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研究

2023-11-15任彦丞

广东通信技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

[任彦丞]

1 引言

在后疫情时代,数字技术加速融入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驱动着城市智慧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产业园区,特别是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单元同样在不断地进行演进与迭代。通过借助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解决数据治理能力较弱、资源使用信息分散、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主题不明确等问题,逐渐展现出园区治理数字化、产业服务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特征。

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转型,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这些趋势也将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逐渐从优惠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转向注重产业集群的打造与发展。纵观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企业集群在激发创新和能量方面的巨大作用。因此,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政策可能会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以鼓励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将从单一的土地运营转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过去,工业地产开发往往孤立进行,而未来的趋势是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愈发注重全方位的氛围培育,不仅要打造一流的硬环境,还要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和管理服务的软环境建设。

最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逐渐从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与传统工业区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和信息网络化等特点。因此,新的产业区将不仅仅是单纯的工业加工和科技产品制造区,还会涵盖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和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1]。

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需求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园区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园区管委会、入驻企业和园区公众等多方的业务需求和期望,需要通过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有效解决当前园区存在的管理及服务问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助力园区管理提质增效。具体需求包括以下几点。

(1)公共服务建设需求: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运用到园区的运营与服务中,加强园区管委会、园企、园区公众多方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为企业建立快捷、简便的服务通道,提升园区服务能力与效率,切实解决企业政策资讯传达不到位、企业办事难、融资难、人才招聘难等问题,打破传统园区管理重硬轻软的思想,将园区管理目标从单纯的公共管理转为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园区发展为一体的综合目标。

(2)数字管理建设需求:通过园区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打破“业务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形成覆盖园区主要业务、贯穿上下、横向互联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大数据应用体系,全面、准确、直接地掌握支撑园区管理和服务的各类信息,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服务体系。

(3)数据整合建设需求: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全面收集全区人口、法人、证照等数据资源,通过开放统一的数据接口将数据流向智慧园区政务系统[2]。为园区的服务、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将为下一步优化园区管理政务流程,实现园区管理业务协同办理,为内外“一站式”信息公开和服务提供基础。

4 高新技术产业园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结合园区管理与服务需求,围绕“建企库、合资源、高共享、提服务、深分析、强体系”的推进思路,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园智慧园区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高新技术产业园智慧园区总体架构图

重点打造企业画像平台和数据管理平台两大支撑性平台,实现数据整合共享以及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打造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和企业服务系统,结合实际管理与服务业务需求,提升园区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效能。

4.1 企业画像平台

企业画像平台主要以数据的有效分析、挖掘和利用为核心目标,基于大数据技术,利用园企信息管理平台收集到的数据,实现对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评价,为管委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3]。

(1)企业数据分析

基于高新区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三大基础库”的数据导入,获取园区内人口、法人、以及相关电子证照等数据,对整个园区的企业、人员、公众等进行跟踪与分析,对园区管理起到支撑作用。并通过数据应用实现数据整理、数据筛查、数据纠错等,通过让数据“动”起来把整理数据回传至数据管理平台,不断完善和修正基础库的数据组成。

(2)企业画像分析

通过对高新区的企业数据分析,建立多维度标签体系,包括企业经济类型、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人员规模、产值规模、资产规模)、纳税情况、收入情况、产业能耗、征信情况、行业属性、品牌价值、违法记录等标签属性,构建企业画像。并可按企业画像标签特征展示区各企业全貌、条件设置、企业排名、目标企业筛选等,如图2 所示。

图2 企业画像示意图

4.2 数据管理平台

通过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全面收集全区人口、企业信息、法人、证照等数据资源,形成高新区统一的企业库,为全区的业务单位后续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如图3 所示,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纵向对接上级数据共享平台,横向对接区内各部门业务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最终达到业务协同,方便办事人,提升工作效率。

图3 数据管理平台示意图

4.3 企业服务系统

构建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政企互动平台、园企信息管理、扶持资金申请绿色通道等服务系统,为企业建立快捷、方便的服务通道,降低企业办理业务的成本。核心应用场景如下。

(1)政企业互动平台

搭建政企互动平台,为高新区入驻企业提供通知公告、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园区活动、在线咨询、资料下载等信息服务。入驻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发起对政府的相关政策咨询和诉求,向政府寻求资源支持及帮助,相关部门针对企业的咨询和诉求进行分析研究和反馈,帮助企业更好的利用政府服务资源和相关扶持政策。

(2)扶持资金绿色通道

企业通过园区信息填报系统进行数据填报、符合条件可申请扶持资金。扶持资金智能填报申请流程如图4 所示,通过读取企业标签库数据,运用企业画像分析、企业大数据分析,对符合申请的企业进行智能审批,审批通过后系统自动发送信息。

图4 扶持资金智能填报申请流程图

(3)园企信息管理

园企信息的采集直接影响到园企档案库的建立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园企信息需按园区、行业进行分类,并且需要关联GIS 地图,实现企业信息的可视化管理与展示。企业在系统中提交的基本信息以及经济分析数据,需要经过管委会的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生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4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

建设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运用到园区的运营与服务中,解决园区管理信息化、产业分析智能化的需求。核心应用场景如下。

(1)重点项目管理

重点项目管理系统将园区内的项目进行线上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项目入库建档开始,到项目选址,到最后项目建设的督办及流程管理工作实现全智能化的线上管理工作。为管委会管理决策者提供全面、直观的手段,展现全区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投资进度等重要指标信息。

(2)招商管理

以提升高新区招商引资效果与规范招商工作流程为目的,建立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宣传政策、发布信息的窗口,同时将原本传统的工作流程逐步替代为智慧化的招商管理系统。围绕招商项目管理,建立项目信息维护、项目跟踪、汇总统计、项目后期维护全生命周期招商项目跟踪管理。同时,探索建立精准招商模式,依据高新区的产业链模型与招商需求倾向,在产业大数据库为高新区推荐符合的企业目标,提高招商质量和效率。

(3)产业分析

以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政府管理和第三方大数据,构建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指标体系,以评估重点产业链的规模和增长趋势。采用产业归集模型、产业评估模型、产业集聚模型、产业周期模型和企业画像算法模型来监测和评估属地重点产业链,汇集产业链的现状图谱,分析产业链的整体情况和各个环节的现状基础和发展特点,助力管委会实时掌握产业链的变化,并辅助管委会进行精确科学的政策制定。

5 结束语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重塑高新区运营管理与产业服务的各个业务环节,打造智慧园区,将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和施行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与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