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如沐春风的相约

2023-11-15韩海燕

走向世界 2023年41期
关键词:宣传队大提琴练琴

韩海燕

如果时光可以倒转,我们不妨去看看小时候的“老俞”。

俞明青出生于青岛的一个普通家庭,对音乐和乐器的好奇源于邻居家喜欢吹拉弹唱的哥哥,他耳濡目染,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母见他喜欢便买了一支竖笛送给他,而他自己不仅学会了音阶,更学会了看谱。后来母亲又给他置办了一把二胡,从此,只要能唱的,他就能吹会拉。

后来,俞明青加入了宣传队。“当年的宣传员有百分之八九十现在都在各大乐团和军区从事文艺工作。”当时身高已经一米七的俞明青,在宣传队里是个子最高的,因此宣传队的老师建议他学习大提琴。“大提琴长什么样?”当天,俞明青第一次见到了大提琴,那是宣传队仅有的一把大提琴,且当时宣传队里有一位年长的大提琴手,所以俞明青并未真正接触过这把大提琴。他每天扛一把老式的革胡走在青岛的上下坡路上去练习。老师被他刻苦执着的精神打动,向上级打了报告,于是他终于有了一把属于自己的大提琴。拿到大提琴后,俞明青开始研究五线谱。“当时没有找老师的概念,自己琢磨高音谱号,琢磨了很久。”琢磨出了五线谱上的一个个音,也琢磨出了这些音在大提琴上的位置。他借来连夜抄写的练习曲乐谱有好几纸箱,如今还存放在青岛的家中,今天拿出来看依然很正规整洁。也正如俞明青所言,“音乐是灵魂的旋律,是情感的载体,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音符都是一种诉说。在音乐的世界里,我找到了一种无需言语的沟通方式,它打破一切界限,无声地传达着我的心声。”

再后来,母亲到处托人找到青岛歌舞团的大提琴手叶征,他是俞明青人生中遇到的很重要的一个人,不仅在专业上更在人品上影响了俞明青。十四五岁时,俞明青对大提琴的热爱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天有六七个小时都在练琴,家里的洋灰地几乎快被大提琴的尾柱杵透了。“那期间在家没事就拉琴。”那几年夏天,青岛炎炎酷暑,家里买不起电风扇,练琴时母亲就在他旁边扇着蒲扇,他练习多长时间,母亲就给他扇多长时间。“我当时就下决心,不能辜负父母。”

在经过3年的大提琴学习后,一次中央音乐学院招生考试与俞明青不期而遇,而且非常具有戏剧性。

一天,俞明青在练琴间隙中听到广播中介绍中央音乐学院正在青岛招生,而时间已经接近结束,路途遥远又买不起车票,情急之下他背起大提琴向考点跑去。等他跑到考点,考试早已结束,一个汗流浹背的男孩傻傻地站在考场门口不知所措,一位老师温和地说:“我们还是听听吧。”正是这句话,成就了未来的这位大提琴音乐家。这位老师便是他的恩师王祥,而俞明青也最终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从此,走上专业学琴的道路。

在以后的很多年里,俞明青经常会对学生们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不仅要能吃苦,更要吃得了苦。”

三年后,师从王祥的俞明青完成了本科学业、留校任教。“从‘舞台’到‘讲台’,我多了一种身份也多了一种责任。‘讲台’可以让我有机会帮助学生站上更高的‘舞台’。因为他们的成长会为中国未来音乐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件事于我而言是莫大的荣幸。”

任教后的俞明青,每天仍然坚持着勤奋练琴,吸纳着逐渐敞开国门后透出的一缕缕新鲜空气。抄谱、练琴,再抄谱、再练琴。1980年,俞明青公派赴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深造。“到了比利时就像进入了‘天堂’。”一切都是新鲜的,现代化得让人不适应。俞明青冷静下来,像海绵一样汲取法比学派的养分。“我在比利时的老师对我后半生的演奏和教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那时候才知道以欧洲的演奏法去演奏巴赫、贝多芬是什么样的。”1983年,俞明青获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大提琴一等文凭,同时荣获以比利时国王陛下名警颁发的大提琴最高等文凭及室内乐最高等文凭。

