 以上,表明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相互依存互动关系,即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但是,互联互通程度高并不意味着两者高度协调发展。式(6)表明,耦合协调程度不仅与耦合程度有关,还与两个系统的发展速度普遍较低有关。从表3 和表4 可以看出,协调度普遍偏低。这些年份的协调程度大体上是低度至中等,协调程度大体上只有耦合度的二分之一,并呈现出逐渐提高的态势,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农村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关措施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