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对先兆流产保胎率及对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的影响

2023-11-15习智贞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保胎黄体酮雌二醇

习智贞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民医院, 江西 吉水 331600)

先兆流产是指在妊娠早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同时伴有轻微腰酸和下腹痛的一种疾病。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0%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可能会出现先兆流产,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先兆流产患者常排出血性白带,持续数天或数周,经过治疗后症状可消失,可继续妊娠。倘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随着疾病进展,阴道流血增多或腹痛程度加重,还会引起大出血、贫血、难免流产等不良后果[2]。因此,患者一旦在孕期出现下腹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从而改善妊娠结局。目前,临床上治疗先兆流产尚无特效药,常采用黄体酮治疗,对缓解临床症状有积极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先兆流产患者采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后保胎率及对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先兆流产64例患者,采用Excel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黄体酮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屈孕酮)。观察组年龄26~33岁,平均(28.63±2.06)岁;孕周6~8周,平均(7.02±0.65)周;分娩史:初产妇20例,经产妇12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26kg/m2,平均BMI(23.02±1.15)kg/m2;流产史:自然流产3例,人工/药物流产6例。对照组年龄24~32岁,平均(28.69±2.16)岁;孕周6~9周,平均(7.15±0.69)周;分娩史:初产妇18例,经产妇14例;BMI 21~26kg/m2,平均BMI(23.10±1.08)kg/m2;流产史:自然流产4例,人工/药物流产7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4]第7版中先兆流产标准,且经临床症状、血常规、产检、超声等证实为先兆流产;②单胎妊娠;③孕周<12周;④临床资料完整;⑤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排除标准:①异位妊娠;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④合并肾病、心脏病水肿、高血压;⑤在入组前接受相关治疗。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组后均给予保胎支持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给予黄体酮(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33,规格:1mL:20mg)治疗,每次10~20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地屈孕酮(荷兰Abbott Biologicals B.V.,国药准字H20130110,规格:10mg)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次40mg,随后每8h服用10mg,口服。两组均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1)血清性激素水平:均于所有研究对象给药治疗前、后(治疗14d)采集晨起肘空腹静脉血3mL,行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放置-2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试剂盒由美国罗氏公司提供。(2)保胎效果:记录两组保胎情况,分为足月分娩、早产、28周内流产。保胎率=(足月分娩例数+早产例数)/总例数×100%。(3)不良反应:观察整体用药期间中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乳房胀痛和皮肤瘙痒。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已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2.2 两组保胎效果比较

观察组足月分娩24例、早产4例,保胎率93.75%,对照组足月分娩16例、早产4例,保胎率62.50%,观察组保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773,P<0.05),见表2。

表2 两组保胎效果比较[ n=32,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4/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3/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 0.160,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32,n(%)]

3 讨论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迄今为止,引起先兆流产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5]。有研究表明[6],既往流产史、孕酮低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均是孕妇发生早期先兆流产的危险因素,应提高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发生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概率逐渐增高[7]。如果出现先兆流产时,未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此一旦确诊为先兆流产应及时治疗。另外在治疗的同时,选择药物还需谨慎,应考虑选择的药物是否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已有多项研究表明[8],黄体酮、地屈孕酮等激素药物用于治疗先兆流产。黄体酮又称孕酮、黄体激素,是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由卵巢黄体分泌,改变子宫肌细胞膜离子通透性,从而有效抑制或减弱子宫收缩,改善黄体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地屈孕酮是一种口服合成孕激素,属于孕激素补充药,通过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可以促进子宫机能恢复,达到抑制子宫收缩、改善胎盘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维持妊娠。但临床发现,单一使用黄体酮或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未达预期理想,且易受到个体差异[9]。

血绒毛膜促性腺体内的一种激素,是由体内滋养细胞和合体细胞产生的一种激素,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其作用为促进早期妊娠黄体继续生长,同时也是临床用于评估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孕酮是卵巢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孕激素,通常在排卵前期,主要是由卵巢所分泌,孕酮对女性影响极为重要,孕酮在体内减少可能会造成不孕不育,有时还会影响妇科生理功能,出现先兆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等,为维持妊娠所必需,具有反馈调节作用;雌二醇能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能够增进血运,促进和维持子宫发育。因此监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对先兆流产患者病情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保胎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改善妊娠结局。这可能是对照组使用黄体酮治疗,疗效单一,较难分泌足够的孕激素来维持妊娠,导致保胎失败。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子宫内膜受容性及平滑肌功能,促进子宫机能的恢复。两者联合能有效改善黄体功能,使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分泌增多,从而更好地抑制子宫收缩,最终提高了保胎率,与黎兴利等[10]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高龄第二胎次先兆流产具有较高的保胎率,能有效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在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乳房胀痛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还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先兆流产经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提高保胎率,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保胎黄体酮雌二醇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跟风“保胎”没必要
保胎这件事 真是《坑娘》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微雌二醇人工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妊娠母猪保胎技术要点(上)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18~F-雌二醇的质量控制研究
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35例
戊酸雌二醇在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