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实证研究

2023-11-16涛,

科技和产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产业部门子群年份

马 涛, 张 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 上海 201620)

产业结构变迁一直是经济学界的学者们研究和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当前中国处于产业结构变迁的关键时期,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根据网络属性对产业结构变迁的特性、演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研究。陈丽娴[1]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张明斗和翁爱华[2]基于网络节点中心性分析视角,实证探讨了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王群勇和王西贝[3]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网络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商勇和刘晓莹[4]利用复杂网络技术探索其产业网络特点,对河南产业结构变迁历程和成就进行总结;杨先明和侯威[5]在社会网络分析范式下尝试直接使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各产业部门需求或供给变动引致的经济冲击在投入产出网络中的传染过程;刘宁等[6]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发现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依赖性,并呈现出阶段性演化规律;邓世成和周先东[7]在重庆市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重庆市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分析。国外根据网络特性研究产业结构变迁的文献较少。库兹涅茨[8]将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研究深入到三次产业所实现的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上来,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Tang[9]对加拿大产业结构进行了研究;Kishida和Nishiura[10]研究认为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可能无法满足年龄依赖的需求变化。

综上所述,现有一些文献已经基于网络视角对产业结构开展研究,然而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已有文献大多从网络视角建立有向无权的产业结构网络,本文根据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建立了有向加权的产业结构网络,对产业结构网络的描述更准确;第二,与区域产业结构变迁相比较,从网络视角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2002—2017年总共跨越20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对中国产业结构网络特性进行测度和分析,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进行定量的研究,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制定产业结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 产业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和衡量指标

1.1 产业结构网络拓扑结构

经济系统中的各个产业部门具有紧密的联系,人力资源、资本、科技、信息、产品等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流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由于投入产出关系而形成产业结构网络。本文构建的产业结构网络为G=(V,E,W),是一个有向加权网络。其中,V为节点集,E为边集,W为权重集。网络中的节点为各个产业部门,连边为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边的权重wij就是产业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边权wij的大小反映了产业部门之间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连边具有方向[1-2]。

1.2 衡量指标

1)网络密度。产业结构网络密度可以衡量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还可以测量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通性,其大小是产业结构网络中实际关系数与最多可能存在的关系数之比。

2)中心势。中心势是指网络整体的紧密度,因此又称为“整体图中心度”,可以体现整个产业结构网络的集中程度与整合性。

3)中心度。在产业结构网络中,产业部门的中心度反映该产业部门的中心地位,以及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采用总体中心度来衡量某产业部门在产业结构网络中所处中心地位情况。点出中心度和点入中心度之和就是该节点的总体中心度[4]。

4)凝聚子群。凝聚子群是指成员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的、直接的或者密切的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子集合。产业结构网络中,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和紧密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些产业部门在知识、信息、技术、资本等方面联系更加密切,进而形成某个小群体,则定义为凝聚子群。本文使用Ucinet软件中的迭代相关收敛法(Concor)对产业结构网络开展聚类分析[11]。

2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投入产出学会、中经网中的投入产出表及延长表,以《投入产出表基本流量表》计算得到的《直接消耗系数表》为基础,选取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2年、2015年、2017年共7个年份,时间跨越近20年。为了计算和比较的统一性,各年份采用的都是42个产业部门,代码如表1所示。

3 实证分析

3.1 中国产业结构网络拓扑图的构建

以中国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2年、2015年、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因此得到7个42×42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使用Ucinet软件中的Netdraw把中国7个年份的产业结构网络拓扑图可视化,分别得到7个年度产业结构可视化网络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7个年份产业结构网络的变化。7个年份的产业结构网络中节点数都是42,但是由于产业部门之间关系的变化,呈现7个年度的产业结构网络并不相同。如表2所示,7个年份产业结构网络中,同一产业部门的总体中心度不同,图1中圆

