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國家文化殿堂 感受中華文明輝煌 港澳大學生內地文化實踐活動2023

2023-11-15少楓

澳门月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華歷史學生

少楓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物館作為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系統呈現中華民族根源、發展脈絡和燦爛成就,向世界展示全面立體的中國形象,可見文博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重大。澳門基金會自2010年起主辦由文化和旅遊部在2005年倡議舉辦的“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至今組織超過400名澳門大學生到國家級文博機構接受專業指導,參訪研習,見證祖國繁榮發展,擔當傳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使者。

“2023年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於今年六月在北京開幕,46位參與實習的港澳學生分別在16所重要文博機構、文化和旅遊企業,順利完成為期五周的實習和文化交流活動,參與融媒體編輯、文創產品開發、活動策劃、文獻整理等實習工作。旅程中,有人利用每日午休時段把國家博物館20多場展覽都看遍;有人走到北京在地人才知曉的高山遠足,另類角度感受京城風貌。學生們就像海綿,沉浸在歷史文化的知識海洋之中,帶著滿滿的收穫而歸。此次專訪邀來三位參與實習的學生,回顧這趟熠熠生光的文化體驗之旅。

本年度的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是防疫措施常態化、人員往來復常後首次以線下形式舉辦。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於開幕式透過視頻勉勵參與活動的港澳學生藉此良機,進一步培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培養文化自信、文化鑄魂和文化賦能的意識,好好擔當增進內地與港澳文化交流的使者角色。他希望學生們在空餘時間,多參觀北京市的文博設施,多體驗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這裡豐富和優質的文博資源,親身感受中華歷史和文化,建立起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

張智斌:文化交流使者你我他

“走進博物館現場,知識量如大海一樣向我們湧來,讓我們吸收。”主修歷史教育的張智斌如此形容他的實習體驗。他獲安排到北京保存最完整且唯一向外開放的清代王府古建築群─恭王府博物館,是清朝和珅、恭親王奕訢的住宅原址。張智斌在館內擔任教育活動執行人員,參與恭王府研學活動、活動接待及向預約團體提供導賞服務等,他指,內地大部分博物館的導賞工作都由志願者負責,由在職人士、學生及退休人士等為公眾講解,張智斌稱,他遇見的志願者都是臥虎藏龍,來自不同專業背景,讓受眾能從業界角度分析展品/建築特色,導賞質量極高。他認為,志願者的形式在澳門可以借鑒,讓澳門居民特別是年青一代,更深入認識和發掘本土文化魅力,啟發他們對歷史傳承的思考,培養文化自信。

恭王府博物館佔地面積八萬平方米,見證了清朝從鼎盛到衰敗的過程,人們常引用副館長的一句話:“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博物館從古建築保育、藏品研究、歷史教育、文創旅遊發展等多面向傳播中國故事,張智斌稱,館內師資及學術水平十分高,能交流的案例豐富,獲益匪淺:“有天我們在研究恭王府屋簷上的彩畫,於是查找相關研究文獻,並把資料拿給導師求解,該導師的老師是中國頂尖的彩畫專家,結果我們查找的資料大部分是出自他的研究。”不同於其他博物館有導賞員專用講稿,恭王府博物館導師要求張智斌自行撰寫,設計自己風格的講稿,再由導師修正,他過去曾在不同博物館實習,對導賞工作並不陌生,但從導師身上深刻體會到一絲不苟的專業態度:“我們在講解時如有任何不肯定、未有學術定論的內容,導師都會立即指正和補充說明;有次我負責導賞,人們查問湖邊裝飾用的花是甚麼品種,我沒有準備相關資料,導師即場就解答了,令我驚歎他們對博物館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瞭如指掌。”

作為代表澳門的文化交流使者,張智斌每天踩單車上班,感受京城繁華生活節奏,休假跟著室友體驗北京美食、走訪博物館,他表示,下班到公園打一場籃球,就收穫了不少友誼,當地人對港澳文化十分感興趣:“他們覺得粵語很有趣,亦留意港台流行文化,而大家最深入交流的話題是兩地美食。”張智斌表示,北京曾作為多個朝代的首都重鎮,當地人對古建築保育十分重視,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感到自豪,這次文化實踐機會,看到人文與地域的交匯,累積了實用的知識和經驗,為日後他的歷史教育職涯探索出更多可能性。

游力:把體驗轉化成經驗

當遊人視線聚焦在恭王府博物館的華美樓閣,另一位來自澳門的實習生游力正身處博物館的研學基地,陶醉在崑曲技藝課上孩子們的美妙唱腔和精神風貌。恭王府研學基地座落於博物館附近,由恭王府博物館與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下稱:交流中心)在此聯合辦學,院內曲徑通幽、精緻典雅,風韻各異的起居室化身教學活動場地,交流中心屬下的藝術中心在此提供專業藝術課程,配以恭王府博物館豐厚的文化藝術資源,帶給青少年全新的文化學習體驗。本身是教育學博士生的游力,獲安排在藝術中心擔任教育管理專員,協調藝術課程的日常運作以及參與研學活動的前期籌備工作。

