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
2023-11-17陈金玉
陈 杭,陈金玉
(鄂州市中医医院,湖北 鄂州 436000)
准确的诊断是临床开展治疗的前提。在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中,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发病人群相互重叠,且二者的临床表现类似,因此容易被误诊[1]。部分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患者的病灶体积较小,容易被漏诊[2]。这两种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必须在治疗前给予明确诊断[3]。磁共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因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无电离辐射等优点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4]。本文选取150 例疑似患有子宫腺肌症或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检查,以期探讨磁共振检查在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 年5 月至2022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疑似子宫腺肌症或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存在下腹部不适、疼痛、月经周期或月经量异常等症状;(2)临床资料齐全;(3)检查配合度较高;(4)知晓研究内容;(5)完成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排除标准:(1)合并感染性疾病;(2)近1 个月内有激素治疗史;(3)有磁共振或超声检查禁忌;(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150 例患者的最小年龄32 岁,最大年龄60 岁,平均(39.01±5.22)岁;其中伴有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的患者有43 例(占28.67%),伴有月经量增多、行经时间异常的患者有50 例(占33.33%),伴有腰背酸痛、下腹部坠胀的患者有77 例(占51.33%),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的患者有28 例(占18.67%)。
1.2 方法
磁共振检查:检查前禁食4 ~6 h,将膀胱排空,在检查床上取平卧位,采用磁共振扫描仪的表面线圈在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下行T1WI 序列、T2WI 序列、反转恢复T2WI 序列平扫及T1WI 序列增强扫描。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由2 名医师对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并共同商讨确定结果。超声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意愿选择经腹部超声或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检查:检查前适量饮水,使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在检查床上取平卧位,将耦合剂涂抹在下腹部,用超声探头从多个切面扫查子宫及附件区,对可疑部位进行摄片。由2 名医师对超声影像进行分析,并共同商讨确定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检查前排空膀胱,在检查床上取膀胱截石位。将避孕套套在超声探头上,注意在避孕套的内外均涂抹耦合剂。将超声探头缓慢置于阴道中,倾斜、旋转探头,从多个切面扫查子宫及附件区,当图像不清晰时可适当按压腹部,对可疑部位进行摄片。由2 名医师对超声影像进行分析,并共同商讨确定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磁共振和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结果,并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观察磁共振和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各指标计算方法均依据临床统一标准。观察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不同磁共振影像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行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磁共振和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结果及效能
磁共振、超声及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阳性、阴性结果详见表1、表2。磁共振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均高于超声检查(P<0.05)。详见表3、表4。
表1 磁共振及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结果(例)
表2 超声及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结果(例)
表3 磁共振和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效能的对比(%)
表4 磁共振和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效能的对比(%)
2.2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不同磁共振影像特点
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69 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中50 例病灶为局限型,19 例病灶为弥散型,所有患者的子宫均增大,增大特点为广泛性或局部不规则性,病灶主要位于肌壁外层,形态不规整,边缘模糊,病灶的深面结合带受压变形;T2WI、反转恢复T2WI 序列信号低于正常外层肌组织、高于正常结合带,内部存在条状或片状高信号影,并向底部深层延展;T1WI序列呈低信号,与周围正常肌组织类似,内部存在条状或点状高信号影;增强扫描显示信号低于正常外层肌组织、高于正常结合带,强化不均匀,为中低度强化。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81 例子宫肌瘤患者中39 例病灶为单发性,42 例病灶为多发性,所有患者的子宫均增大,呈不规则局限性,病灶位于子宫体后壁、前壁、底部、宫角等各个部位,形状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病灶的深面结合带受压变形;T2WI、反转恢复T2WI 序列信号类似或低于正常结合带;T1WI 序列信号略低于正常肌组织;增强扫描显示信号低于正常外层肌组织、高于正常结合带,强化不均匀,为中低度强化。
3 讨论
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就会引发子宫腺肌症,本病常见于30 ~50 岁人群,且经产妇较为多发[5]。目前临床对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仍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剖宫产、刮宫、流产、分娩等导致子宫内膜细胞侵入肌层[6];(2)慢性子宫内膜炎症、高雌激素血症[7];(3)遗传。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主要为下腹部、腰骶部、盆腔中部[8]。临床对于无症状且没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可以不进行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且临近绝经期的患者,可以尝试进行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一般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可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本病常见于30 ~50 岁人群[9]。目前,临床同样尚未明确对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部分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旺盛,或使用雌激素、孕激素类药物[10];(2)单一干细胞突变;(3)遗传。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月经期的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部酸痛(常在经期加重)[11]、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伴有恶臭、非月经期阴道不规则流血等,随着子宫肌瘤体积的增大,还可引起排尿或排便障碍[12]。临床对于无症状、体积较小的子宫肌瘤可以不进行干预,仅定期复查即可;对于体积较大或临床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很难区分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因此需要通过医学手段进行鉴别[13]。临床诊断妇科疾病时,超声检查较为常用[14],包括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检查操作简单、便捷,适用范围广,但检查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患者腹部脂肪、膀胱充盈程度的影响。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将超声探头置入受检者的阴道内,从而更加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内的器官和组织,具有图像清晰、结果可靠等特点,但其临床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适用于未婚女性等。本研究中采用超声检查对入组患者进行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但诊断效能低于磁共振检查。这是因为,超声检查结果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结果不准确[15]。CT 检查也能对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但其对盆腔软组织的分辨率不高,且具有电离辐射,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6]。磁共振检查是利用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而形成图像,无辐射伤害,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孕妇等特殊人群也可适用[17]。磁共振检查诊断子宫疾病具有立体、多方位成像的特点,且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因此诊断准确率也较高[18]。此外,磁共振检查扫描速度快,磁场分布均匀,噪声较小,且行磁共振平扫时无需在检查前进行特殊准备,仅在实施增强扫描时需要患者保持空腹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体内有金属物品(如心脏起搏器、骨科内固定钢钉、节育器)的患者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19]。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也在不断对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完善,磁共振扫描仪的性能不断提高,适用于多个组织和器官扫描的磁共振组件也逐渐在临床得到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均高于超声检查(P<0.05),且这两种妇科疾病有着不同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可见,通过磁共振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效能较高,可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