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宁油田双河西区西阳湾单元延安组油藏特征与开发方式

2023-11-14马伟徐鹏张鑫邹昌柏

石化技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砂体油井延安

马伟 徐鹏 张鑫 邹昌柏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志丹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7600

永宁油田双河西区位于陕西省志丹县双河镇,油田属典型的低渗透油田[1-2],工区面积约77.35km2,主要研究层位为延10油层。通过地质研究确定延安组油水平面分布特征,结合油藏工程论证后确定新建产能依据,在产建潜力分析的有利区部署新井,完善新井网,提高油藏动用程度及区块产量。

1 地质概况

永宁油田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内二级构造单元-伊陕斜坡的中偏南部位。该斜坡为微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由于差异压实作用,斜坡上发育大致由东向西倾没的低幅鼻隆(状)构造[3]。延10地层厚度在34.3~88.6m左右,平均值约为65.3m,发育相对稳定,厚度变化虽然大,但是横向上厚度变化不明显,主要由于高低起伏变化较快,造成研究区的局部隆起和坳陷较为发育。

2 油藏地质特征

2.1 构造特征

研究区在西倾单斜背景下,由于沉积的不均一性及成岩压实作用的差异性,延10除了发育一分布范围较大的鼻状隆起,西阳湾井区西部区域还发育了数处隆起和凹陷,这些隆起与该区延10产量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并对油藏分布起一定的控制作用,见图1。

图1 西阳湾区延10砂顶构造

2.2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

根据砂体展布图和沉积微相图,西阳湾井区延10砂体厚度30~80m,平均砂体厚度70m,砂地比0.44~0.9,平均砂地比0.78。河道砂体砂地比大于0.76,砂体厚度一般大于55m,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有两条主要河道,东部河道规模较小,发育泛滥平原微相见图2。

图2 西阳湾区延10沉积相

西部河道最发育,为甘陕-蒙陕两条古河交汇后形成的河坝沉积,规模较大,宽2200—3500m,河道砂坝厚度普遍大于50m,贯穿整个研究区,西部主河道主要沿着由北西-南东方向延伸,见图3。

图3 西阳湾区延10砂厚

2.3 储层特征

2.3.1 储层岩矿特征及孔喉特征

根据岩心观察及室内岩石薄片鉴定结果,延安组储层以中粒、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岩屑由变质岩和火成岩组成。填隙物由杂基和胶结物构成。

储层岩石的结构成熟度较高,延安组砂岩的粒度粗细变化较大,主要包括粗-中粒、中粒、细粒和粗粒。分选性中等、好或中-好。磨圆度方面,细粒级呈次棱角状,中粒以上呈次园-次棱角状。颗粒支撑方式方面,细砂级主要是线状接触。在胶结类型方面,均为孔隙式胶结[4]。

延安组具有较高的面孔率,延10砂岩面孔率平均是8%;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等。延10局部具较多的裂隙孔,占总面孔率平均为4%。

孔隙组合形式主要有粒间孔型、溶孔-粒间孔型、复合型、溶孔-微孔型等;孔喉组合类型主要有大孔巨粗喉型、中孔微细喉型、中孔中细喉型和小孔微喉型等,延安组储层孔隙半径分布主频在50-100μm区间最为突出。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可知 ,研究区延安组属于低排驱压力-中孔型。

2.3.2 储层物性

根据研究区内收集的13口井68余块岩心分析的孔隙度资料的统计,延安组储层孔隙度平均值约16.7%,渗透率平均值约18.7×10-3μm2。

研究区物性分析结果表明延安组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孔渗关系在半对数坐标图上整体呈现一定的线性相关,渗透率随孔隙度增加而增大。

2.3 油藏特征

研究区内侏罗系延10油藏边底水发育,受构造控和岩性控制作用明显,主要发育在岩性的上倾尖灭部位和构造隆起部位,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构造圈闭。延10油藏具有明显的油水界面,属于底水油藏,见图4~5。

图4 研究区顺物源油藏连通剖面

图5 研究区垂直物源油藏连通剖面

3 开发特征及动态评价

3.1 储量动用状况分析

西阳湾单元延安组含油面积13.49 km2,石油地质储量659.68×104t,储量丰度48.9×104t/km2,动用含油面积4.56km2,动用储量222.98×104t。剩余未动用含油面积8.93km2,未动用储量436.7×104t。水驱面积2.3km2,水驱控制储量112.47×104t。

3.2 油井产能分析

依据矿场统计法,通过对22口井试油试采成果数据整理,得到双河西西阳湾单元延安组油层初期平均产量为3.5t/d。

综合视流度法、地层系数回归法以及试油试采结果,研究区内各油井有效厚度,渗透率较为相近,因此预测西阳湾单元延安组油层新钻油井为3.25t/d。

4 开发部署

4.1 部署原则

坚持效益第一、充分结合当前站点分布情况及油藏的规模,优先选区油藏规模较大、区域比较集中的区块部署新井;整体部署,及时补充能量,争取同期注水;最大限度提高水驱控制储量。

4.2 部署结果

研究区含油面积内未动用储量区部署油井84口,控制井距为200m左右,预计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3.25吨,15年累计产油14.12×104t。同时利用已有井场5宗,并部署新井场22宗,见图6。

图6 研究区延10油井部署

5 结论

1)延10小层的局部范围发育一些鼻状隆起和小型背斜构造。试采成果已证实构造起伏不仅决定着油井产能,还决定油井产油、产水状况。总的来说构造高部位产纯油,随着构造部位的降低,产水量逐渐增加。

2)延10砂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有四条主要河道,东部河道规模较小,发育分流间湾。

3)延安组油藏属于低压油藏,延10油层分布主要受岩性和构造的双重因素控制,形成岩性-构造油气藏。

猜你喜欢

砂体油井延安
河流相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走进延安
砂体构型对剩余油分布控制研究—以文中油田文25东油藏为例
CO2混相驱油井产能预测方法
抽油井间抽周期的灰色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