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空间考:福特时代的马厩和驶向郊区的私人生活
2023-11-14陈飞樾
陈飞樾
李雅伦
私家车库空间承装了一部20 世纪的美国住宅和城市发展史。它常出现在20 世纪中叶的海报上,兜售在当时令人向往的标准中产生活图像—体面的男性上班族驾驶着福特,缓缓经过社区的双行车道,在绿荫遮蔽下驶入自家车道。这是一个入口,也是一个重要的过渡空间,它预示居住者从外复内,从城市回归家庭,从工业的速度中停歇下来,返回人体的休憩节奏。
一、车库空间:从室外到室内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他将汽车抬高到了古希腊神庙的地位,试图说明建筑需要跟上工业化的脚步,号召建筑学的技术革新。①在萨伏伊别墅中,著名的“架空底层”(Piloti)为住户提供了停车的空间。另外,底层的弧墙正是按照汽车转弯半径来计算设计的(图1)。可以说,在柯布西耶革命性的设计中,底层平面的形态很大程度上围绕着汽车而非人体(图2~图5)。这个现代建筑正典的入户体验诠释了—从车到人,从车道到车库,再通过坡道(ramp)到房间的状态切换。这是一个逐渐变慢,从机器回到人的身体、速度和尺度的过程,漫步式(promenade)的建筑体验最终结束在屋顶花园上面向自然的窗景。②这样讲来,萨伏伊别墅从底层到屋顶的逐步上升,是机器到人再到自然的转换。
图1: 从车道驶向萨伏伊别墅
图2: 萨伏伊别墅的平面
图3: 萨伏伊别墅架空的底层供车辆转弯的车道
图4: 萨伏伊别墅进入车库的部分(车库门在照片中是关闭状态)
图5: 萨伏伊别墅的车库(目前用于短片放映)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所设计的罗比之家(Frederick C.Robie House,图6)位于芝加哥,在建成时间上要更早于萨伏伊别墅。这栋住宅的设计理念使后来在美国已经模式化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业主开车进入自家的住宅,在车库里停好车,直接就已经完成了入户的动作。如果说卧室是供人栖息的房间,那么车库则是供车栖息的房间。当住宅同时容纳着身体与机器,车库让住宅变成了“赛博格房子”(cyborg house)。罗比之家可以被视作是美国郊区住宅的原型。
图6: 罗比之家
柯布西耶和赖特极具开创性的设计直至1950 年代才在美国和其他地区广泛普及。虽然这两位建筑大师都拥抱了工业化带给家庭生活的全新可能,但私家车库还未在这些富有前瞻性的范式建成的年代大规模地推向市场。在《车库的室内化》(Domestication of the Garage)一文中,作者J.B.杰克逊(J.B.Jackson)追溯了车库进入住宅的过程,试图说明车库的室内化并非建筑师的功劳,而是一整套生产、消费、社会结构和家庭生活在20 世纪发生转向的结果。在20 世纪初,汽车是有钱人造价高昂的玩具和收藏,它们通常由专职司机(chauffeur)来驾驶和保养。此时英文中“garage”一词亦尚未大众化,更多的用词是“stable” 或者“coach house”,直译是“马厩”或“车马房”。这个空间确也沿袭了传统庄园中的马厩类型,通常是被放置于住宅后院的独栋房屋。同样,专职司机也就住在车库上方的房间里。对杰克逊而言,这一阶段是“浪漫主义的车库”(romantic garage)。彼时,坐在汽车后座上兜风是仅有极少数人能体验的奢侈享受。事实上,饱有前瞻性的萨伏伊别墅和罗比住宅即使早于市场数十年就把车库和建筑主体部分一体化了,两位建筑师仍在车库旁安排有专职司机的住宿房间。
随着汽车的量产,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开始使用汽车,需求的产生促使一种可移动的预制“实用车库”(practical garage)快速得到普及,“实用车库”是仅比汽车大一点的房间,被放在靠近车道的后院,除了停车没有其他用处。直到二战后,车库空间才真正地进入住宅,它不仅与住宅共用外墙,而且完全地成为住宅的一部分。这种“家庭车库”(family garage)即今天常见的私家车库(private garage),是郊区住宅的重要部件,不仅是停车空间,还成了比前门更主要的入口和过渡空间(threshold)。③这个可被视为“阈”的房间衔接两个系统—一面是城市的公共道路和交通系统,一面是住宅的室内,即家居管理系统。在时间的维度上,汽车和私家车库似乎界定了现代与前现代的边界,反映且塑造了郊区(suburb)、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时代。这个空间自身的室内化也承载了生活方式的室内化,昭示私人生活的兴起。汽车通过卷帘门进入车库后,主人会通过车库内的门进入储物间(mudroom),然后进入客厅或厨房。而这种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特性也使车库成为住宅中的一种异质空间—裸露的水泥地和毫无粉饰的墙面展现出一种粗粝的质感。它也不像其他房间一样布满了既定功能的家具,而是被堆满了在家宅中其他位置“无处安放”的修理工具、冰柜、洗衣机、雪具、充气儿童泳池等家用电器和娱乐设施。而当汽车开出后,它也成为住宅中少见的“空白”(void)。
