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一片灿烂的星空
2023-11-16夏敏
曾宝俊,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第二届课程与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无锡市名教师,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组分册主编,《科学课》杂志专栏作者,著有《微亦足道——小学科学课堂细节研究》《小学科学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低年级)》《小科学教师入门十课》等。
在苏州科学教育的天空里,有一个星光熠熠的团队,它玩转科学,活力四射,引领孩童,畅游科学,它就是“北斗星科学工作室”。工作室以“追求科学本质的理趣课堂”作为价值追求,坚持“在课堂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理念,为苏州打造科学教育的高地。工作室凝聚了数位特级教师、十多位地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共同行动研究,带领区域内80 多位专兼职科学骨干教师潜心于科学课堂,先后与相城区“曾宝俊科学教育名师工作室”、姑苏区“金卫国科学名师工作室”、“穆彪科学名师工作室”、无锡宜兴市“曹燕琴科学名师工作室”、南通市“仇丽君科学名师工作室”和扬州市“王天锋科学名师工作室”等省内外名师工作室展开互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教研讨活动。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研室科学教研员卢新祁参加了北斗星科学工作室的活动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脚踏实地耕耘科学教育田地,仰望星空撒播科学种子,北斗星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团队!”
凝聚星光,点亮梦想——组建有意义的团队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为宗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具有基础性。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科学课程的质量。一名好的科学教师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科学教育面貌,一群高素质的科学教师则可以改变一个区域的科学教育生态。由于授课时限,学校里科学教师数量不多,因而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单兵作战、独立探索是常态,即使是三五小群,也常常受视野和环境限制,很难从他人处获得丰富的营养。如何从个体走向协作,如何发挥团队优势促进个体的专业进步?又如何以卓越的个人发展驱动科学教师团队的发展,形成教育的蜂巢效应,进而改变整个区域的教育生态呢?
2015 年,在苏州市张家港科学中心组的一次圆桌会议上,这个面向全市科学教师的“无门槛”民间组织“北斗星科学工作室”诞生了,后来这个民间科学工作室升格为“市名师工作室”“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苏州区域学科骨干为主体,市级名师为主持人,以特级教师为指导专家,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研究与实践为主要行动,努力探索科学教师团队建设的路径。
愿景是成员的向心力——群星闪耀终能汇聚成璀璨的银河
北斗星科学工作室对成员管理持开放姿态,不设限,区域内所有专(兼)职科学教师都可以申请加入。工作室从最初的10 人左右,发展至今已是近百人的团队。每个成员在加入之初都需要了解并理解工作室的团队发展愿景,并为之而努力:“成就自己,成全他人,群星闪耀,汇聚成璀璨的银河!”我们希望每个加入的人要明白: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一个人会走得累,一群人则走得轻松且愉快。为了加强团队凝聚力,工作室设计了具有特别意义的标识——七彩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的观察研究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卓越的成就,它和大熊星座重叠,象征着中外科学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探索;明暗不一的星星代表着每一位工作室成员不同的发展,但对于七星联结的整体都不可或缺。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意在表达每一个队员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标识的设计意蕴丰富而美妙,表明工作室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
专家是团队的引导力——今天的你是明天的我
北斗星科学工作室聘请了省内最过硬的专家、学者担任团队的学科导师和教学顾问。他们当中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标修订组专家、教材编写组专家,以及大学教授、省市教研员等,此外校外科普工作者、科普作家、具有一技之长的信息技术教师也在工作室的邀请之列。
工作室定期邀请学科导师参与工作室的活动,指导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团队成员上示范课,参加各类比赛,撰写学术文章。由于团队邀请的专家站位高、视野阔、理论深,在指导过程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效地促进了团队教师的专业成长。
