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交融背景下群众舞蹈的编排之要素

2023-11-15杨展洪罗志燕

名家名作 2023年18期
关键词:大众舞蹈动作

杨展洪 罗志燕

群众舞蹈是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形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呈现出日益丰富的形势。它不仅能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放松身心,还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1]。同时,群众舞蹈还能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群体舞蹈中,进而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多民族融合背景下,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应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注重在创作和编排中进行思想的创新。尤其在多元文化条件下,要注意群众舞蹈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其在文化融合中的活力。

一、群众舞蹈的概念

(一)群众舞蹈的内涵

群众舞蹈,简而言之,是一种以群众为创作对象的舞蹈,主要在群众中进行。它具有广泛的参与范围,是以娱乐为目的的舞蹈活动。与其他舞蹈艺术形式相同,群众舞蹈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属于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群众舞蹈是人们通过舞蹈创作来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也是记录生活、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途径。与其他舞蹈相比,群众舞蹈并不需要过多的舞蹈技巧,即使没有舞蹈功底,人们也可以参与其中,成为一种适合男女老少的大众舞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全民健身运动得到普及。在许多地区,人们通过群众舞蹈来强身健体[2]。群众舞蹈既有舞蹈艺术价值,又具有实用性,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在内容上,群众舞蹈能反映新时代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传递群众的思想、情感和审美需求。在形式上,群众舞蹈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群众舞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民间舞蹈

由民间团体自由创作并表演的群众舞蹈,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具有亲民性和广泛受欢迎的特点。

2.社交舞蹈

促进群众间交流,有助于情感交流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3.校园舞蹈

面向学生群体,以青春活力为基础创作,充满活力。

综上所述,群众舞蹈既具有舞蹈艺术价值,也具有实用性;既丰富了群众娱乐生活,又提高了群众身心健康。随着时代的演进,群众舞蹈在形式上不断丰富,能够反映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审美需求。

(二)群众舞蹈的特征

1.娱乐特征很强

群众舞蹈是一种源于群众并在群众中得到广泛流传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与其他专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对舞蹈表演者的舞蹈基础和技术要求较低。它更多地偏向于娱乐,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标。参加群众舞蹈活动的人可以在其中感受快乐,放松身心,消除紧张疲劳感,促进身心健康。在创作和编排群众舞蹈的主题、内容和动作时,通常直观明确地表现群众的生活和劳动状况。通过美化劳动过程中的动作,降低群众参与舞蹈活动的难度,让群众更好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还可以提升群众舞蹈的娱乐性[3]。例如长沙宁乡的原创广场舞《洗菜心》,就采用了广大群众非常熟悉的湖南花鼓戏小调《洗菜心》为音乐,从以前老百姓聚集在河边一起洗菜、嬉闹的生活场景中提取的动作元素作为主题动作,再加上队形的流动和变化,以及对主题动作方向的改变和延伸,就形成了完整的舞蹈。因为音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动作也简单易学,同时加上队形的流动变化比较丰富,所以舞蹈既能迎合普通大众的要求,也不乏舞蹈的艺术美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学跳,很快就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开来。

2.动作较为简单

与专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的难度要小得多。它主要面向一般大众群体,参与范围更广。在这个群体中,具备较高舞蹈功底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参与者是没有舞蹈基础的舞蹈爱好者。因此,在创作群众舞蹈时,不能设计较难的舞步,而应选用比较简单的舞步。难度低并不意味着群众舞蹈没有艺术价值,恰恰相反,在舞蹈动作难度较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展现受广大民众欢迎的舞蹈作品,激发观众浓厚的兴趣,这正是群众舞蹈艺术价值的体现[4]。

3.具有自由性

群众舞蹈在创作过程中具有相当的自由度,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情、对艺术的追求和生活状况进行自由创作和编排。创作人员并不局限于专业舞蹈作曲家,每位参与群众舞蹈的人都可以参与创作和编排。这意味着群众舞蹈是一种真正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舞蹈形式。

二、群众舞蹈编排原则

(一)密切联系生活

群众舞蹈的创作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表现生活题材的独特性。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立足于生活,从中寻找表演的素材,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灵感。群体舞蹈同样需要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并将生活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群众舞蹈本质上就是从群众中产生的,因此,群众舞蹈创作人员要善于从生活中收集大量的素材并进行筛选,将其应用于舞蹈创作中。同时群众舞蹈的编创人员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从平凡生活中找到不平凡的点,找到既能符合当今时代需求又能与众不同的题材,才能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

(二)把握选题的群众性

与普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的编排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其演出主体和观众都是广大人民,因此要把握好选题的群众性是群众舞蹈编排的首要标准。一部成功的群众舞蹈作品应该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是人们熟悉的。它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让人们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所选的题材应当是人们接触或了解到的,而不是那些高深难懂的题材。因此,群众舞蹈的创作者需要对人民群众的需求有深刻的认识,并结合人民群众的生活背景、知识水平、审美情趣等因素,选择具有群众性和通俗性的现实生活题材。

(三)舞蹈形式的地域性

我国地域辽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很多地域受到地域特点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特色。因此,在进行群众舞蹈编排时,需要注重形式和风格上的地域性,突出各地区文化的个性特征,这是促进群众舞蹈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举例来说,在杭州市临安区群众舞蹈比赛中,各社区和乡镇的群众舞蹈展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比如,太湖源镇上演了现代群众舞蹈《永远的守望》,富阳富春街道上演了现代群众舞蹈《红色记忆——微山湖》,还有《山核桃丰收了》等节目。群众舞蹈的成熟和地区性是群众舞蹈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群众舞蹈编导必须创作出易于学习且能够反映当地特点的作品,这样才能使群众舞蹈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进一步推动群众舞蹈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三、文化交融下群众舞蹈创作编排策略