学成后回国的俞明青依然在校任教,他为自己定下目标:教出人才、教出个性、教出好人。40多年来,俞明青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大提琴演奏家,他们在全国各地的主要乐团担任首席、演奏员,是各大乐团的中流砥柱。部分学生遍布全国各地的音乐学院,成为新一代大提琴教学骨干。而他也始终认为,音乐教育不仅是技术概念,同时也是重要的艺术道德概念,崇师德就是敬业爱生,就是忘我奉献,因此在授业解惑的教学中,首先自己要做到德才兼备。重视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的励志教育,培养学生踏踏实实的学习精神,同时指导学生以人性德操、历史纵深、哲学思辨、国际视野等综合概念完成演奏及论文,支持学生出国深造取得国内外双学位,鼓励学生们“做演奏家型的学者、学者型的演奏家”。

在长期的大提琴教学中,他始终坚持教学方法在规范的基础上要求新求变,尊重音乐教育特有的漫长周期过程的科学规律,自央音附小到本科生、硕士、博士,十几年的作品积累和艺术修养的积淀是递进式的,不可拔苗助长,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共熔同炉而保持个性,殊途同归而各展风采。提升学生“眼高手高境界也要高”的艺术鉴赏力,保护学生演奏状态的独创性。以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去塑造学生,作为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和提升美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对待基础深浅不同的学生、学生们自身不同的条件,俞明青也会以不同的教学办法解决问题,例如通过强化基本训练解决节奏音准问题,通过微察细节解决韵律乐感问题,通过重奏合奏培养协作能力和演奏风度等问题。再例如通览与细研相结合,演奏风格与作品相谐应,准确把握各个不同时期乐派的特征,引进并启用国外近现代作品,强调“全音域”演奏能力,提倡个性化的作品和演奏,鼓励炫技,这就是因材施教。40多年央音教书育人的实践,已印证了俞明青教学成果的丰厚收获。

2016年5月21日,青岛大剧院一场“俞明青和他的朋友们”音乐会如期举行。俞明青身着中华小立领礼服,裤线笔挺的西裤,足下蹬一双照出人影的矮帮皮鞋,麾下30余位学生与他共同呈现了一场室内乐音乐会。

俞明青為什么要把音乐会放在青岛举办呢?“我是从青岛走出来的,我的第一把大提琴是青岛给的,我是青岛人。所以,我应该给青岛的父老乡亲作一个汇报,告诉家人,我离开家乡干了些什么,我没给青岛丢脸。我代表青岛人为我们的国家培养了一批音乐家。”

青岛,一座有着深厚音乐文化积淀的城市,音乐人才在这里聚集,多元音乐在这里发展,擦亮了青岛“音乐之岛”的名片……如今,俞明青带着“大提琴的家”回青岛演出,“当年的我背着大提琴去追逐我的音乐梦想,现在我带着‘大提琴的家’回到青岛演出,实现了我一直以来的初衷。”现在,青岛的城市音乐文化的软实力正在提升,音乐活动的群众性正在加强,一个活力满满的音乐城市样貌逐渐清晰。他更希望年轻一代的学子们能始终保持初心和热爱,对舞台和艺术永葆一颗敬畏之心、虔诚之心,继续传递音乐力量与梦想。

A Pleasant Date

This is Yu Mingqing, a professor in everyone’s heart, a teacher in everyone’s eyes, and Lao Yu in everyone’s mouth. He is not only the first cello doctoral supervisor in China but also a cello legend. Over the past sixty years, from chance to destiny, from hobby to passion, from learning to teaching, he has spent his whole life in cello, cultivating a lot of students, achieving many classics, and creating numerous unforgettable moments.

Now, he with the “Cello Family” returned to Qingdao to perform. He said,“I pursued my music dream with my cello and now coming back to Qingdao to perform with ‘Cello Family’ is an opportunity for me to achieve my original dream”. Nowadays, Qingdao is improving its soft power in music culture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attracted by music activities. A vibrant music city is emerging. Yu hopes th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can remain true to their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love, remain awed and pious for the stage and art, and continue to pass the power of music and dreams on.

猜你喜欢

宣传队大提琴练琴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关于长征时期红军“宣传队”的功能探究
短暂生命在战地宣传中闪光——缅怀宁化籍的红军宣传队长孙益
练琴记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乐乐姐姐热线
宣传队的跳舞骨干当年风韵今朝不减
练琴
练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