表1 42个产业部门代码

图1 7个年度产业结构网络拓扑图

表2 中国2002—2017年产业部门的点出中心度、点入中心度与总体中心度

形面积表示的是节点的总体中心度大小,面积最大的节点代表在整个网络中的总体中心度最大。如表3所示,7个年份的产业结构网络密度是不同的,2015年产业结构网络密度最大;7个年份产业结构网络的中心势也不同,2015年产业结构网络的中心势最大。如表4所示,7个年份产业结构网络中的凝聚子群数目都是8个,但是每个年份的8个凝聚子群包含的产业部门不同[5]。

3.2 中国产业结构网络相关指标计算

利用Ucinet软件得出中国7个年份的产业结构网络的点出中心度、点入中心度与总体中心度(表2)、网络密度(表3)、网络中心势(表3)以及凝聚子群(表4)的值。

表3 中国2002—2017年产业结构网络密度、外中心势、内中心势和总中心势

表4 7个年份产业结构网络中凝聚子群的情况

3.3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特征分析

3.3.1 产业结构网络属性变化分析

根据网络密度和中心势这两个指标来研究产业结构网络属性的变化趋势,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根据表3数据绘制中国各年份的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的变化和走势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中国7个年份产业结构网络密度

1)网络密度的分析。由图2可知,2002—2017年的近20年,产业结构网络密度的变动和走势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2002—2005 年处在显著的上升阶段,这段时间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2005—2010年是缓慢下降阶段,这段时间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程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0—2015年是明显上升阶段,产业结构网络密度明显地不断增大,这段时间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联系加强,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015—2017年是明显下降阶段,产业结构网络密度明显变小,这段时间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程度明显下降[12]。

2)中心势的分析。与网络密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由图3可知,2002—2017这20年产业结构网络中心势的变化趋势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02—2005年是明显上升阶段,产业部门间的地位差距在增大;2005—2010年是下降阶段,产业部门之间的地位差距在缩小;2010—2015年是明显上升阶段,产业结构网络中心势明显地不断增大,产业部门之间的地位差距越来越大,产业部门之间的地位差距再次被拉大,产业结构表现出向某些中心产业集中的态势;2015—2017年是明显下降阶段,产业结构网络中心势变小,产业部门之间的地位差距明显地缩小。

图3 中国7个年份产业结构网络中心势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2000年以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2—2005年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产业部门之间的地位差距在增大;2005—2010年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程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产业部门之间的地位差距在缩小;2010—2015年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产业部门之间的地位差距越来越大;2015—2017年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程度明显下降,产业部门之间的地位差距明显减小[13]。

3.3.2 产业部门中心地位变化分析

根据具体产业部门总体中心度的变化分析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和重要性。2002年和2017年42个产业部门的总体中心度排名如表5所示。鉴于产业部门较多,只研究产业结构中的重要部门,根据二八原则,选取总体中心度排名在前20%的产业部门进行重点研究,可以认为中国产业结构网络总体中心度排名前9的产业部门是重要的部门,处于产业结构网络的中心,有较大的影响力。

表5中,2002年的重要产业部门依次是化学工业(C12)、批发和零售贸易业(C30)、交通运输及仓储业(C27)、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C1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C2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C11)、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C16)、农林牧渔业(C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18)。其中,除了C30和C27,其他的都是第二产业部门,说明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2017年重要产业部门依次是化学工业(C1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C14)、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C16)、批发和零售贸易业(C30)、交通运输及仓储业(C2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C34)、金融保险业(C32)、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C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C23)。2017年与2002年相比,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9个重要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的占比显著增加,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C30)、交通运输及仓储业(C2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C34)、金融保险业(C32),说明第三产业的地位提升了,在产业结构网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由表5可知,从2002年和2017年中心度变化幅度来看,中心度下降幅度超过20%的产业部门中,第二产业有4个,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C2)、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C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C11)、建筑业(C26);第三产业有4个,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C29)、综合技术服务业(C36)、教育(C3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C42),说明了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网络中的地位有所减弱。中心度上升幅度超过20%的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有5个,即邮政业(C28)、金融保险业(C32)、房地产业(C3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C3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C37);第二产业有5个,即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C3)、非金属矿采选业(C5)、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C6)、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C16)、废品废料(C22),说明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网络中的地位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说明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在增强。C1代表的是第一产业,对2002年和2017年C1的中心度进行比较,其中心度下降3.44%,说明第一产业的重要性有所下降[2]。

