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书法的当代意义

2023-11-16陈智

阳光 2023年11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文人书法

中国书法处于当代兼容并蓄的宏观美学视野中。艺术学科的交叉发展,艺术理论的相互渗透,一方面让书法艺术接收了许多新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显得不那么“纯粹”,但另一方面却又大大拓宽了书法艺术的生存空间。当代书法创作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前卫派、现代派、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水墨试验、学院派、新文人书法等等概念提出,再加之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始,全国性书法展览选拔机制的形成,进入新世纪以来愈演愈烈,书法艺术的展览繁荣伴随着如上各种流派的出现而显得更加热闹。而绝大多数书法学习者甚至书法明星,对书法史没有全面的了解,对传统的书法艺术理论没有基础的认知,通过阶段性的单一临帖、了解时尚展览模式、获得参展获奖的资格,从而步入书坛,俨然名家。殊不知,书法艺术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个综合素质的体现,离不开对艺术传统的深入,更离不开自身文化特征和性格特征的滋养。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清尚质的发展脉络显示出书法在每个时期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带来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代书法技术型、装饰型、表现型书法泛滥,唯一缺少的是对书法本体文化内涵的现实观照。因此,我们现在关于文人书法的提出,就是要改变只追求形式主义、展览效应,没有精神内涵和个性特征,空洞、乏味的书法创作现状。并将书法艺术的外延范围逐步收小,与书法爱好、书法技术、书法装饰相区分开来。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态,虽然具有汉族的文化基因,但绝不是人尽可为的普世艺术,必将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对象特质,其“阳春白雪”的特征会越来越突出。

纵观书法史,宋代写意书风对唐代法度的反叛、清代的碑学中兴对赵董书风和馆阁书体的反叛,文艺的每一次自觉时代,书法的艺术化表现始终是游走在由实用走向独立审美的二元模式之中。我们提出文人书法是在尊重传统书法精神为传统正宗的基础之上,它强调书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强调“书为心画”和“独抒性灵”。即便是打着“突破传统文人书法束缚”旗帜的碑派书家,仍然坚守着中国文人所固有的文化品格,其骨子里渗透的仍然是文人气质和传统素养。正如康有为所说,“以人之灵而创文字,则不独一创已也。其灵不能自已,则必数变焉。故由虫篆而变籀,由籀而变秦分,由秦分而变汉分,由汉分而变真书,变行草,皆人灵不能自已也。”(《广艺舟双楫·原书第一》)体现在实践中便是艺术创造精神的个体体征。此创造精神得益于书法最根本的艺术价值追求。文人书法作为中国古典书法的主流,强调对书法创作主体的行为关照,也就是强调人的精神意识,包含文化价值取向和个性行为表现。

因此,当代繁荣的书法创作缺少的不是对传统的简单继承,而是人文精神的确立,缺少的是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延续。有学者说书法创作摈弃了展览中的名利追求后,剩下的应该是闲适自在的心境。在此种心境下的创作心理是安逸、自在的,是宗白华先生所提倡的“散步”状态,这只能是艺术创作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苏轼的《寒食帖》,邓石如的《陈寄鹤书》,包括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却都非是在闲适自在的心境中完成的。文人书法中的文化精神更应该是指一种真实的、悲悯的、与人类普遍情感相通的精神,是在传统文化底蕴的影响下,有感而发的,是生命本质的认同,是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的哲理思辨。文人书法的价值应该是超越权势和财富的价值判断,进入无功利审美生态场所的范畴,这也是当代所谓名家书法价格至上,价值取向被低估的一个死穴。

当代书法创作现状之分析

当代书法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复苏,书法热兴起以来,受八十年代各种文艺思潮,尤其是西方艺术思潮的介入,时代思潮突破了固有的观念禁锢,书法实践者因为开放的社会形态和学术思想的自由,书法家的使命意识和个性解放使得大家改良传统书法的愿望显得如此迫切。从老一辈书法家最初对传统书法的无限依赖,到新生代书法家利用西方文艺思潮,对几千年的传统书法创作形式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和思考,并且做出了大胆的反叛,虽然这些艺术实践后来被证实是一种实践偏向,但其对当代书法发展的探索意义却是不容否定的。九十年代开始以中国书协和各级地方书协组织等权威的学术团体为主体,引进西方现代的评审机制,书法活动开始全面进入展览化阶段,这为繁荣书法创作、选拔书法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各种书法理论研讨会、书法流派研究探索方兴未艾,及时地与展览模式形成了有效互动,同时让一批有学术思想的书法家开始走到了当代书法的前沿阵地。这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艺术追求相结合的书法潮流,既包含了对中国书法创作的继承与发扬,也包括了中国书法全面复兴后新旧融合的主流创作模式。进入新世纪以后,活跃的学术思潮开始逐渐冷却,书法创作借着传统回归的旗号,艺术思考形成相对单一的声音。主流书法展览的极度扩张,从选拔人才到培训人才,书法展览和艺术产品似乎全面进入了产业化时代,造就了大批技术型的书法人才。书法开始步入微时代,创作表现为审美趋同、艺术个性缺乏、文化功能隐退,伪传统、形式至上、空泛抒情的作品充斥着各类大小展览,加上新兴传媒的介入,中国书法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在泡沫化的发酵和膨胀。伴随着批量生产而来的书法作品却在思想、学术、文化、个性方面暴露出让人忧郁的苍白和乱象。