二、车库文化:男性特质与创业神话
车库是形塑美国家庭生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力量。在1999 年的电影《美国丽人》中,凯文·史派西饰演的角色在自家车库里健身(图7)。④电影中呈现了郊区车库真实的状貌:这里面放着健身器材,一些木工的器械,或者是可移动的篮筐和其他体育用具。这是一个常见的文化图像—车库属于男人。美国郊区住宅的房间很多时候是有明确性别指向(gendering)的:厨房属于主妇,车库属于丈夫。这种二元分划巩固着父权体系。出现这样的性别划归,首先因为外出和汽车常被认为是属于男人的(masculine)。在1950年以前,开车,或者说更广泛意义上机械的、工程类的事物都被划入男性的范畴。
图7: 凯文·史派西饰演的角色在自家车库里健身
一些家庭的木工制作通常也发生在车库,后者进而发展成“创客空间”(maker’s space),这也与创造和创业联系起来(图8)。首先,在现代主义主导的城市规划中,工厂、办公室等生产空间与居住区相隔甚远,工作从居住环境中被剥离出来。因此,当车库作为“异质空间”出现在住宅中时,它成为了再生产(reproduction)场所中可以便于生产(production)之处,内部性(interiority)当中显露了相对的外部性(exteriority)的地方,居住的静息(idleness)中被允许存有相对强的动态(dynamism)的位置。同时,作为一种“空白”(void),它允许通常意义上家庭生活以外的活动可以在这里写入。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中“创业”可以用“venture”一词来指代,后者同样有“冒险”“探险”的意思。对于家居的室内环境来说,车库或许也隐喻了这种“外出”。不乏这样的例证。事实上,“车库初创”(garage startups)已经成了专门的一个名词。许多美国的巨头,包括苹果、亚马逊、迪士尼等,都诞生于车库。这是一个孕育创业神话的空间,一个尤其充满创造性的魔力的空间,远不只是一个通勤工具存储的地方或者入户的过渡场所。⑤根据《圣经》,耶稣诞生于马厩。这形成了一项奇妙的对应:资本主义的神话同样诞生于这个现代社会、福特主义(及其后)时代的马厩。只是这个在车库中诞生的充满魔力的“新美国梦”显然大多与女性无关,与在种族隔离的政策下无法拥有郊区住宅的低收入人群和有色人种无关。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指出,车库不仅仅是孕育资本主义神话的地方,它也成为了储存它、容纳它的场所。郊区住宅中的车库常常也被视为一个巨大的储藏间,其中堆积着无用物什的场所,里面满是拆过就放在一边的礼品,弃之可惜的商品,疏于清理的过期品。这个似乎总还能装下更多的空间,在必要的时候也化身一个消费主义的神龛(图9)。
图8: 2015 年的电影《大空头》中,两个年轻人,查理和杰米,在车库里成立了“康沃尔资本”(Cornwell Capital),靠他们对于美国住房市场的敏锐判断进行小额的投资和对赌,因为颇有洞见,得以以小博大,从很小的本金开始,赚了数千万美金。这代表了典型的“车库初创“叙事:从很小的初始资金开始,白手起家成长为巨头
图9: 1963 年由英国人拍的9 分钟短片《汽车疯 2000》提供了对于汽车文化的一次充满想象力和讽喻性的描绘。现代工业革命的科技带来的自动化和量产,滋养了人类越来越膨胀的野心和欲望。汽车也正是其中一项颇具代表性的商品。这个原本发明出来为了方便人们出行的东西最终反而造成了拥挤和堵塞。在短片中,人们对机器的欲望越发极端和病态—人们想要越来越快、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车,一辆车上班时候开,一辆车外出旅行的时候开,一辆车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开……最终,整个世界被无穷无尽的车辆塞满
三、郊区:朝向一种私人生活
车库同样也扮演着现代城市中重要的角色;美国的郊区住宅区域就是以车为中心的。建筑并不是塑造形态的首要力量,相反,车道扮演了脊柱似的的作用,串联组织起其他部分。人们入户的空间不是门廊或者阶梯,而是缓缓向上的车道和车库。步行道的宽度往往被挤压,甚至很多时候,在这些区域看得到许多运行或停泊中的车辆,但行人完全缺席。这不像是人的社区,而像是一个车的社区(图10)。
图10: 以郊区生活为背景的美国电影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车辆满目,行人却是缺席的
