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李安电影

2023-11-15田非凡

名家名作 2023年18期
关键词:李安家庭传统

田非凡

李安成长在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中,中国文化给予他温雅沉静的传统思想,西方文化又赋予其坦率直接的表达形式,他的电影兼具中西方两方审美文化特征,艺术性与商业性完美融合,成功叩响了好莱坞大门。当今时代,全球化发展迅速,各国竞相进行文化输出,作为好莱坞少有的东方视角,李安的电影依然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李安电影的艺术风格

(一)冲突下的平衡

东西文化差异在全球化、多元化的大趋势下早已显现, 作为一个擅长中西合璧的导演, 李安的影片体现了他独到的见解,其电影本身也都蕴含着冲突下的平衡。

以“家庭三部曲”为例,三部作品均采用中国家庭伦理道德观与全球文化大环境的冲突来反映人物自身或之间的矛盾,这种环境使人物角色变得渺小,压抑精神和心理欲望的同时也在极力摆脱一张无形大网的控制。影片结局看似圆满,但并非中国式“大团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也不能真正摆脱家庭伦理道德观和文化冲突的禁锢,而是在暴风雨后找到新的自我,实现冲突下的新平衡。《推手》片尾老朱搬出了儿子家,双方生活重归平静,在子女撮合后,老朱与陈太的关系最终维持了微妙的和谐,众人的关系从不断的冲突中形成了新的平衡,只是这样的平衡仍然存在着约束和压抑,矛盾并未消解。《喜宴》更能体现李安处理“中和”的高明之处,他让每个人物都置身矛盾中,伟同的父母在知道真相后没有全盘反对,只坚持延续香火的要求,伟同也认同了传宗接代的责任,双方各退一步,虽不圆满,但退让和妥协让这个家庭在新平衡下继续前行。《饮食男女》里的传统家庭结构在现代文化的冲突中被瓦解,每个角色的个性追求都最大限度地被张扬,最后又寻找到新的平衡。

“中和”是最传统、最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之一,“中”的意义为刚柔相济,“和”主指和谐、调和。“中和”是中国儒家学派对人生道德哲理的追求,是中国人一直遵循的处世之道,中国导演李安深谙其道,他在电影中运用中和的智慧巧妙地化解了人际关系里尖锐的矛盾,让每个人在磨合中重新找到位置,达到人际平衡态。

(二)多元化背景下的东方文化意识

李安的电影带有浓厚的中国气息,电影的基调和视角大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突破口,这一点在李安前期作品中尤为明显。例如“家庭三部曲”,李安以某种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口,如太极、中式婚俗、中国饮食文化,他将这些文化自觉与文化感受置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困境中,探讨无法调和的文化差异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这样的巧思帮助李安打通了国内外市场,一方面,中国观众基于本土文化体验,在受到文化隔阂的直接冲击的同时,能深刻理解电影中所表达的真正内核;另一方面,西方观众从影片中领略了东方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观念在普世的情感中更容易被体会。

《理智与情感》虽受题材限制,但原著的英国古典风情与东方儒道思想不约而和,李安充分发挥了用东方审美视角诠释西方文化的审美趣味,将原著的艺术精神发挥到极致。此后,李安一直探索东方审美视角与西方表达方式的融合,直到2000 年的《卧虎藏龙》,李安凭借神秘的中国江湖与传统儒道教思想,和西方表达方式的精准拿捏,征服了好莱坞。接下来的几部电影,李安找到了东方文化与西方审美趣味完美中和的切入点,到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西文化交融的丰富暗喻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全体观众共赏的审美趣味,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与跨语境的审美范式。

二、李安电影的东方元素

(一)中国传统家庭关系

李安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有关于家庭的表达:“家庭三部曲”以中国传统家庭道德伦理为题材,《理智与情感》和《冰风暴》的故事发生在西方家庭,《卧虎藏龙》中的玉府是传统的父权制家族,《绿巨人》里班纳父子间的戏份占比不小,《制造伍德斯托克》的中心是家庭关系的变化而非音乐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描述了派在父权制家庭中的生活。

