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腔镜Ivor-Lewis术在食管癌中的疗效及对疼痛指标的影响

2023-11-15王林刘光义单体海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8期
关键词:全腔食管癌食管

王林 刘光义 单体海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多发生于胸中下段,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于恶性肿瘤前列,临床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全腔镜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McKeown 术)及全腔镜经腹胸二切口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Ivor-Lewis术)是临床常用的术式,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吻合部位和切口数量的不同:全腔镜McKeown 术于颈部吻合,取右胸及腹部三切口;全腔镜Ivor-Lewis 术于右胸吻合,取右胸及腹部两切口[2-3]。与全腔镜McKeown 术相比,全腔镜Ivor-Lewis 术切口更少、对机体的损伤更小,整体效果更佳。本研究使用平行对照法,探讨全腔镜Ivor-Lewis 术在食管癌中的疗效及对疼痛指标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潍坊市心脏病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01 例。纳入标准:(1)确诊为食管癌;(2)影像学检查肿瘤无外侵和转移,颈部及锁骨区无淋巴结转移;(3)存在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存在既往胸颈部手术史;(2)伴有心肝肾功能异常;(3)伴有其他恶性肿瘤;(4)合并肺部疾病;(5)合并感染性疾病;(6)合并精神疾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1 例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51 例及对照组50 例。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此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全腔镜Ivor-Lewis 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取仰卧位,于脐部下1 指位置取10 mm 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后,置入腹腔镜,将胃小弯及胃大弯游离,清扫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游离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后,清扫贲门旁淋巴结,游离全胃。离断食管,制备管状胃,置入空肠营养管,将管状胃纳入腹腔后缝合切口。调整患者体位为左侧卧位,在右侧腋中线第7 肋间的位置置入胸腔镜,沿食管游离至食管裂孔,清扫淋巴结后,于病灶上缘置荷包缝合,缝合后切断食管,取出肿瘤,切开顶部置入吻合器。经鼻放入胃管并固定,固定空肠管顶端。迁出空肠管后,重新置入胃管,切除管状胃切口,常规缝合及留置引流管。对照组接受全腔镜McKeown 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取左侧卧位,麻醉后,在胸腔镜下食管游离,清扫胸部淋巴结后,与观察组操作相同,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平卧位,于腹腔镜下游离胃,清扫腹部淋巴结,制作管状胃,游离颈段食管,荷包钳置入缝合,食管切断,取出肿瘤,经颈部切口拉出管状胃,食管胃顶端吻合,十二指肠管、胃管留置后,管状胃切口切除,未见明显出血,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手术、引流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2)疼痛指标。于术前及术后1 d,采集两组患者5 mL 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 物质(SP)、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钾离子(K+)水平。(3)肺功能指标。于术前及术后7 d,使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Jaeger 肺功能测定仪测定两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计算FEV1占FVC 的百分比(FEV1/FVC%)。(4)肿瘤标志物指标。于术前及术后1 个月,采集两组患者5 mL 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使用ELISA 检测转录因子YY1(YY1)、可溶型MHC-Ⅰ类链相关蛋白A(sMICA)及细胞角蛋白19 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5)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观察组中男29 例,女22 例;年龄45~81 岁,平均(58.43±3.29)岁;TNM 分期:Ⅰ期11 例、Ⅱ期24 例、Ⅲ期16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4~80 岁,平均(58.32±3.21)岁;TNM 分期:Ⅰ期12 例,Ⅱ期23 例,Ⅲ期15 例。两组一般资料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淋巴结清扫数(个) 引流管留置时间(d) 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n=51) 161.21±18.94 97.34±10.23 31.23±4.35 10.12±2.35 13.43±4.65对照组(n=50) 196.32±17.87 104.34±10.21 30.54±4.29 10.15±2.31 13.28±4.69 t 值 9.578 3.442 0.803 0.065 0.161 P 值 0.000 0.001 0.424 0.949 0.872

2.3 两组疼痛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的SP、NPY、5-HT、NE 及K+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上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疼痛指标对比(±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SP(μg/mL)NPY(ng/L)5-HT(nmol/L)术前 术后1 d 术前 术后1 d 术前 术后1 d观察组(n=51) 1.36±0.31 5.98±0.98* 198.43±15.42 353.23±46.36* 0.22±0.03 0.37±0.05*对照组(n=50) 1.32±0.36 8.64±1.21* 199.01±14.95 396.54±50.79* 0.22±0.02 0.69±0.07*t 值 0.598 12.152 0.192 4.477 0.000 26.477 P 值 0.550 0.000 0.848 0.000 1.000 0.000组别 NE(ng/L)K+(mmol/L)术前 术后1 d 术前 术后1 d观察组(n=51) 1.58±0.12 2.38±0.21* 3.93±0.30 4.32±0.21*对照组(n=50) 1.60±0.14 5.43±0.18* 3.98±0.32 4.71±0.27*t 值 0.771 78.299 0.810 8.112 P 值 0.442 0.000 0.419 0.000

