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历史思想的一次伟大变革

2023-11-16张殿军

求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分工恩格斯生产力

张殿军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近代西方哲学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一次伟大变革。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述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顺应未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极为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形成过程的考察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运用唯物史观的“历史合力”分析方法,不但全面地揭示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生发机理和诞生过程,还深刻指明了世界历史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生产力是世界历史形成发展的逻辑前提。与唯心主义从“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视角来认识人不同,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明确指出历史的出发点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而人类为了能够创造自己的历史,首先就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满足吃喝穿住等基本生活资料。“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生产“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是因为在残酷无情的大自然面前,单个人的劳动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因此人们只有通过社会交往将单个的分散的有限的生产力集中起来进行集体生产,才能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能力。而随着社会交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也必然发生一定的社会物质关系和政治关系。“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这种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表现为‘历史,它不需要用任何政治的或宗教的呓语特意把人们维系在一起。”不仅如此,“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

2.分工是推动人类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重要媒介。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带来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日益扩大,还造成分工的相应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将分工与生产力联系起来一体考察,认为分工与生产力的相互影响,促进了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社会分工的形成。“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分工的扩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成倍增长的生产力。”正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以人与自然的物质能量交换为根本前提的自然分工逐渐被以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发生分离为特征的自发分工所替代,人类社会真正的分工就此产生。从纵向上看,社会分工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发展态势,“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从横向上看,社会分工的范围不断扩大。自给自足的生产和小规模的分工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急需跨区域、跨部门的分工合作来实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分工越是不断深入和扩大,不同民族、国家间生产和交往越是密切,地域和民族局限性越是消失。他们在《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3.世界市场是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催化剂。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虽然造成了日益扩大的社会分工,也成就了日趋活跃的国内市场,但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到来,狭小的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扩张需求,因此产生了“同邻近地区以外的地区建立贸易联系的可能性”。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极大地沟通了地中海、波罗的海、北海、大西洋沿岸,把欧洲和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区域性的贸易市场联系起来,使资产阶级把世界各地作为自身获取原料的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从而使资本主义市场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相应地,人的实践活动也逐步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他们把这种压迫想象为所谓世界精神等等的圈套),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原来仅限于各民族、地区狭小范围、相对隔阂的市场交换,被各个民族、国家各方面互相往来和各方面互相依赖所取代了,人类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大工业的产生创造了现代交通工具和现代市场,它首次开创了不同于以往历史的世界历史,因为大工业打破了世界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状态,它使得现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各国的历史交织了起来成为世界历史。”

二、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关于世界历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同时也为新时代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更好地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支持和实践遵循。

1.必須树立全球视野,自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通过揭示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生发机理,指明了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利益深度融合、命运休戚与共的全球化总趋势。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树立全球化视野,在立足本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同时,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自觉将本民族、国家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命运统一起来,共同致力于思考和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危机和严峻挑战。特别是在面临人类生态环境危机、重大传染疾病和跨国犯罪等事关人类共同命运的重大问题时,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各国、齐心协力,合作共同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全球共同发展进步,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反之,如果面对国际共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置他国和世界共同利益于不顾,片面追求本国的一己之私,甚至以邻为壑、“筑墙设垒”“脱钩断链”,不仅会加剧世界各国间的冲突对抗,无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会破坏世界历史进程和经贸秩序,到头来必将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把“交往看作是生产的前提”,明确指出,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民族间的闭关自守和对立将被彼此的互相往来和对外开放所取代。这就决定了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放眼世界,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能只靠本民族的力量。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 一方面,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世界的普遍性交往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联系要求我们既要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引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项目、技术、资本和人才,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鼓励、引导更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贸易与合作,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良性互动,才能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动能转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政策性开放与制度性开放并重。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日趋推动世界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中国要顺应世界发展这一大势,以制度型开放为导向主动对接国际通行做法,矢志不移打造我国制度型开放新高地,以高水平制度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创立,实现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

3.顺应历史发展的大潮,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也是市场从局部的、地区性的向全球性的世界市场转变的过程。历史越是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全球化市场的特征就越是凸显。世界市场既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全球化深度互动的今天,我们要秉持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历史意识,坚持市场化改革路径,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爭新优势。一方面,要针对国内市场互联互通的瓶颈,彻底打破系统和部门界限,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以促进各类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高效配置,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经济萎缩不振、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等不利局面,我们要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地奉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理念, 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努力打造一个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的世界市场生态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这样,才能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中国发展。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张 莙

猜你喜欢

分工恩格斯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