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院校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

2023-11-16任文彬刘功良黄桂颖白卫东

广州化工 2023年1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课程

汪 薇,任文彬,刘功良,于 辉,黄桂颖,姜 浩,白卫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新农科建设”是党和国家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是面对“四新建设”的核心,也是我国发展新高等农业教育的重大战略[1]。同时,随着国内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不断推进,一流课程的建设成为主导核心和有力抓手。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和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对新农科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整体部署。“安吉共识”提出“四个面向”的新理念,“北大仓行动”推出“八大行动”的新举措,“北京指南”提出实施“百校千项”的新项目,要求广大高校教师积极探索实践融合发展、多元发展、协同发展新路,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高标准建设好农林“金专”、“金课”和“高地”[2-3]。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全方位立体化育人转型,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卓越农业人才的必要途径。

1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创新的必要性

1.1 课程思政创新与改革是新时代“三全育人”的需要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更是所有课程和教师都要承担的基本职责[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要“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6]。

1.2 课程思政创新与改革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表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希望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贡献[7-10]。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类高等院校要不忘育人初心,牢记兴农强农使命,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1.3 课程思政创新与改革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教育部先后出台了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使“互联网+教育”得到极大推动。“互联网+”行动对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带来深刻影响,并由此带来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11]。加强专业课程与互联网相结合,探索“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构建全媒体教学方式,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

2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全面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4]。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深度挖掘各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4,12]。

对于高等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提炼本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隐形嵌入”的方式将思想引导融入教学[13]。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学生课外学习管理,促使所有课程既能传递知识,又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形成协同效应[14]。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学科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生理功能和它们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的一门科学。该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多学科理论交叉,课程内容不仅涉及食品和生物学科基础知识,还涉及医药、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与食品工业、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融入思政元素相对容易,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并没有很好的融合。

究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不够,缺少思政课程老师的参与,导致课程思政的开展无章可循。课程教学大纲中对思政目标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学内容中对课程思政内容没有系统的设计,思政元素的挖掘尚不够,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手段有待改进。此外,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政意识和水平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

3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法

3.1 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

在原有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强化技能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还要在专业课的学习中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食品生物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科研中运用食品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在应用层面为高端精准农业的进步及食品卫生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在情感目标方面,培养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具有农业大学本色的“三农”情怀,以及具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符合应用型人才。

3.2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在《食品生物化学》中乡村振兴思想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亮点。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可借助集体备课会、课程建设研讨会、专业建设研修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结合“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等具体情况,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说服力和针对性。

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根据该课程的内容,从三全育人、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将农产品加工行业、食品行业的优质资源转为育人资源,持续提升本课程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度,把知农爱农融入课程课堂、实践创新等环节,深化学生的“三农”价值塑造和“三农”情怀教育,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与“三农”事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培养复合型卓越农林人才。

(2)发掘本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的食品安全与健康方面的思政元素,使学生理解饮食与健康的联系,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3)通过“课程实验-综合实验-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质疑和批判精神,以及探索未来、追求真理和永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

(4)发掘本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通过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感染和影响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5)课后布置探究型的学习任务或者扩展性阅读的任务,将思政教育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向着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目标努力。

3.3 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思政的效率

课程思政的标准和目标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教师利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平台,运用VR 技术、公众号、微信群、QQ群、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技术,与图文等传统传播媒介相结合,开发课程思政信息化资源平台,推动课程思政信息化资源传播。充分利用行业先锋、农业故事、农业形势、科普动画、技术服务等展示《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支农、兴农的大国三农情怀,形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生态环境,传达新信息,传播正能量。

3.4 强化团队建设提升课程思政的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授课教师在课堂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课程思政意识也影响着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邀请教学名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经验讲座、组织团队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学习和培训,有助于全面提升团队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组织团队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竞赛,使教师深入理解和高度重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习优秀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寻找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更全面、更生动地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

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团队教师加强与思政课程教师、与辅导员老师的沟通交流,携手直面问题,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效能的最大化。思政课程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各环节给予方法指导,引导课程思政老师们在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将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3.5 改革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思政的效果

在课程作业、考试中加入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试题,将诚实守信、团队协作、严谨的科学态度等内容加入出勤签到、课堂互动、小组协作、实验成绩等环节中,并纳入考核评价范围。

课程考核是评判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而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具有思政功能的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树立“三农”意识和“三农”情怀的评价。因此,在考核机制上,改革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结果性考核模式,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上,除了考核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将诚实守信、团队协作、严谨的科学态度、服务三农意识等内容加入出勤签到、课堂互动、小组协作、实验成绩、讨论等环节中,形成更为全面的道德考量标准,从而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4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育人途径

本课程从多视角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家国情怀、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中华文化自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的使命感、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严谨的科学态度等多视角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科学思维、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变化。

4.1 结合服务“三农”、乡村振兴育人

在学习杂多糖果胶的时候,从柚子皮中富含果胶,引出介绍梅州柚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让学生了解广东省柚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了解我院在柚子深加工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升作为地方农业院校学子的自信心,增强学生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的使命感。

4.2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育人

在介绍核酸的合成的知识时,引入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通过讲授、视频演示、激励感染教育法等,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抗疫精神”,即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精髓,以及实事求是,依靠科学,敢于创新的当代精神内涵。

4.3 结合家国情怀育人

在介绍糖异生代谢知识时,以反刍动物为例,它们体内经过非常复杂的糖异生代谢,将摄取的植物食物转变了体内的糖类物质。借此引用鲁迅名言“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通过激励感染教育法向学生传递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

4.4 结合人生观、价值观育人

在学习酶的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时,引入团队成员的相处法则。以团队成员的相处之道来比拟酶和底物的相互作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协作配合,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在学习维生素时,通过讲述维生素的缺乏和过量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中”的含义,任何事物都要一个“度”,过犹不及,过则为灾,要恰如其分,让学生理解中道的处世原则。

4.5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

在学习糖这一章时,引用《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以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点,让学生了解传统中华饮食文化及其来源,不随意照搬西方的饮食观念,树立正确的东方生活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

4.6 结合生命健康育人

在介绍糖酵解理论知识时,阐明不吃早餐、低碳饮食的危害。在介绍脂肪代谢途径时,阐明脂肪摄入过多就会导致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紊乱,甚至引起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在介绍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途径时,引入高蛋白膳食的危害。在介绍核苷酸代谢时,引入痛风的形成原因。针对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不正确的饮食观念,通过举例、说明、疏导教育法,引导同学们养成合理饮食和运动习惯、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生命健康。

4.7 结合生活案例育人

在学习淀粉糊化时,以菜肴的芡汁来举例给学生以感性认识。通过让学生了解糊化淀粉在食品加工中的需求和应用情况,提高专业兴趣,培养服务食品工业的使命。在学习蛋白质的结构时,以烫发的原理、毛料衣服被虫蛀的原理阐明专业知识;在学习水分的滞后现象时,以拧干毛巾的现象生动形象地重现滞后模型等,让学生通过示例轻松地理解专业知识,并且记忆深刻,循循善诱,让枯燥繁琐的专业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提升专业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5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

本课程于2019年被评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本教学团队于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教学团队”。近3年,本团队指导学生多次在省生化实验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获得省级大创项目1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多项横向项目,研发多项果蔬深加工产品、肉制品以及果酒产品等,助力广东省农业农村的发展。该课程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和成果也得到了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多位同行的肯定。他们表示本教学团队契合社会热点,运用信息技术,从多视角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助力培养知农爱农新人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涉农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

6 结 语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农林高等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对促进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的交叉融合,推动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培养学生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的使命感是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特色,也符合农林本科院校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