表5 2002年和2017年42个产业部门的总体中心度排名及变化幅度

3.3.3 产业部门凝聚子群分析

采用Ucinet中的Concor法对中国产业结构网络进行聚类分析[11],利用Ucinet软件对中国各年的产业结构网络中存在的凝聚子群的情况进行分析(表4)。

由表4可知,2002—2017年,每个年份都有8个凝聚子群。对表4中各年份凝聚子群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可知,2002—2017年产业结构网络凝聚子群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产业部门C1各个年份都在子群一中。C1在子群一中的经济影响程度最大,是基础产业。

其次,产业部门所属的凝聚子群变动比较频繁。表4列出了子群的变动情况,7个年份除了C1、C2、C6这3个产业部门所属的子群变动次数≤2次,其他产业部门的子群变动次数都在3次及以上。尤其是C14、C15、C16、C18、C21、C22、C23、C27、C32、C35这10个产业部门的子群变动次数最多,达到5次。以上产业部门在不同子群之间变动比较频繁,说明其在产业结构中的资源调节作用较为显著[14]。

密度系数矩阵可以描述子群间经济联系程度。本文分别得出2002年凝聚子群的密度矩阵(表6)和2017年凝聚子群的密度矩阵(表7)。

表6中,通过分析2002年的密度矩阵可知,子群2、子群4、子群6、子群7、子群8对自身子群的影响系数最大,说明这些子群内的产业之间经济联系最为密切。子群1对子群6经济联系的密度系数最大为0.038,子群3对子群7经济联系的密度系数最大为0.093,子群5对子群7经济联系的密度系数最大为0.015。以上说明子群1与子群6联系最为密切,子群3与子群7联系最为密切,子群5与子群7联系最为密切。

由表7可知,子群1、子群2、子群3、子群4、子群8对自身子群的影响系数最大,说明这些子群内的产业之间经济来往最为密切。子群5对子群2经济联系的密度系数最大为0.016,子群6对子群5经济联系的密度系数最大为0.065,子群7对子群5、6经济联系的密度系数最大为0.012。以上说明子群5与子群2联系最为密切,子群6与子群5联系最为密切,子群7与子群5、6联系最为密切[15]。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第一,通过网络密度和中心势的分析可知,2000年以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呈现波动状态。

陆游对晚唐五代词(主要是“花间词”)的评价前后(中年后和晚年)是矛盾的——由否定到肯定。陆游集中有两篇关于《花间集》的跋文,第一则无时间题署约略作于中年以后:

第二,通过总体中心度的分析可知,2002—2017年这20年的产业结构变迁中,第一、二产业的地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地位已经逐步上升,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增强,中国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

表6 2002年凝聚子群的密度矩阵

表7 2017年凝聚子群的密度矩阵

第三,通过对凝聚子群的分析发现,2002—2017年,产业部门所属的凝聚子群变动比较频繁,表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性是变化和动态的,大多数产业部门的子群变动次数都在3次及以上,产业部门在不同子群之间变动比较频繁,说明其在产业结构中的资源调节作用较为显著。

4.2 对策

第一,产业部门之间的地位差距要合理,加强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中国各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推动制造业朝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信息化和管理创新为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二,重视第二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措施推动下,第二产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应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提高其对制造业的支持,促进产业之间的合理发展。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完善市场竞争的规则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各产业部门在产业结构中的资源调节作用,促进资源在产业之间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子群年份
超聚焦子群是16阶初等交换群的块
特殊的一年
唐山市氮代谢过程分析
子群的核平凡或正规闭包极大的有限p群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
恰有11个极大子群的有限幂零群
与Sylow-子群X-可置换的子群对有限群的影响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