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3-11-15

教师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圆周率数学知识解题

许 燕

(张掖市甘州区大成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数学一直都是众多学科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与生活密切相关,还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存在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高效学习,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格外注重学生能力及素养的发展。大部分教师会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等方面,这非常不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众多数学能力的核心,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

数学课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仅有以计算为主的数、代数方面的知识,还有以几何、想象为主的空间、图形等内容。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都比较单一,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无法理解。因此,教师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也会得到提高,学生便可以更为高效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一)比较与分类

(二)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两种相辅相成的逻辑思维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该数学知识的本质。综合则与之相反,需要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学习经验分析问题。通俗来讲,它与“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是同一种思维方式。例如,某商店在进货时,分别购入了草莓、苹果和西瓜,其中草莓24千克,草莓的重量是苹果的倍,而草莓和苹果的重量之和占总重量的50%,西瓜则占总重量的,求西瓜总共有多少千克?学生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就需要先审题,提取重要信息,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学生首先分析并计算出苹果的重量,其次计算总重量,最后计算西瓜的重量。分析与综合的逻辑会贯通整个解题过程,能够降低题目的难度。学生如果掌握了此种逻辑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数学难学,是因为他们还未形成抽象这一逻辑思维。抽象就是摒弃个别非本质元素,深入数学本质去分析问题。概括则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

(四)判断与推理

判断是对某个事物的性质或者属性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想要推动思维发展,就要借助判断这一思维方式进行辅助。当判断不断增加时,思维方式就会转变成推理,而推理可以细分为归纳、演绎以及类比。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与推理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需要重视这一点,并在教学时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趣味,进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习惯利用传统模式开展教学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他们缺少发言机会以及自主思考机会,很难真正融入课堂中,逻辑思维能力也难以得到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寻找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大量实际教学案例,发现创设情境可以充分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促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并积极思考数学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锻炼,他们对数学学科的态度也会发生较大变化。

教师在讲解“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点时,通常会在课前准备大量计算习题,借助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他们学习知识、扩大认知范围的基础,教师要积极从这一角度出发,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大家有过购物经历吗?”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出肯定回答,但很少有学生能够独自购物,大部分学生跟随父母一起购物。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随机选择几名学生扮演售货员、收银员以及顾客,让他们自己标价、自己购物、自己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数学运算问题。在此种情境下,学生会积极采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寻找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高效开展教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合理使用教具,直观呈现数学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知识结构都尚不完善,教师如果直接讲解数学课本中的概念、性质、公式以及规律等方面的内容,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影响他们抽象思维和概括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借助教具进行教学,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具,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逻辑思维会得到充分锻炼,具体形象思维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合理引导学生,慎重选择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思维能力。

圆周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在对“圆”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会提到圆周率的相关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这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他们无法理解π的含义,只能结合课本中给出的信息了解并掌握圆周率这一知识点。但这种学习方式,并不能促使学生真正提高学习能力,甚至可能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借助教具,引导学生从更直观的角度了解圆周率,真正认识到圆周率的内涵。在选择教具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他们熟悉的事物,如飞镖圆盘、圆形抽奖转盘等。同时,要选择合适的学具,可以是常见的一元硬币,也可以是圆形卡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直尺和线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最终得到与圆周率非常接近的数值。之后,教师结合与圆周率相关的研究进行讲解,让学生科学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积累学习经验,掌握新颖的学习方法。

(三)注重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思维品质便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会对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思维训练等方式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促使学生形成思维习惯。教师想要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先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尤其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思考,分析不同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教师在教学时会发现,知识对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差异时,对概念的了解程度也会随之加深,随着所学内容的不断增多,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不同的数学题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总结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形成相应的思维习惯,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想要真正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并提高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就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在面对不同数学问题时灵活思考,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针对“现有一个圆柱体,底面积为12.56 平方厘米,高为4厘米,那么圆柱体的体积为多少?”这个题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设计“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为3 厘米,高为5 厘米,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为5 厘米,高为9 厘米,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等问题。虽然题目类似,但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问题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学生在思考类似问题时,思维灵活性会得到提升,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思维敏捷性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形成的个体特点,它能够反映出思维过程的速度。当学生具备此种思维特点时,他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但是,教师在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时,要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

4.提高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不能只从当前已有的知识出发,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创新,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教师要让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摆脱传统解题思路的禁锢,善于从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出发,发现更加新颖的解题方式。为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他们设置一些简单的比赛,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励,激发学生的胜负欲。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A、B 两地距离1200千米,一辆车从A驶向B,5小时只走了全程的,以此为标准,汽车走完全程共需要多少小时?”面对此题,学生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研究时间、距离、速度之间的关系。有些学生会用常见方法直接列出算式,求出最终结果。也有学生会另辟蹊径,找到其他解题方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要认识到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开展教学,然后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高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圆周率数学知识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用“同样多”解题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说说圆周率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好玩”的圆周率的好伙伴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