工作室还不定期邀请非专业人员参加团队活动,以提升科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如邀请科普工作者进行科普讲座,拓宽科学教师的科学视野;邀请科普作家进行科普写作与微信公众号写作培训,提升科学教师的写作能力;邀请信息技术高手培训课件及微信公众号内容制作等,这些都有效拓展了团队成员的学科视野,提升了团队成员的学科技能。
做事是团队的生长力——让每一位教师在做事中成长
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在课堂上,教师的专业视野发展在团队中。工作室成立以来,既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事务,也关注工作室自身建设的事务管理。工作室创设平台,尽可能邀请各类专家定期指导,以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更致力于引导自己的成员在团队中过一种有价值的专业生活,收获职业幸福感。
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分為专业事务管理体系和日常活动管理体系。专业事务管理下设指导组、技术组、实录组、宣传组、推送组5 个工作组。只要一有专家过来听课、评课、上课或作专业讲座,工作室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团队专业性事务与活动,人人出谋划策、出力流汗,不让琐碎的组织性事务集中在个别人身上,促使成员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会相互支持,在做事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工作组既保证了专业学术活动的有序开展,更让参与者从不同层面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不同的收获。
为了体现团队日常活动的丰富性,工作室组建了不同类型的学习型团队,并规划了日常活动管理体系。各类团队有以各类联盟教师为主体的团队,如新教师团队、攻关教师团队、先锋课堂团队等;有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团队,如区、市、省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组;有以项目活动为载体的团队,如STEM 小项目、科学小故事、创意小实验等;还有以兴趣爱好为特征的团队,如自然笔记社团、天文社团等。各类团队活动既发挥了教师的特长与个性,更让同好者在充满挑战的学习中点燃了科学教育的激情。
星光熠熠,“我”最闪亮——形成多层面的成果
北斗星科学工作室不仅给予教师自主选择的权利,帮助大家找寻专业生长点和突破点,还从制度上保障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共生长”——探寻科学教师发展的密码李碧娇,2014 年走上工作岗位,2015 年申请加入北斗星科学工作室。经过工作室几年的锻打,年轻的李老师如今硕果累累:苏州市及江苏省优质课一等奖,苏州市“双十佳”教师,苏州“师说”新锐演说家,主持苏州市科学教育的重点课题……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她如是说:“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有些迷惘,而北斗星工作室就成了照耀我梦想的太阳。”工作室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对新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室替每个新教师都聘请了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担任导师,每周进行备课研讨,每月进行课堂展示,通过团队的“研”和个人的“磨”,在反复的实践中加深对教材和教学的理解。
在工作室要求下,工作室成员每次参加学科听课和培训,都要撰写听课反思,并及时记录在专门的文件夹中,而这些则是撰写学科论文最可靠的后备素材库。工作室积极开展阅读打卡活动,通过基础性阅读和提升类阅读,帮助教师弥补理论和学术方面的不足,生长出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主张。
正如李老师的成长轨迹所示,工作室出台了“学习进阶”“名师指导”“集体研修”等制度,帮助成员实现共生共长;而“星光闪耀”计划、“点亮星空”阅读行动、“同题异构”研讨等,则让每个成员呈现出向上和舒展的生长力。
北斗星科学工作室用显著的实绩践行着“北斗有梦想,团队有力量”的信念。8 年来,团队成员硕果累累:1 位教师获评苏州市青年拔尖人才,5 位教师获评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多名核心成员在苏州市级评优课、基本功比赛中摘获桂冠,2 位“90 后”青年教师在江苏省评优课、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6 位教师讲授苏教版《科学》先行课(在“凤凰教育培训”微信公众号面向全国播出,总点击量超8.6 万次),12 位教师参与录播新教育双师课……北斗星科学工作室团队中,约有50% 的成员获得过“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每一个”——成就整个科学团队的闪亮
北斗星科学工作室每年都有激动人心的年终盛会,评选本年度的“年度之星”。在平时,为了激励成员实现自我突破,促进自我成长,同时形成服务他人的意识,工作室推出了“做事积分”的管理制度,既考量成员的个人业绩,也考量个人为团队发展付出的努力,排名前十者即为“年度之星”。