在现有的文化背景中,中国书法在当代文化场域中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展厅展示的类“大众化”活动来完成的。一方面,书法的发展首先是靠一些大众化的艺术审美活动来展开,对展览有着严重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书法的展示活动,虽也有着“精英化”的倾向,但更是作为一个文化“事件”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参与。举办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原来的目的是弘扬传统的文化精神,交流书法技艺、展示书法创作成果,让更多的人关注、热爱中国书法,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而这美好的初衷到最后越来越演变成一场形式化的大比拼,的确应当引起当代书法界的深刻反思。

难得可贵的是,近年来以艺术雅集、学术提名等民间形式组织的艺术活动,成为当代主流书法展览的有效补充。一批书法界的有识之士开始回归传统书法的笔墨环境训练,加强艺术、学术修养的补给,艺术风格的自我修养,对古代文人书法的当代价值探索,并且这类活动逐渐得到权威学术组织的认可和积极响应,其倡导的当代书法的文人化倾向和书法文化价值显现,越来越受到书法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文人书法的当代探索

作为一门历史传承性很强的艺术形式,书法的发展或者说文人书法的发展如何才能具有“当代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当前学界提出的“新文人书法”是和当代文化语境、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比较契合的,它承接的是传统文人书法的余脉,高举的仍然是文人书法的大旗。事实上,书法自晋唐以降的发展史,其主流就是文人书法的流变史,书法的当代特质很自然的具有时代特征,而无所谓新、旧文人书法之分。文人书法在当代的发展就是要倡导文质兼备的创作风尚,是要培养内蕴丰富的意境和气格,是要求书家在个性解放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与当代语境相融合的个体学识与修养表达。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中就曾用这样的诗句来描述理想中的文人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陋室清贫的情境来反衬文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家园的富贵高雅,这是真正的传统文人的贵族精神。将由来已久的传统书斋文人生活模式或生存方式与现代展厅式书法创作相比较,便不难发现我们当代书法本质的差别和精神偏离。在新时代发展的现实中,我们不能脱离展厅文化,我们也不能不受大众传媒科学的影响,我们更不能成为独守“陋室”的清心寡欲者,我们有呼唤书法艺术文化精神回归的责任和担当。客观的认识中国书法,传承书法作为艺术所体现的传统人文精神,理解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意义,就必须把书法纳入到当代大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解读。因此,文人书法在当代书法发展的探索意义就更值得引起關注。

就我们的认识,当代书法应主动地从展览评判、价格评判标准逐步转向价值评判。对传统书法精神继承的文人书法应当成为一种主流书法风尚倡导。同时,书法是大众审美还是小众审美取向也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在当代社会,书法的实用功能在弱化,而艺术功能在强化。书法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其本身具有的大众性也必将逐步弱化,必然从古代的大众普遍欣赏转向小众的艺术鉴赏。所以,我们判断,未来的书法发展,权威学术团体的展览指向和导向功能亟待纠偏,对传统书法有积极的继承、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有独立的笔墨语言、有与自己艺术创作相一致的明确的学术主张,并逐步得到社会认可的文人书法必将成为未来书法发展的主流代表。

陈 智

别署棹雪斋。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评论和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合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安徽建筑大学硕士生导师。

书法作品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入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展等展览十余次;理论获中国文联第六、第九届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多次担任全国性书法展览暨学术研讨会评委;策划并主持全国近现代江淮书风研究、邓石如与清代碑学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论文数十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等专业报刊。著有《墨证菩提——陈智书法艺术》《近现代江淮书风研究》《中国当代书坛名家手卷系列丛书·陈智卷》《临摹与创作》等十余种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多次举办陈智书法艺术展。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文人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文人与酒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文人吃蛙
所谓书法艺术
书法欣赏
宋代文人爱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