恭王府研學基地是一座四合院建築,學生在歷史氛圍中學習古琴、京劇、書法、二胡、崑曲等,讓中華文化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游力表示,實習期間認識了在北京土生土長、居於傳統四合院的孩子,亦與不少家長交流,感受到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驕傲和熱情。她指,藝術課程與恭王府的歷史底蘊深度融合,創設出孩子們全新的深度學習體驗,完成課程的學生還有機會站在恭王府大戲樓演出,她感悟:“這裡讓孩子有了真正的文化體驗,而不是買票逛一圈。”游力認為,耳濡目染的成長環境有助提升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而親臨其境的真實體驗讓文化傳承更加深刻到位,“我在大學校園曾參與舞獅工作坊,近距離觸摸獅身的構造,導師現場講解採青典故、南北獅的歷史源流。我認為當人們對文化有了體驗,就能把所學的轉化成經驗,融入自己的人生閱歷之中。”

近年內地對研學活動需求上升,研學是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活動,鼓勵青少年在“行走的課堂”中增長見識。熱愛旅行的游力在這次實習中參與研學活動的籌備工作,她表示,實習單位的研學團帶學生到內蒙古、西安、洛陽、江西等地體驗,前期工作需制定預算、路線、住宿安排等,導師還會提早“踩點”作實地拍攝,確保路線設計安全。游力在過程中感受到當地人嚴謹和刻苦的工作態度,亦學會團隊協作的技巧和重要性,她期待未來能成為促進澳門與北京兩地研學活動發展的橋樑:“參與研學活動策劃令我受到啟發,希望將來為北京來澳的青少年構思與別不同的文化體驗,如美食、建築、博物館、遠足郊遊等,有很多主題路線可以設計呢!”

莫縈芊:感悟富強得來不易

“當時國家博物館正有20多個展覽同時展出,我們幾個實習生每天用午休時段盡情看展覽,幸好趕及在實習期結束前把所有展覽都飽覽一遍。”莫縈芊連同7位港澳大學生獲安排在國家級歷史文化藝術殿堂─中國國家博物館交流體驗。熱愛歷史文化的莫縈芊經常到各地博物館參觀,她回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過的深刻展覽,頓時雙眼發亮:“平時接觸的都是博物館對外開放的一面,有幸在此實習見到博物館營運的真實面貌,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莫縈芊在館刊編輯部學習,主要協助進行調研工作,蒐集篩選國內外博物館出版物數據,再分析整理為初步調研報告。她表示,港澳學生的語言優勢在崗位上如虎添翼:“澳門學生都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環境下成長,適應了語言環境的複雜性,語言方面我們有明顯優勢,我能較迅速和準確地搜尋外國期刊資訊,另有實習生在(國博)國際聯絡部進行翻譯工作,同樣能發揮優勢。”

國家博物館48個展廳分為基本陳列、專題展覽及臨時展覽共三部分,實施預約參觀方式,當中個別展館須收費入場,莫縈芊指,館內藏品之豐富,主題之多樣性,每天開館前已吸引長長的人龍在排隊,預約額經常爆滿,她分享其中一個深刻的展覽: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透過圖像、視頻及新媒體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現1700多件中國歷代繪畫精品的出版打樣稿,是中國美術發展歷程的生動回顧。莫縈芊表示:“當中有些藏品已流散世界各地,或不作公開展示,利用科技讓過千件作品能匯聚在一起,掃瞄技術之清晰度仿如正在觀看實物一樣,該展還特設數位化展廳通過裸眼3D技術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古畫獨特的藝術魅力。”她認為,國家博物館不因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而裹足不前,追求創新展示,推動文物活化利用,佈展方式符合時代發展趨勢,持續吸引不同年齡層受眾,滿足人們多樣化高品質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個星期的實習讓我對文化二字有了新的認識。博物館展示的不僅是藏品,更重要是負載的信息。我意識到文化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歷史意義,也在於其對當代社會的啟迪和影響。”莫縈芊憶起那次與實習生們到“復興之路”展館參觀,展覽回顧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平時說說笑笑的學生們變得凝重,莫縈芊說:“參觀結束後心情沉重,令我思考國家遭受過的侵略,反思今日祖國的幸福富強是由前人的血汗艱辛換來,要更加珍惜所擁有的。”

“2023年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機會置身具規模的專業文博機構實踐,在培養他們成為推動內地與港澳交流的文化使者方面,具有積極和深遠意義,莫縈芊引述文博機構對實習生的評價正面,呈現積極向上的面貌,她認為,透過澳門基金會搭建的平臺,得以在甚少對外招募實習生的文博機構中體驗實踐,並由專業導師親自指導,反映機構信任港澳合辦方所挑選的學生具一定質素,莫縈芊鼓勵就讀文化研究相關領域的學生把握機會,親身走進這個充滿故事的北京城,擴展文化視野。澳門基金會過去10多年來透過“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助力澳門學生進一步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通過北京豐富和優質的文博資源,學生親身感受中華歷史文化的璀璨恢弘,他們從文化寶藏所延伸和累積的人文觸覺都是文化傳承的珍貴種子,將有機會成為立志投身“澳門文化基地”建設事業的鑰匙,啟發他們日後用實際行動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為今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豐富澳門本土文化內涵,為建設更美好的人文中國,揮灑青春,貢獻力量。

猜你喜欢

中華歷史學生
一段小小的历史!
一段小小的历史!
中華文明的“高潮”
张文华
中华
中华谣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学生作品选登
一道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