不过,私家汽车的规模化并不是一开始就与城市蔓生和郊区化的浪潮捆绑在一起。最初它被作为城市现象被注意和考虑—增多的机动车带来了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譬如,洛杉矶曾在1920 年颁布禁止白天在市中心路边停车的禁令,但很快就因为司机和店主的反对而废除。⑥面对这个日益扩大的棘手新问题,政府及商业力量、建筑师和规划者并不是一开始就一同构想低密度的郊区和无数置入家宅的私人车位。在20 世纪初,城市中的公共停车楼开始出现,它们兼备了汽修厂和加油站的功能,甚至成为了司机们的社交场所。建筑师也构想过一些如办公大楼一样的大型公共停车场。⑦也就是说,私家车带来的文化同样可以指向城市内的公共生活。
后来几乎彰示着“美国性”的经典图像—一片漫无边际的郊区大房子—其实开端于中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伦敦。18、19 世纪,前所未有的增长伴随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工业的效率提升既极大地增长了生产的总和,加速了财富的积累,也同时极大地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兴旺、密集、嘈杂、未作分区的城市生活同样累积了大量城市居民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居住混杂着生产和商业,不同阶层的人也常常占据着同一个城市区域。郊区住宅萌发于这样的历史语境。这是一个即兴、逐步、市场主导的过程。
《布尔乔亚的乌托邦》(Bourgeois Utopias)的作者罗伯特·菲什曼(Robert Fishman)所勾勒的历史叙事尤其强调了三股力量。⑧其一,开发商进行“土地投机”(land speculation)。城市核心区域的建设完善,市场成熟,土地价格高昂,没有太多上涨的空间,而郊外的土地便宜,将其开发成住宅并且吸引人来这里买房,可以迅速提升其价值。其二,“风景如画”(picturesque)学说的流行。对于习惯了嘈杂脏乱的城市生活的居民来说,风景宜人、空气清新、宽敞安静的房子有巨大的吸引力。城市的增长造成了城市病,于是反城市的、去城市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对城市化的必要抵抗或者说恰时出现的调和力量。而正是这种”反大都市“的情感构境指导了资本涌向郊外,促进了郊区化的建设,因之事实上进一步扩大了都市的边界。其三,“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概念的出现与流行。现代城市促使三代乃至四代人共同生活的大家族或者宗族崩解为更高流动性、高度原子化的组织形态,这一点早在路易斯·沃斯的《都市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中已有论述。沃斯认为乡村当中家族所承担的社会功用其实已经转移给了企业化的大机构和组织,大家族自然在城市化中被淘汰。⑨这一点的后果则是,相比自成一片天地、拥有内部生态的大家族,“核心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楚。而这样的社会关系也需要一个边界清楚、功能清晰的空间相配合,以抵抗工作和城市其他元素的侵扰,此时,郊区住宅就成了一个恰时出现的解法。现代城市经典的分离出现了—市区是动态的、吵闹的工作和生产,郊外是宁静而古老的家庭生活。在很多时候它来源于一种被有目的建构的、被大肆宣传的住房景观。
不应低估郊区住宅的兴起对于现代城市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且深远。不过,在“suburb”从英国进入美国并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城市形态过程中,“郊区”本身以及其与城市的关系实际上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美国的语境下,“郊区”或者“郊外”这样的用词本身或许就是武断的。特别是中部与西部的城市,城市的发展以蔓生(sprawl)为特征,这些区域铺展大面积均质而低密度的居住区,而缺乏传统意义上密集、发达的城市中心,一如“洛杉矶学派”所描画。⑩当整个城市都是所谓“郊区”,那么它也自动消解了自身的定义。所以,对于菲什曼而言,美国的郊区化实则是真正“市郊”的消失;他选择把美国的郊区定义为一种新型城市—“技术郊区”(technoburb),强调美国的信息与科技产业对城市生长的决定性作用。⑪与之相似,科幻小说家H.G.威尔斯同样认为,创造大都市的技术力量正在通过复杂的铁路网络,反过来摧毁它自身,电力和电话网络消除了中心位置的优势。⑫“城市地区”将成为 “一系列村庄,小型住宅和工厂坐落在空旷的田野上,但通过高速铁路运输连接到该地区的任何其他点。”这种城市的产生似乎完全是技术革新和资本运作的自然成果。同样,赖特在他著名的“广亩城市”(Broadacre City)中,设计的也正是一个基于高速公路网络在乡村中无限扩散的城市。当住宅向郊区和乡村转移时,工作区域也将逐渐转移出市中心,为这个新型的“技术郊区”提供就业。