2.4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的FEV1/FVC%、FEV1%pred、PaO2及SaO2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FEV1/FVC%(%)FEV1%pred(%)PaO2(mmHg)SaO2(%)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观察组(n=51) 83.24±6.53 78.42±6.59* 81.03±4.54 74.34±5.02* 96.23±7.63 86.42±4.34* 98.01±7.64 95.23±6.98*对照组(n=50) 83.42±6.51 68.34±6.52* 81.09±4.59 66.23±5.43* 96.28±7.58 73.21±4.54* 98.03±7.61 92.21±6.87*t 值 0.139 7.726 0.066 7.796 0.033 14.949 0.013 2.191 P 值 0.890 0.000 0.948 0.000 0.974 0.000 0.990 0.031

2.5 两组肿瘤标志物指标对比

术 前,两 组 的YY1、sMICA 及Cyfra21-1 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肿瘤标志物指标对比[μg/L,(±s)]

表4 两组肿瘤标志物指标对比[μg/L,(±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YY1 sMICA Cyfra21-1术前 术后1 个月 术前 术后1 个月 术前 术后1 个月观察组(n=51) 8.63±1.58 5.13±0.69* 4.98±0.63 1.96±0.26* 13.97±2.98 6.43±1.21*对照组(n=50) 8.59±1.53 6.78±1.02* 4.96±0.57 2.36±0.48* 13.91±2.93 8.23±1.25*t 值 0.129 9.539 0.167 5.221 0.102 7.353 P 值 0.897 0.000 0.867 0.000 0.918 0.000

2.6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45,P=0.047),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临床治疗食管癌常采用外科手术疗法,食管的解剖位置特殊性较强,于食管处进行淋巴结清扫复杂程度较高,易对肺功能及喉返神经产生损伤,导致术后并发症多发[4]。因此,临床医师对治疗食管癌的根治术式进行不断探究及改进,全腔镜Ivor-Lewis 术及全腔镜McKeown 术是目前主流的腔镜食管癌根治术[5-6]。两种术式的基本操作相同,区别于全腔镜McKeown 术取右胸及腹部三切口,于颈部吻合;全腔镜Ivor-Lewis 术取右胸及腹部两切口,于右胸吻合[7]。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全腔镜Ivor-Lewis 术治疗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整体优于接受全腔镜McKeown 术的患者,可见全腔镜Ivor-Lewis 术的手术效果更优异。

SP 及NPY 是疼痛指标,敏感度较高,在机体受到创伤或接受侵入性手术后,其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5-HT、NE 及K+是疼痛介质,K+刺激机体产生物理性刺激,影响5-HT 的分泌,诱导局部组织对神经末梢产生刺激,从而引发疼痛;NE是目前已知的机体最重要的疼痛介质之一[8-9]。相较于全腔镜McKeown 术,全腔镜Ivor-Lewis 术中,可将胃管固定在食管床上,以此减少胸胃占位效应的发生;同时,术中无需取颈部及腹部切口,在很大程度上且减少疼痛介质的释放[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全腔镜Ivor-Lewis 术治疗的患者的SP、NPY、5-HT、NE 及K+水平均低于接受全腔镜McKeown 术的患者,可见全腔镜Ivor-Lewis 术可显著降低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

食管癌根治术中会对肺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及压迫,且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会对患者术后的肺功能产生影响[12]。全腔镜McKeown 术和全腔镜Ivor-Lewis 术均为经右胸入路,对机体重要的呼吸肌—膈肌的损伤较小,减少了对主动脉弓和心脏的压迫。但全腔镜Ivor-Lewis 术无需进行颈部切口,减轻了对气管血运的损伤,更好地保护了肺功能[13]。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全腔镜Ivor-Lewis 术治疗患者 的FEV1/FVC%、FEV1%pred、PaO2及SaO2水 平均高于接受全腔镜McKeown 术的患者,可见全腔镜Ivor-Lewis 术可减轻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损伤。

肿瘤标志物是用于评价肿瘤组织功能的首选指标。临床研究显示,YY1 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在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患者中,YY1 均呈现高表达状态;sMICA 是自然杀伤细胞的配体,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破坏作用;Cyfra21-1则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表达量较高[14-15]。相较于全腔镜McKeown 术,全腔镜Ivor-Lewis 术可减少对肿瘤组织的挤压及牵拉,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肿瘤标志物进入血液循环[16-18]。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全腔镜Ivor-Lewis 术治疗的患者的YY1、sMICA 及Cyfra21-1 水平均低于接受全腔镜McKeown 术的患者,可见全腔镜Ivor-Lewis术可减少肿瘤标志物的释放,延缓肿瘤的发展进程。

全腔镜McKeown 术经胸腔上提管胃时,管胃放置不确切,可改变引流管放置位置而降低术后引流效果,导致并发症。而全腔镜Ivor-Lewis 术则无需经胸腔上提管胃,可避免胸胃占位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出现[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全腔镜Ivor-Lewis 术治疗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接受全腔镜McKeown 术的患者,可见全腔镜Ivor-Lewis 术可减少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全腔镜Ivor-Lewis 术可降低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少肺功能损伤、减缓肿瘤发展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全腔食管癌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全腔镜与开放根治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对比研究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关于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伦理思考*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