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淦昌以身许国,铸核为盾

2023-11-15邹雨彤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11期
关键词:王淦昌原子核原子弹

邹雨彤

王淦(gàn)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國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是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发的奠基人,在中国爆震、高能炸药和脉冲技术等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刻苦求学  追求卓越

1907年,王淦昌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的一个小村庄,17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成了第一届清华大学的学生。

在清华园的4年,王淦昌对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实验技术展开研究。在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指导下,王淦昌完成了中国第一篇有关大气放射性实验研究的论文——《清华园周围氡(dōng)气(一种惰性气体,具有放射性)的强度及每天的变化》。

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江苏省官费留学生,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求学。在德国读书期间,他前往很多欧洲著名的科学中心进行学术访问。1932年,王淦昌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

热心办学  自立自强

1934年,王淦昌回国后进入山东大学物理系执教,主要教授基础物理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王淦昌没有死板地讲授书面内容,而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因此获得了很多学生的喜爱。那时的中国资源紧缺,王淦昌还会带着学生们动手制作教学用具,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淦昌在大学执教20余年,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物理学人才,邓稼先、于敏等物理学家都曾是他的学生。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山东大学成功建立了近代物理学实验室。不仅如此,王淦昌还十分关注家乡的教育情况。1946年春,王淦昌回江苏老家探亲,在得知常熟县枫塘湾的小学因没有经费而停办后,立即决定给学校捐款,协助办学。

攀科学高峰上物理“战场”

20世纪50年代,王淦昌等科学家在云南昆明东川一座3200米的山峰上,建起了中国第一个宇宙线实验室——落雪站,发现了一系列奇异粒子(一种存在于宇宙射线中的粒子),使中国宇宙线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1956年9月,王淦昌作为中国代表,前往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基本粒子。在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王淦昌领导的小组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1年4月3日,王淦昌受命秘密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当时他已年过半百,但面对任命,毫不迟疑地说:“我愿以身许国!”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投入了全新的核领域中。

从此之后,他化名“王京”,默默地为中国的核事业奋斗十余载。他指导设计原子弹的实验元件,很快便基本掌握了原子弹内爆的手段和实验技术。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王淦昌又马上参与到氢弹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中。他用一生践行了“以身许国”的誓言。

  1994年12月15日,王淦昌在家中

王淦昌说:“我认为国家的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那正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他把毕生的智慧都献给了中国的科学事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知识链接

超子是基本粒子的一员。粒子是比原子核小的基本物质构成单位,每一粒粒子都有一个与自己部分相同、部分相反的反粒子,就像镜子对面的它。反西格玛负超子是超子的“镜像”,它的发现轰动了当时的世界物理学界。

(责任编辑 / 牛一名  美术编辑 / 周游)

猜你喜欢

王淦昌原子核原子弹
王淦昌:以身许国铸长剑
“我愿以身许国!”
——纪念王淦昌诞辰115 周年
绝密运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运载历程
王淦昌我愿以身许国
徒手“撕开”原子弹
关于原子核结构的讨论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与诺奖只差一步
走出半衰期的认识误区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