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打工妹”登上世界技能冠军领奖台

2023-11-16施晶晶

青年文摘 2023年12期
关键词:打工妹流水线教练

施晶晶

2018年,初中毕业的姜雨荷还是个“打工妹”。南下务工半年后,她重回校园,进了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河南化院)学习。2022年11月,姜雨荷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夺金。在“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上,这个20岁的姑娘,为中国队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并由此成为河南化院最年轻的教师。

发生在姜雨荷身上的,不只是关于“逆袭”的励志故事。从她身上,我们能看见一名职校生的成长细节。同时,姜雨荷赋予这枚金牌另一重意义:改变命运,不只有高考上大学这一条路。

“野孩子”成“打工妹”

回忆童年,姜雨荷用“野孩子”来评价自己。

上幼儿园时,她谎称校车不来,和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过学。姜雨荷的父母都是农民,农活繁重,顾不上督促她和两个哥哥。课堂上,她坐不住,数学课尤其听不进去。越往后学,跟不上进度的感觉越强烈。

初一的时候,她试过重新开始,硬着头皮学。起初效果不错,可后来,她和留级的两个同学玩到一起,学习又被放到了一边。初三那年,姜雨荷没有参加中考。她不想去上高中,也觉得自己考不上。世界那么大,她想去外面闯荡,就和亲戚一起,坐上了去东莞打工的车。

到了东莞,姜雨荷才发现,这里虽然工厂多,但好一点的岗位,普遍都要求高中及以上学历。为了找工作,她还险些被骗。

最后,她终于进了一家电子厂,成了工厂流水线上的女工。上工的时候,她要重复一个固定动作:一手从流水线上抓起五六个手机外壳,另一只手用海绵砂往边角上打磨抛光。10秒左右就得换一把,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流水线的工作机械且辛苦,工资也十分微薄。日子久了,她愈发不甘心。流水线上的未来,她一眼就望得到头。大概是像厂里大一些的女孩子一样,半推半就地找个人嫁了,年纪轻轻就生娃——那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我还这么年轻。”姜雨荷想要重新开始。

体面的工作不好找,这一次她告诉爸妈:“我要回去上学,学个技术。”

2018年3月,姜雨荷结束了半年的打工行程,进了河南化院,认真学了起来。

唯一的选手

恰当的选择,碰上好的机遇,常常是改变命运的两个必要条件。来到河南化院,姜雨荷正赶上了好时机。

那年学校刚准备从头培养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不同于选拔运动员,他们看的不是天赋,而是有没有上进心,要考查动手能力、心理素质。几轮筛选过后,选出了20多名学生,姜雨荷就是其中之一。

集训初期,姜雨荷的成绩排在中游,刚开始学也挺吃力。

化学实验室技术,要用到很多仪器。做化学分析、实验测量、色谱分析,有很多细致的步骤。称量、萃取、分馏、加热,手要快准稳,拿捏好时间,追求精准度。

教练王振峰以“称量”举例,少了0.1克,后续的测量就不准了。做化学滴定,读数更要精确到0.01毫升……技术含量就体现在精准度上。

精准是应用的要求。“如果几吨的样品出来都不合格,那是浪费。如果环保检测不准确,原本合格的企业可能就要关闭整改。”王振峰解释,这要求从业者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高超的技能。

比赛时,标准比这更高。一项最基础的任务做一两个小时,再正常不过;一场比赛历时3天,要做十几个小时的实验。

训练既苦又累,有些选手受不了主动退出,有些则在月度考核中被动淘汰。到2019年年底,校集训队只剩两名选手,姜雨荷占得一席。

一年间,姜雨荷成了后起之秀。“我们后来做过数据,她的考核成绩是往上走的,趋势很明显。”王振峰说。

后来,仅有的两名选手里,另一个男生也放弃了。

坚持还是放弃,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谁都无法预知坚持的结果是什么。“特别难熬的时候也想过放弃,但是我也知道我不能,因为我不只代表我自己。”成了唯一,姜雨荷的心里有了奇妙的变化,“很多时候我觉得我能坚持下来,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心。”

教练王振峰看在眼里:“那个男生走了以后,姜雨荷更自信了,敢说话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的省赛,她不仅成绩领先,还和第二名选手拉开不小的分差。

这个河南化院唯一的选手,拿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唯一的參赛名额,去冲击世界技能大赛。

自信被一点点唤醒

夺冠之路,不只是姜雨荷,她的三位教练也全力以赴。

一个人在实验室操作实训的日子里,教练一直都在,给她出考题、做指导。生活上,哪怕中午做实训到1点多,教练也会等着她,或者帮忙带饭回来。“我的教练他们真的很用心。”姜雨荷由衷感激。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考题是英文,得先看懂题目,才能操作,而实验报告也要用英语写。

对很多大学生,英语都是块难啃的骨头,更何况初中毕业的姜雨荷。那个最后退出的男生,部分也是因为啃不下英语而放弃,但姜雨荷做到了。

当时,三位教练一起教她专业英语。为更早适应世赛,教练早早把之前出的题,翻译成英文,让姜雨荷去做;再把出现频率高的词汇摘出来,让她去记。

教练甚至想着在日常训练中,和姜雨荷用英文交流,可做起来太难了。后来,正好学校竞赛办有老师留学归来,就请她来教姜雨荷口语,从26个字母开始学起。

当然,更多时候,还得靠姜雨荷自己。英语是座大山,搬走它,没有捷径,要像愚公一样,一词一句记,一步一脚印。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她提交的英文实验报告长达11页。当时,英文是母语的外国选手,向姜雨荷竖起了大拇指。

此外,学校还办邀请赛,和其他省份的集训队交流。没比赛时,教练把姜雨荷送去学校的合作单位上岗实习,在岗位上体验真实的工作状态。这些用心安排的训练方法,让姜雨荷明白,自己该往哪里使劲儿。

最终,姜雨荷获得了那枚闪光的金牌。回头去看,终点处的奖牌意味着什么呢?

教练龚玉印说:“追逐奖牌,对老师来讲,是一个小目标。

对学生来讲,就像爬山,爬上去的过程,比起在教室里学习,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比赛虽是目标,但培养的过程,回归了“教育”。“一个人能经历层层选拔,她的个人能力、心理素质会由量变到质变。”王振峰说。和在训的学妹站在一起,年龄相仿的姜雨荷,显然更像个老师。

姜雨荷更自信了,是王振峰和龚玉印几次提到的一个变化,而不自信是很多技校生的共性,或者说创伤。

对姜雨荷来说,自信也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一点点被唤醒的。

起初,姜雨荷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王振峰从头教起,发现她一点就透,便夸她,而信心就是在无数被鼓励、被认可的瞬间,强化出来的。在比赛中赢得名次,是更显著的认可。

改变命运,是诸多契机的组合,有时它毫不起眼,却有力地推波助澜。过去十多年间,也许从未有人如此细致、持续地关注她、指导她、鼓励她、认可她。而命运转向的起点,是她在17岁那年做出的一个选择:我要回去上学,我要学技术。

这个20岁的姑娘让我们看见,即便处在一个不高的起点,绕了点远路,但融入一个适合她的教育环境,仍然可以在多年之后,改写人生。

(摘自“南风窗”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打工妹流水线教练
Gen Z Migrant Workers Are Leaving the Assembly Line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打工妹的爱情“战争”(8)
王来春 从打工妹到千亿富豪
流水线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拉黑
加油
报废汽车拆解半自动流水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