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追过的文学偶像
2023-11-15
@左袈:
我的文学偶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在艺术成就上不一定是最伟大的,但他的文字最抓我心。我读陀翁的第一本书是《罪与罚》,初次接触陀翁,我就被他的天才吸引住了。他的心理描写深刻而形象,他是如此懂得人的内心,甚至我会觉得他比那些人物本身更了解他们自己。他把恶昭然揭示,再将恶的肉剜去剃尽,然后再进行复活和拯救。尽管陀翁晚年总是把救赎的希望放在宗教上,但我能感觉到,他是真的发自内心地爱着人类,爱着生活。
@背影的呼吸:
李娟是我非常热爱的一位作家,她身上有种难得的清澈和感动。第一次读李娟是在《读者》杂志上,十分喜欢她的文字,很朴实又很有韵味,当我了解到她是新疆的作家时更是十分惊喜(可能是一种地域认同感吧)。我看的第一本书就是《我的阿勒泰》,看过一遍后就记住了她的文字。她的书是可以时时刻刻翻开看的,烦闷的时候,翻开书就会立刻沉浸到她创造的一片森林里去。她的文字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在情和理外,文字还需要灵性,那种真正扎根生活、浸润生活而得到的笔意,还有天赋一样的敏感惊人的感知力、与自然万物的共情力,是怎么也不可能靠练习练出来的。
@林喵喵:
最爱汪曾祺。因为他的句子,是活的。读他的文字会发现,他的句子无一字不平常,却又无一字不着味道。
@陆风:
高中时代,我一度痴迷于八月长安。那时的我酷爱青春文学,从同学口中得知“夏茗悠”的名字,找同类书籍时在贴吧知道了“八月長安”,粉丝们都管她叫“二熊”。了解了八月长安的经历后,我越来越敬佩、喜欢她。她仿佛是我遥远梦想的化身,过着少女时代的我想要的人生。每到夜晚,我就把她的书夹在练习册里忘我地阅读,仿佛我也成了她小说笔下的人物,心中升腾起一股热血,看一会儿小说、做一会儿习题。八月长安的小说对我来说更像是“功能性饮料”,能间接性让我再坚持努力一下。
@土豆:
很喜欢茨威格,非常喜欢他的心理描写,以及战争背景的短篇。
@清池:
我喜欢过的文学偶像还挺多。喜欢金庸,他说青山不改,绿水相逢,就像一个侠客。他走了,多年后,江湖依旧流传着他的传说。喜欢余秋雨,站在塔间的儒雅学士,从文字的点点墨迹里窥探人性的树根与深海……还有很多喜欢的作家,我认为作家有分类,但在喜欢上,没有高低之分。所以我喜欢文学家,也喜欢网络小说作家;喜欢金庸、余秋雨,也喜欢耳根、辰东。
@一扎三脚猫: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喜欢夏目漱石,最喜欢他的《心》,反反复复读过好几遍。他的小说情节总是由平凡的日常组成,但并非流水账,他用日常刻画人物内心,也用日常为剧情的高潮埋下伏笔。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夏目漱石的文字读起来总有种客观甚至冷漠的白描之感,读起来很舒服。
@文不成,理不就:
读初中时,初闻莫言获诺奖便买来几本拜读。《红高粱家族》《檀香刑》《蛙》是最喜欢的几部,他的小说对现实细节的纤毫刻画让人叹为观止,如临其境,仿佛眼前可以出现鲜活的画面,故事结构的营造更是炉火纯青。正是读他的书,我才积累了最初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储备。
@一大口:
自童年读郑渊洁,我就爱上了这位幽默、特立独行的郑爷爷。在童话故事形象单一、非黑即白的世界里,他为我们创作出了罗克、舒克、贝塔、皮皮鲁这些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动物、好孩子,他的故事和逻辑不是为了美化世界,而是发自内心地将我们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去看待。没有他,我后来也不会喜欢上鲁迅、雨果。
下期话题:让你难忘的文学采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