去中心化的城市和更少拥堵与摩擦的生活,一切看似是美好的乌托邦式图景,然而,美国的郊区化实际上产生了严重的阶级、种族隔离和性别不平等问题。在20 世纪五十年代,通常只有有工作或资产的白人男性购房可以获得政府的贷款支持,低收入家庭、单身女性以及其他种族的家庭都被剥夺了拥有郊区房产的可能。也因此,看似去中心化的美国郊区实际发展成了一个只有中产阶级白人的极为单一的社会。与此同时,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FHA)规定,封闭式车库是抵押担保的先决条件。⑬也就是说,贷款置业必须要选择配备有私家车库的房产。这些政策叠加在一起,以一种几乎遮蔽所有其他选项的方式,塑造了单调扩张的同质化建筑和社区肌理。这些被创造的需求与被创造出来达成需求的手段,形成合力,助推 “郊区化”并把车库指向一个更宏观的,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向:从多样到单一,从混合到同质,从社区到个人。
郊区化的成熟,让传统意义上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市中心变得陈旧。郊外住宅区并非没有聚集场所或者具有一定中心性的空间,教堂、购物商场和体育馆都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承载郊区居民的集会活动或者集中消费。但这些空间容纳的是邻近家庭们某种固有节律的来回轨迹,以及潮汐式的集合和分散,与传统城市的中心迥然不同。如果说公共空间是异质的、多样的个体形成交往的地方,这些郊区的聚集处承载的却是相似阶层、背景和种族的人群的同质化活动。
车库作为接口让人可以更加迅速且无缝地进入家宅,而没有传统的“登堂入室”的仪式性行为。从前,从城市进入私人空间,门廊是一个中间地带,可供邻居在这里进行一定程度的交往,而车库的诞生创造了“超个人主义”(hyperindividualism)。因为这种新的、机械的、现代的、顺畅的、免于摩擦的入户方式,个人可以直接从一个室内(车辆的内部)到达另一个室内(住宅的室内),大量减少了真正暴露在公共场域的时间,也减少了与邻里间发生邂逅与即兴交往的可能。如同一根塑封包裹紧密的管线,直接接入一个适配的插座—私家车开往大型购物超市,再开回自家车库,将家庭生活需要的生活资料输送其中,这种自我封闭的体系使得家庭与社区的联系大大减弱。郊区住宅在美国壮大起来,形成一个时代的代表性图景,这是新大陆上新教伦理、资本主义、自恋文化的完美结合。事实上,著名的城市学者芒福德就在《城市的文化》(The Culture of Cities)一书里已有一项经典论述。这位学者把郊区住宅称为:“过私人生活的集体尝试(a collective attempt to lead a private life)⑭”。
四、结语
建筑从后维多利亚时期到“现代”的转向深受工业化的影响。柯布西耶及赖特所设计的萨伏伊别墅和罗比住宅为后世的现代住宅做法提供了正典式的范式,而这两个建筑恰恰都提供了车库空间,并在平面上为居住者开车驶回家宅的路径做了具体的想象。可以看到,欧美郊区住宅中的私家车库,在今天已经是居住者入户的关键空间,扮演了从室外到室内的过渡。而它自身作为一种建筑类型的历史演变过程,事实上也经历了从室外到室内的转化。从早期住宅后院的独栋房屋,到预制的靠近车道的车库,再到与家宅共用外墙的家庭车库,这个空间折射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私家车平民化的过程。它被有意识地建构,并和普通中产的日常起居外出逐步无缝连接在一起。
相比于家宅中遮蔽身体的房间,用以存放机械的车库表达出质地上的相对的粗硬。因其相对宽敞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其中的物件和家具不需要被过于精细地组织和收纳,这个空间在许多家庭中扮演了储物室的功能。车库和地下室一同,存放消费主义时代中被创造的需求—那些弃之不用或者用后即弃的商品。另外,因为和自动机器及外部性联系在一起,车库往往被视为是男性的空间。“车库初创”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这种性别分划的体现。企业家文化同样代表了驶向外部世界的冒险,这种朝向外部的英雄主义叙事往往将男性作为主体。
在城市尺度上来看,私家车库作为建筑部件的形成和普及与郊区化紧密捆绑在一起。在学者菲什曼的考查中,郊区住宅最早成型于英国。18 世纪末期、19 世纪初,城市中的财富快速积累,但贫富差距增大、阶级摩擦增多,这时,郊区化成为了资本所找到的一种成功的空间化策略:郊区低价相对低的“土地投机”是可操作、易运转的商业模式,“风景如画”学说在有意或无意间推广和传播了郊外的怡人环境,而家庭规模的缩小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也促使郊外住宅这种与城市外部有清晰边界的房产成为恰逢其时的产品。