中国人重视家庭,从原始社会部落,到封建社会大家族,几千年的父系氏族生活让传统家庭观在中国人心中扎根,即使当代社会逐步向小家庭发展,中国人仍是最注重家庭“团圆”的民族。家庭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关系之一,相比西方家庭,中国家庭中的成员联系更加密切也更容易擦出火花。所以中国人很擅长处理家庭内部关系,儒家的处理方案是大家各司其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面对矛盾冲突时各退一步,尽量内部消化,相互平衡。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责任被放大,个人欲望被淡化,对圆满、和谐的要求使个人需求在大方向上必须保持基本一致,家庭成员之间维系着微妙的平衡感。比如《喜宴》里的父亲,他被传统所缚不得已选择结婚生子,但体验过这种压抑后,他仍然选择将传宗接代的“责任”强加给伟同,而伟同在留住爱人的同时也愿意延续香火,这都是对传统赋予的家庭责任的妥协。《喜宴》结尾父亲说“我也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家庭观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当传统固化在血液中时,没有人能真正懂得,虽然一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也可以各过各的生活,但从心里产生的顾及才是家庭的意义。

李安对家庭的瓦解、调试与重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的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家”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家庭概念。李安早期的电影试图在传统和现代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找到一个突破口,并把自己的电影打造成一个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因此在他的电影中家庭意味着多元文化中本土文化的立足点。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故事发展柔情似水,看似简单的家庭琐事、生活细节,但实际上却是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深刻揭示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观念通过自我调节、分解重构,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平衡、融合与发展。不管在什么样的文化下,家庭都是较核心且难表达的主题,它定义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色。家庭和父权制都不是中国特有的,不管什么观众,都有自己的家庭,对父权制不会一概不知,李安体会最深的东西也必然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他镜头下中国式的离散聚合,其实上是一种改良,加入了西方个人主义的成分,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弹性,这样的冲突在李安的电影中神奇地保留了温暖的内核。

(二)东方儒道文化的思想内核

不管是以东方家庭为题材的“家庭三部曲”,还是完全发生在西方的《冰风暴》等故事,哪怕是超级英雄片《绿巨人》,李安的电影都始终没有脱离东方儒道思想的精神内核。

李安的电影中出现过很多极具东方色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推手》的太极、书法,《喜宴》的婚俗,《饮食男女》的中餐,《卧虎藏龙》的功夫,《色戒》的旗袍、麻将等,这些典型的传统文化已然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符号”。近年来,不仅中国影视行业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海外影视行业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添加中国元素成为他们吸引观众的手段。但这些所谓的中国风往往只是浮于表面,例如2020 年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在中国上映时票房并不乐观,观众对电影主打的中国元素并不买账;国内以《后浪》为代表的用传统文化做噱头的影视作品也遭到观众的强烈抵制。这些中国元素在作品中都只是表面功夫,仅作为形式符号出现,不服务于作品内容,不能真正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与剧本进行结合,这样的中国元素运用再多也只是一个浅显的符号。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深厚感,要在商业片中体现出来并不容易,但是李安做到了。《推手》中他用太极推手引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推手讲求用力量化解攻击以维持自身平衡,这是老朱练习太极的宗旨,是中国人独特的处世之道,是儒道思想“中和”的观念,也是电影的真正内涵,《推手》其实就是一家人在家庭矛盾前化解冲突建立新平衡的故事,李安将“推手”原则由表及里地贯穿在电影中,让人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武侠片是中国电影最独特的类型,李安前期作品虽几次提名奥斯卡,但第一次为他捧回小金人的是《卧虎藏龙》,中国武侠电影从此在世界影坛上声名鹊起。李安在这部影片中着力塑造人性与人生百态,相比剑影刀光的江湖,肝胆侠义的情怀才是中国人身上真正的东方美学。中国的武侠片归根结底是中国人追求儒家思想中“善”的浪漫主义,是几千年自我修养而达成的仁者之心。中国儒家思想中包含仁、义、礼、智、信、忠、孝等丰富的要素,江湖人士提倡的正是这种“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修身之道。《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为师父报仇重出江湖是对师父的“忠”,他爱俞秀莲却不明说是对兄弟的“义”,忠义两全让李慕白这个角色变得立体和丰满,充分体现了儒道文化的精神美学,二者相辅相成,将中国传统儒道文化思想的特色内核完美呈现。