(一)编排主题明确、层次鲜明

在进行群众舞蹈的创作和编排时,必须首先对舞蹈作品的主题有清晰的认识,这是群众舞蹈创作和编排的核心。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舞蹈作品的内容会过于分散,缺乏侧重点,难以精确地表达内容和传递情感。主题可以理解为舞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舞蹈来传达和表达什么。在选题时,要考虑群众舞蹈的特点并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舞蹈的主题,舞者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舞蹈,以传达特定的思想或情感。这其中包括表演性质的舞蹈类型,也可以针对特定的舞蹈类型进行创作。特别是在情绪表达上,要遵循情感表达的规律,合理地编排舞蹈动作,通过层次感来实现情绪的传达。例如,可以使用情感由悲到喜、由弱到强等编排手法来表达主题。通过这样有层次感的舞蹈编排,观众可以在观看群体舞蹈时,深切感受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从而增强群体舞蹈作品的感染力。

(二)注重舞蹈选材的合理

在进行群众舞蹈的创作和编排时,必须重视内容本身,确保选题的科学性,结合群众舞蹈的特点,使广大群众在学习群众舞蹈的同时体会到乐趣。因此,在选择群众舞蹈材料时,应深入群众生活,从他们的习惯、生活方式和风俗文化中选择素材,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让群众舞蹈更接近人民的生活,更易于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创作与编导人员,应深入群众生活,深刻体会群众的生活习惯,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素材,结合群众艺术审美元素,利用艺术处理手段进行创作与编排。在选择舞蹈创作素材时,要综合选择舞蹈艺术元素,使群众舞蹈具备地方特色,激发人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此外,融合传统文化也很重要。群众舞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其文化内涵,推动其高效发展,应注重选择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舞蹈题材,以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艺术文化。在群众舞蹈的创作和编排中,音乐的选材也十分重要。选择亲民、有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音乐,对群众舞蹈的呈现效果有很大帮助。因此,创作和编导人员需要深刻了解群众的审美特征,选择群众熟悉的音乐素材,以便让群众舞蹈更好地被人们接受。

(三)结合群众基础进行群众舞蹈的创作编排

群众舞蹈是一种建立在人民生活基础之上的舞蹈,它的发展是面向大众的。大多数参与者没有受过专业舞蹈训练,身体协调性不强,因此为了增强群众舞蹈的参与度,需要根据群众舞蹈的特点进行创作和编排。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中,要考虑群众的身体素质、舞蹈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素。过去的经验表明,在舞蹈的创作和编排过程中,有时舞步难以掌握,影响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导致观众数量逐渐减少。因此,为了在兼顾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提高群众舞蹈的整体艺术效果,应根据群众舞蹈的特点和价值,编写相对简单的舞蹈动作,动作不宜过于烦琐,也不宜过多。而是应该提炼出两到三组主题动作,再加上丰富的队形变化,在不同的队形中或者是利用方向的变化可以将主题动作反复使用,这样既方便普通大众学习,也更方便他们记忆动作。因为没有舞蹈基础,普通大众在做动作时缺少一定的美感,那么编排者也可以借用一些舞蹈道具,例如长绸、扇子、手帕、铃鼓等,这样既可以解决普通大众舞姿的问题,也能让舞蹈更具美感。同时,舞蹈的音乐选择也很重要,要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节奏感强,这样人们学起来才能找到音乐中的节奏,进而跳出舞蹈的韵律来。专业群众舞蹈编导在编导舞蹈动作时可以与相关群体进行讨论和交流,群众对舞蹈动作编排的意见也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创编出受群众欢迎的舞蹈。大众的参与是大众舞蹈发展的关键,也可以提升大众的艺术文化内涵和知识。群众舞蹈的创作与编排应让它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同,只有得到认同,大众舞蹈才能传播与发展。基于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表达舞蹈的内容、传达思想并提高艺术的审美价值,使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结语

在现今文化交融的背景下,群众舞蹈的编排变得更具挑战性,同时也蕴含更多的机遇。通过对群众舞蹈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舞蹈编排中不仅要编出既有艺术性又有美感且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还要充分考虑参与者的舞蹈基础和身体素质,并编排相对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增强群众的参与度。这一创新性的编排方法为群众舞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专业群众舞蹈编导与相关群体的讨论与交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与参与者的合作,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创编出受广大群众欢迎的舞蹈作品。这一过程不仅推动了群众舞蹈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舞蹈艺术的传播与创新。群众舞蹈的编排不仅要追求观赏效果,更应该注重大众参与的程度。只有让群众真正参与其中,让舞蹈为他们所接受和认同,群众舞蹈才能在社会中传播与发展。因此,大众舞蹈的编排与创作应当注重群众的需求和态度,同时提高大众的艺术文化内涵和知识水平。

综上所述,文化交融背景下的群众舞蹈编排需要在尊重群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舞蹈基础和身体素质,编排相对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实现大众参与度的提升和观赏性的提高。同时,与专业编导和群众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和期望。只有让群众的参与程度提升,大众舞蹈才能真正得以传播与发展,从而更好地传达舞蹈的内容、思想与艺术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大众舞蹈动作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我和舞蹈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