在年终盛会上,“故事分享”的环节总是令人感动。吴锡娇老师说:“作为青年教师能够代表张家港参加苏州市基本功竞赛获奖,除了喜悦,更多的是感动和感恩。”陈铭老师说:“特别感谢北斗星团队组织的赛前实验培训,指导组成员分别就自己最拿手的实验操作进行重点讲解,我的薄弱项也得以化解。”朱老师、陆老师则以亲身参赛经历阐述自己及时调整心态,作好充分准备的故事。故事里充满智慧,更充满感激和爱,讲述的都是“北斗星”强大的凝聚力。
在工作室,只要有成员参加任何一场比赛,团队核心成员都会“不请自来”,献计献策,集体打磨,不为别的,只为更佳。在工作室,只要团队组织学术活动,技术组、宣传组、实录组、推送组都会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成就自己,成全他人”的精神融进了每位成员的心间,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豪。北斗星科学工作室积极开展“趣理课堂”专题研究活动,聚合团队力量,建设市级科学精品课程资源库,制作“科学公开课”“家庭科学教育指导课”等,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课程支持;在“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 网站平台,分享趣理课堂教学专题资源、各类活动资源等共计1 700 多个。经过共同努力,北斗星科学工作室在全省甚至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019 年7 月,获首届全国课程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
2020 年3—7 月,《湖北教育·科学课》杂志在“名师工作室专栏”刊发了5 位核心成员的6 篇主题文章;
2020 年10 月,面向全市进行了课堂教学整体展示;
2021 年,团队领衔人夏敏成为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从一个人走向一群人,用一群人带动每一个人。北斗星科学工作室鼓励每一位教师努力成为一颗闪耀的星,这一颗颗星星交相辉映,汇成苏州科学教育的璀璨星空。
“最广阔”——搭建展示孩童科学的舞台
北斗星科学工作室要求每一位成员既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也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科技辅导员。几乎每一位成员都在学校承担科技类社团团长的职责,带领学生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工作室发挥引领、辐射功能,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各校科技教育特色的形成。团队所在学校获评“中国STEM 教育2029 创新行动计划领航学校”“中国科普科幻创作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STEM 教育项目试点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国际StarT 优秀项目展评最佳实验学校”“苏州市自然笔记实验学校”“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项目学校等,区域科学、科技教育呈现出优质发展的样态。“为促进学习而教,为培养能力而学”,这是北斗星科学工作室的教学愿景。教学最终获益的是学生,教师最大的成果是学生。工作室设置了“最广阔”的儿童展示舞台。
2020 年6 月14 日晚, 一场直播首秀点亮了黑夜。北斗星科学工作室团队成员运用CCtalk 直播间成功开启了“嗨,亲爱的垃圾”直播。学生通过主题班会、儿歌童谣创作等多种方式开启了与垃圾的另类对话;通过采访视频、数据统计图等形式科普了垃圾分类的目的及意义;自制堆肥箱展示、变废为宝小妙招分享等活动则生动展示了孩子们研究的全过程。工作室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早在2017 年,北斗星科学工作室便推出了“云端学习”,依托微信公众号推出了“星”系列欄目,开启了师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实践、从静态走向动态的新型学习之旅。2020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团队第一时间统筹规划,推送科学资源包,推出孩子们的“新型冠状病毒”专题作品540 件、“我是实验探索者”项目成果136 个。
北斗星科学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是建立在网络上的儿童展示空间,推动“小科学家摇篮工程”落地实施。点开微信公众号,徜徉其间趣味无穷:“星·活动”玩转趣理课堂,展示名师风采;“星·故事”开启小朋友的智慧之门;“星·课程”还曾被“学习强国”报道。此外,种植“魔豆”体会生命成长的乐趣、“亲子观月”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每一个活动,都是一次趣理兼备的科学探索之旅。“STEM 小项目研究”着眼高阶思维的提升;“科学绘本阅读”基于科学知识普及,截至2023 年8 月,共推出“绘本小故事”233 个。2023 年,工作室视频号又推出了“创意小实验”“学生实验室”项目,积累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科学改变生活,科技引领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 教育”则展现了未来发展的图景。北斗星科学工作室将带领区域科学教师做好基础教育领域科学教育加法,形成科技教育系列化、立体化资源。为发展而教,为未来而学,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