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教室里读书写作

2023-11-15祝宝玉

今古传奇·少年文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外书我会教室

祝宝玉

在学生眼里,我是一个“作家”。他们从家长那儿得知我是省作协会员,发表过文章,获了一些奖,就传播开来。每当他们向我问及此事,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崇拜。

我没有肯定他们的问询,也没有否定,我告诉他们,我的水平还很低,需要不断读书。他们很惊诧,眼神带着疑惑,似乎在说:这么厉害了还要读书呀。我跟他们说,读书是必须的,不能停,一辈子都要读。

后来我想,既然身份暴露了,那就光明正大一些,把我的读写工作室搬到教室里。这样可谓两全其美——既能多一些时间读写,又能影响学生跟着我读写,那样,我们的教室就是名副其实的“读写教室”了。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当我下午提前三十分钟走进教室时,稀稀拉拉才来了几个学生,他们先是好奇地看着我,而后也掏出课本和我一样看了起来,但陆陆续续进来的学生总打破教室的宁静。后来,叽叽喳喳的声音越来越大,需要我停下来维持秩序。整个过程并非我预想的那样,我没有读好,学生也不知所措。

我反思了一下,是自己太唐突,没有提前布置好。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跟学生提了要求:可带些课外书,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半小时进班读书,不许哄闹。第二天,大多数学生都按要求来做,仅个别个性顽皮的学生“动手动脚”,一点儿也不安分。还是我考虑不周,应该带些课外书来以备不时之需。

于是,我挑选了一些适合小学生看的书籍,带到教室里,分給那些没带课外书的学生看。让我没想到的是,其他学生倒“眼红”了,也要看我带的书,这时我才体会到“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的深意。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规定他们可以交换着读,不过要爱护,要按时归还。这一举措让学生兴趣大增,毕竟“别人碗里的饭总是香的”。

我深知读书习惯的养成要靠长时间的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必须久久为功。我以身作则,每天按时走进教室,坐下来读书。学生眼中有了榜样,也不再哄闹,而是专心读书。起初,我只是让学生泛读,不限定读的内容,也不要求读的效果,更不会向学生提问题。我想,不能让他们有功利阅读的认识,要让阅读自然发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星期坚持下来了,半个月坚持下来了,一个月坚持下来了,到现在已经5月有余,我在读书,学生也在读书。其间,我发现部分学生内心有了起伏,我在鼓励他们坚持的同时,也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环境——播放轻柔的音乐和专业的朗读,学生分散的心又被我聚拢了回来。

从自然而然地读,到水到渠成地写,这个过程是那么美妙。当然,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偶尔也会引导学生把读书心得写入日记,我会在日记末尾进行点评、鼓励,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我也时常带着笔和稿纸在讲台上奋笔疾书,学生看到后“依葫芦画瓢”,也写一些东西。对于写,我没有刻意要求,但我会点名表扬,在学生中间树立标杆,让他们见贤思齐。

有时,我会把自己写得比较好的文章给学生读,他们争相传阅,最后我把它奖励给这段时间表现最好的学生。这“奖品”可比一张奖状、一个本子更有价值,很多学生为了得到我的“大作”,表现得更加卖力。

有时,我还会把学生写得好的片段收集起来,达到一定数量时印成作品集分发给学生。他们得到印有自己文章的“书”,开心得不得了。还有的学生的作文被我投到报刊上发表,在班上引起了轰动。

家长们说我这个“大作家”带出了一群小作家,我岂敢承受如此赞誉,我不是什么作家,只是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语文老师。当然,学生被夸为小作家,我还是很欣慰的。读书写作是一个人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会读书、会写作,才能懂得语文学习的真谛。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么一句话:“让学生逐渐成为独立而成熟的读写者。”我深以为然。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路还很长。

(责任编辑/孙恩惠)

猜你喜欢

课外书我会教室
“313”教室
爱看课外书的我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课外书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我会分辨
我会玩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有话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