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文化的灵魂和本质

2023-11-17吴跃农

莫愁 2023年32期
关键词:苏州区域文化

文/吴跃农

吴文化区域一直发挥着江苏的文化中心作用。江南水乡,诗意灵动,山温水软,鸟语花香,映现着吴文化区域山清水秀、地绿天蓝的水韵之美。

水是吴文化的灵魂

水是吴文化的灵魂,充沛的水源即是吴文化的命脉,吴国盛衰可以说是与水和水源水运共命运的。吴文化核心地苏州控三江、跨五湖、通长江、临大海,交通便捷,北宋著名水利学家郏亶说,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苏州。吴文化筑基于精于“水利”、以“水利”筑城立国,治水患、开运河、建水军攻楚伐齐,兴农田水利取得粮食丰收,“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地理交通,加上造船技术先进,大力发展水上交通等事业,从而带动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秦汉以来,吴地就是进出口岸,是海外来吴的登陆点,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西方文化的输入,也是因水网交错之便。而长江的特殊防卫功能,使吴地可据守而生活安定,这对吴文化创造奇迹具有重要意义。大海、长江、运河、太湖可以说是吴文化生生不息的天然渊源。

苏州城内河道纵横,湖荡星罗棋布,被称为水都、水城、水乡。13 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河流湖泊纵横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区。山水富饶,特产丰盈,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吴文化因水而成就自己独特的历史经济地位。

约一万年前,太湖三山岛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巨大的狮面人身石雕像至今还在。从古文字解析来看,“吴”本身就是指水生鱼类动物,“吴”天生是与水相关联的。吴地之水是包容天下之水,内连河湖,外接江海,是通山外之山、联水外之水的。吴文化得水之天时地利,因水而生,依水而成,顺水而长。

伍子胥治水建城,苏州城因水而兴。苏州城有世上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城市治水体系。苏州古城的建立,表明吴国的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已相当高。苏州作为国内和世界上现存最为古老的城市之一,地域水面占42%,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三分之二在苏州辖区内;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从北面呈半弧形拱围苏州,东奔大海;我国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绾结了苏州古城,南接钱塘江。长江、太湖和京杭运河丰沛而清澈的水哺养了苏州,为苏州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唐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水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

“水在城中,城在水里”“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苏州创造了数不清的历史文化遗存,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从远古的“荆蛮之邦”到人文荟萃的“人间天堂”,水是吴文化区域民众不可缺少的物质与精神元素,深刻影响了民众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形态,造就了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培育了民众温良、平和、达观、儒雅的外柔内韧性格,由此创造了极富人文特色和水乡情谊的丝绸艺术。

得益于水的滋润,苏州成为举世闻名的锦绣江南水乡,呈现柔美诗意诗情,让世人皆知苏州古城好、苏州水乡美,使人对梦里水乡产生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丝丝缕缕牵念记挂。这样的人文地理及文明推进,自古就是商船云集、商埠繁荣。

吴文化从本质上说属于工商文化,是苏商文化,吴文化精神与苏商文化精神一致。吴文化与苏商发展是血乳脐带关系。苏州烟波浩渺,太湖中的东、西洞庭山崛起了洞庭商帮,以洞庭商帮为代表的苏商有着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

自隋唐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后,加上多次人口迁徙南入,以苏州为核心的吴文化区域成为全国无可争议的经济发动机,同时也是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苏州自古至今一直是全国冠名或不冠名的“一线城市”,也是历代王朝重要的钱粮宝库。南宋开始流行谚语“天上天堂,地上苏杭”,后来演变成家喻户晓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商趋于活跃,渐渐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明清崛起,成为全国棉布加工业和丝织业的中心,有“苏布名重四方”之誉,最盛时,从事棉布纺织加工布庄多达76 家。苏州城东的居民,家家从事丝绸织作,号称“郡城之东,皆习机业”,乾隆年间“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在此基础上,苏州城镇人口集聚,商业日趋繁荣,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行毕至”。苏州及吴文化区域的实业和海内外商贸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吴文化区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

吴文化的本质是工商文化

吴文化孕育了吴地“工商皆本”的务实重商思想。苏州是丝绸之乡,资本主义萌芽首先通过丝织业表现出来。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上升为手工作坊主,而大部分人则沦为自由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劳动关系。清朝乾、嘉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行业增多,包括了丝织、棉布加工(踹染布)、造纸、印刷等,而且地区分布更为广泛,据雍正年间的《奉各宪永禁机匠叫歇碑记》云:“苏州机户,类多雇人机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雇佣劳动关系已经蔚然成风。明清两代,吴地进入极盛时期,不但农业生产发达,而且手工业、商业也极为兴盛,冶金、棉织、苏绣、缂丝、制扇、裱画、印刷、雕刻、建筑、陶瓷等行业技艺水平在全国领先,苏州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国内外贸易居全国首位。

吴文化催生了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洞庭商帮得风气之先,适时应变,包容融通,全面进入上海金融业,苏南区域成为近代中国出国留学、举办洋务、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主要基地。由此,在苏、锡、常和南通以及周边浙、沪地区,率先开展近代工业化,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崛起地。

20 世纪60 年代,吴地积极从事工商业,通过社办工业和乡镇企业,推动商品经济面向全国开放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吴地人率先投入市场建设,经商的足迹遍于全国,并为吴文化抒写了“四千四万”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遍千辛万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拓奋进,传承和发展着工商文化精神。

正是因为坚持务实重商,吴文化具有强盛生命力。吴文化推动苏南迈开踏实、坚实的发展步伐,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更是激发了苏南、江苏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创新与发展。

如今,吴文化成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力量之一,使苏南及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由此,以吴地为经济中心的江苏确实发挥了“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之地对全国的文化影响力、经济推进力。

应该看到,吴文化核心地和中心区域,工商文化、苏商文化长期处于较明显的文化主导地位,务实重商、“趋利”追求个人和社会发展,以及义利兼顾的社会文化集体心理,形成吴文化的唯实精神和稳健风格。

猜你喜欢

苏州区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苏州一光
分区域
苏州十二忆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说个好苏州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