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与改善措施
2023-11-15卢恩猛黄超江坤潘春阳张云侠
卢恩猛,黄超,江坤,潘春阳,张云侠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0071)
1 引言
EPC 总承包是新时代工程建设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的管理方式相比,它可以更好地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工程项目建设要求,从而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
2 EPC总承包模式概况
EPC 总承包管理模式包括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竣工移交等工程建设的全过程[1]。 此外,EPC 项目总承包还包含了项目在合同执行的全过程中的整体组织与协调、 优化与控制。 业主对工程施工的目的、技术需求的确定、施工的技术需求、施工的信息、施工的技术支持、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的全面负责。
EPC 工程总承包具有以下特点:(1)按单价签订工程合同,工期确定;(2)工程的职能和技术需求明确,但是工程的具体内容不明确,需要承包商进行创造性工作;(3)承包人的权力和责任划分清晰,具有独立性和可操作性;(4)所有者仅负责总体管理、原则和目标管理,不涉及流程管理。
3 EPC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3.1 有利于各阶段工作衔接,减少中间环节
EPC 工程总承包是指由承包商来完成工程的全流程管理,可以有效实现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减少中间环节。 例如,设计与施工过程的顺利衔接,可以使施工图更具可操作性,克服了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弊端,它可以使承包方在工程建设中实现整体的计划与协调, 实现工程施工的整体协调和动态的管理。
3.2 简化合同关系,业主更易控制建设目标
EPC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建筑工程的所有者、设计方和施工方之间复杂的权力和责任可以转化为工程公司的内部协作。 同时,便于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可以减少招标次数,节约采购和施工的前期准备时间,极大地简化了项目规划、设计和竣工的整个流程。 在工程前期和设计阶段,充分重视采购与施工的关系,可有效解决设计与采购、施工的矛盾,减少设计失误造成的更改,大大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同时,通过对业主的委托进行精简,使业主脱离了特定的行政工作,能够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的主要因素上。 通过确定施工过程的总体目标和原则,使工程质量、最终价格和时间更容易得到有效控制。
3.3 权责清晰,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在EPC 总承包模式下, 建设项目的所有者将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等责任一并委托给承包商。 这种明确的划分和承担责任的方式使得各方在项目中的权益和责任得到明确界定。 承包商作为唯一的责任主体,承担着完整的工程实施过程和质量控制,可以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通过明确各方的职责和责任,可以减少沟通和协调的不确定性,提高项目执行效率。 同时,承包商还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激励其更加注重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 这种权责清晰的模式可以有效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3.4 优化设计,节约社会资源
EPC 总承包的理念是要使设计成为项目的主体, 优化设计、节省投资,使承包商受益,激发设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节省社会资源,缩短工期,降低投资风险,让投资者迅速获利[2]。
4 我国EPC总承包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政策环境不配套
我国的基建投资大多来自国家和国企。 由于我国对国有资本投资的监督管理模式与西方国家的做法有所不同,因此,在我国推行EPC 总承包必须从财政管理制度、 审计制度、廉政风险防范等方面入手。 在我国,对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主要由纪委和稽查完成,各单位的监督基础不一样,责任也很难区分, 并且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管理与EPC 工程总承包的某些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例如,虽然有条件的工程施工单位鼓励工程采用EPC 总承包,但在工程施工中,承包商在进行最优设计时所取得的利益往往难以被结算审核和稽核机构所承认[3]。
4.2 合同条款不科学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国外, 都存在着比较完善的契约条款。 但是,由于国内EPC 项目的运营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欠缺,加上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在EPC 项目中使用的大部分不是项目经理制, 仅仅是将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外包到同一个企业,与原有的项目并无本质的差别[4]。 有的合同条款在形式上实现了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 但仍然使用了总价合同和工程量清单,无法充分利用EPC 总承包工程使设计达到最优效果。
4.3 缺乏高水平的总承包企业
国内的建筑EPC 总承包公司大多是在原有的设计或建筑公司的基础上进行改制,大部分没有从项目规划、定义和设计的能力,并且采购、施工、安装、调试、交货期等全方位的管理资质与人才都缺少, 同时还缺少施工EPC 总承包的管理能力。 因此,在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可供选用的施工单位数量较小,施工企业的竞争力较弱,急需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国际性、综合性企业。
5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措施
5.1 加强交叉作业管理
跨界施工是施工中非常普遍的问题, 但在施工中也有很多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在EPC 项目承包中,要注重对项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以减少其负面效应,提高整个项目的建设水平[5]。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5.1.1 实施作业区分区
对施工现场的平面规划中,必须遵循“不干涉”的基本原理,并按照“跨线”的规范要求,使各个项目在工作接口上进行交互、连接和协作,提高跨线安全。 同时,注意分区交界处附近的施工现场的协调工作,以防止各分包方发生冲突。
5.1.2 做好跨线工作的交流与配合
在涉及多个子项目的跨界作业时,EPC 总承包方要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配合, 特别是对主要的施工技术指标要做到一致。 比如,机电设备安装、排水管道安装等,都要与地基施工配合,并在地基施工的初期进行多次沟通协调。 再如,在设备选型、吊顶参数选择等问题上,要对机电工程和装饰施工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工程后期整体的美观性,从而使机电工程能够正常地进行施工。
5.1.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建立一个信息沟通平台,方便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分享,以及跨界施工。
5.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合格,不但会造成项目工期的延长, 还会对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威胁施工人员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因此,EPC 总承包项目中,要充分了解项目的施工状况,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措施的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现场各部门、各工序的施工过程实行严格的管控,严禁违规作业,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5.3 工程项目材料与设备的质量管控
EPC 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对项目的总体效益有直接影响。 在材料的管理与控制中,应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全面了解项目建设的整体状况,并对生产厂家、品牌、型号等的选择制定健全的品质控制体系,强化管理人员对物料的质量管理意识,预防物料损坏。 原料进场后,应由上级领导进行首次检验,以避免出现问题的原料流入施工现场,从源头上保证项目的品质,并充分利用经济效益。
5.4 严格审核工程造价
如果总承包单位不能对每一项工程的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就不能有效降低项目的经济管理风险。 所以,在经济管理中,总承包企业应加强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对人力资源、物力、基础设施和建材进行管理,并采取科学的措施控制项目成本[6]。不同的供货商和施工单位的价格和质量存在差距,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距,对供货商、施工单位的资质和信誉进行深入调查,确保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 并且要提高预算的准确性,还要加强对项目的审核,防止项目的重复和遗漏[7]。
5.5 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如果对项目的工期不进行有效的管理, 将导致工期延长和项目经济效益的减少。 应从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方面对施工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建立一套施工一体化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建筑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体系,实行标准化的施工管理,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转,严格实施施工方案,对施工进度、设备、机械和物料的供给进行严密的控制。 同时要对施工现场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建立“三标”的考核制度, 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整,以达到激励效果,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6 结语
在国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应逐步推广对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的应用。 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对目前在工程总承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逐步提升总承包企业的整体实力, 从而提升我国EPC 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