但不管从建筑空间、文化,还是城市史的视角来分析,这种试图建构某种居住乌托邦的郊区实际上创造的是过度单一化和同质化的环境,其开发、购置与社群营造以白人男性为绝对主体,并产生了严重的种族、阶级、肤色的隔离及性别不平等问题。私家车库之所以可以被看做郊区住宅在建筑层面上的最典型元素,正是因为它使得一种无缝、无摩擦、高度室内化的生活方式变得可能。车库彰示了这种遮蔽着多元文化和公共生活的“超个人主义”。
注释
① Le Corbusier, and Frederick Etchells.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M].London: Architectural Press,1946,Page 134.
② Flora Samuel.Le Corbusier and the Architectural Promenade[M].Birkhaüser, Basel, 2010.
③ John Brinckerhoff Jackson.“The Domestication of the Garage.”In Landscape in Sight, Page 118.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7.The article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76.
④ Mendes, Sam.1999.American Beauty[M].United States: DreamWorks Distribution.
⑤ Erlanger, Ortega Govela, & Ortega Govel.(2018).Garage.The MIT Press.
⑥ Schar ff, Virginia.“Of Parking Spaces and Women’s Places: The Los Angeles Parking Ban of 1920.”NWSA Journal1, no.1.1988.Page 37-51.http://www.jstor.org/stable/4315865.
⑦ Baldwin, Ian.“Architect, Park Thyself.”Places Journal.Jan 2010.
⑧ Fishman, Robert.Bourgeois Utopias:The Rise and Fall of Suburbia[M].New York: Basic Books,1987.Page 18-72.
⑨ Wirth, Louis.“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44, No.1.Jul.1938.Page 1-24.
⑩ Dear, Michael.“Los Angeles and the Chicago S c h o o l: I n v i t a t i o n t o a D e b a t e.”C i t y a n d Community.2002.Page 11.
⑪ Fishman, Robert.Bourgeois Utopias:The Rise and Fall of Suburbia[M].New York: Basic Books,1987.Page 182.
⑫ “H.G.Wells on the Diffusion of Great Cities.”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34, no.4.2008.Page 769-75.
⑬ Massey, Douglas S., and Nancy A.Denton.“S ub ur b aniz at i o n an d S e gr e gat i o n in U.S.Metropolitan Area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4, no.3.1988.Page 592-626.
⑭ Mumford, Lewis.The Culture of Cities[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38.Page 215.
图片来源
图1:作者自摄。
图2:Archdaily。
图3~图5:作者自摄。
图6:Archphotographr。
图7:1999 年电影《美国丽人》。
图8:2015 年电影《大空头》。
图9:短片《汽车疯 2000》(Automania2000)。
图10:1990 年电影《剪刀手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