李安电影在塑造人物上有两个元素始终如一,那就是含蓄内敛的人物性格和挣扎的人物内心,而这些都来自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李安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东方物质文化思想内核的精准把握,这使其区别于其他“中国元素电影”,在中外市场上大获全胜。

三、李安电影的中西文化对立

(一)东方的性压抑与西方的开放思想

李安的电影毫不避讳对性的表现,性本身不该是谈其色变的事情,导致其在国内多数影视中只能以玩笑或恶搞形式出现的原因是几千年的性压抑思想。《喜宴》中的婚礼以一种象征意义出现,这场中式喜宴更像是一种群体聚会的借口,只有这时才能释放平日不能满足的性压抑,日常生活中无礼的事情在婚礼上都是“合理”的,疯狂程度让思想开放的西方人都大为不解。中国人对性讳莫如深,但西方则相反,他们对性的表达更直白。《冰风暴》讲述水门事件后,美国长期以来的压抑情绪空前大爆发,性释放成为一种解脱,片中人物间的关系几乎都是通过性来建立的,但观众对此并不会有太多的想法,在潜意识里西方性开放的观念先入为主,而同样是以性行为建立人物关系的《色戒》,因时代背景的改变,观众对此的解读也有了更复杂的着力点。

单纯的欲望发泄不能成就一部电影,宣泄背后的情感联结才是电影最核心的单元。李安在性的东西差异上进行突破,使二者融合,观众在体验和谐美的同时,也进入了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文明时代。性寓于情,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能接收到电影中更深层次的意蕴,这才是性压抑下更重要的开放追求。

(二)家庭观与女性独立意识

性探究的同时,李安镜头下的女性独立意识也慢慢觉醒。长久的父系氏族文化赋予了女人额外的家庭责任,这并不仅局限于中国,只是西方女性较早开始了对平等和自我的追求,基于此背景,李安电影中有不少女性角色都具有独立意识。

近年来,“独立女性”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热点话题,国内涌现出一批“大女主”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很多作品中,家庭与独立被割裂开来,更显悬浮,而李安对“女性主义”的探讨建立在家庭责任之上。《喜宴》中伟同母亲羡慕新时代的女孩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有自己的主张和前途,不必靠男人,是另外一种出路,可见在社会意识形态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家庭模式下的家庭妇女同样会对独立做出思考和向往;但母亲也表示女人毕竟是女人,丈夫和孩子还是最重要的,家庭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传统家庭观仍束缚着她,处在家庭和独立的矛盾中,这样的矛盾让母亲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冰风暴》中艾琳娜在图书馆时镜头扫过一些书籍,其中不乏《自由女人》《个性发展》《自我笔记》《迷人的女子力》这样的女性文学,艾琳娜想追求自由解放,但内心保守,没有走出家庭的勇气,在一系列事情过后选择回归家庭。伟同母亲会羡慕年轻的薇薇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但自由选择的反面是巨大的不确定性,婚姻家庭是枷锁,但也是护城河。当然,李安电影中也有极力追随内心的女性角色,比如《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叛逆又随性的玉娇龙代表一种性别压抑,但最终她意识到绝对的自由和完全的独立是不存在的。

四、结语

李安的电影也经历了从简约淳朴到视效奇观的过程,但不同的是,他没有在追求技术和视觉效果的过程中迷失,而是回归剧情,再次升华,让艺术片和商业片完美融合。能做到视觉享受和思想内涵的相得益彰,李安抓住了最根本的一点——情感,情感是最不分国界、种族、性别的,是不管在哪种文化语境下都能够触动人心的东西。情感是李安电影的核心要素,他让观众在一层层揭开文化的外表后,看到人类真实相通的感情,李安对情感的关注是电影捕获人心的关键。李安曾表达过对未来拍摄喜剧片的态度:喜感可以做,但一定要讲出个什么道理。在电影背后有所思,能体会人间情感,这才是李安作为电影人的追求,情感的共通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壁垒,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闪烁着动人的光彩,正因如此,李安的电影才能具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让全世界观众共同欣赏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李安家庭传统
青梅竹马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家庭“煮”夫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