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川常压页岩气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

2023-11-14杨远刚

石化技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小层页岩钻井

杨远刚

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华东测控分公司 江苏 扬州 225100

南川常压页岩气地处重庆市南川区、武隆区、彭水县境内。所属构造隶属于四川盆地川东南构造区川东高陡褶皱带,按照构造特征和区域可分为平桥南区、焦页10井区、东胜区块、阳春沟区块和彭水区块等。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步伐的加大,焦页10井区和东胜区块地质条件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目的层埋深变化大、地层产状变化大、高陡构造复杂等特征。为保障采气量,对优质储层钻遇率要求更高,增加了钻井施工和地质导向难度,导致部分井施工周期普遍超设计工期。

为满足南川区块复杂构造条件下钻井提速提效,整合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实施工程地质融合,打破定向、录井、地质导向、测井等单技术的局限性,深化目的层展布及地质特征研究,解决复杂构造条件下高造斜率轨迹调整频繁、工具匹配性差、设备资源信息共享难、随钻资料利用率低、地质建模精度差等问题,起到提升钻井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储层钻遇率、提升钻井时效之目的,为钻井和后期压裂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勘探开发降本增效。

1 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

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是以地质研究为基础,结合定向、录井、地质、测井等工程的专业技术优势,依托智能井场信息平台、三维地质导向系统,利用随钻测量、测井参数和岩性、钻时、气测、元素等资料,通过横向、纵向地层精细对比,实时准确识别地质目标层,形成通过定向钻井工艺引导钻头向地质目标层钻进的多学科、综合性工艺技术,以确保地质目的的实现,促进钻井的提速提效[1]。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工作思路:地质导向与钻井、定向、录井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在保证地质目的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水平段穿行层位,寻求地质甜点、工程甜点和效益甜点的“最大公约数”,及时优化轨迹,保证井眼平滑,保障钻井工程提速提效。

1.1 定向工具选型

1.1.1 定向工具类型

目前在页岩气定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工具有旋转导向、近钻头和常规焊管生产工艺(LWD)等工具,由于厂家不同,3种定向工具各具特色,各有优点和缺点[2]。其中旋转导向具有提速快、盲区小(2m)、造斜率高等优势,具有方位伽马数据,便于准确判断地层上切或下切,但费用较高,市场供应量不足;近钻头盲区较小(4~5m),但费用偏高,且达不到提速要求,无方位伽马数据,不能及时判断地层上切或下切;常规LWD工具费用较低、提速较快,但盲区大(15~18m)、无方位伽马数据,不能及时准确判断地层上切或下切。

1.1.2 定向工具选择

根据调研和实钻经验,结合工区地质情况,制定了旋转导向、近钻头和常规LWD工具选择原则。水平段定向仪器选择建议见表1。

表1 水平段定向工具选择原则

1.2 地质导向技术

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核心在于地质导向技术。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综合应用物探、钻井、定向、随钻测量、录井等多专业数据,以及综合研究成果,利用录井地质导向软件、井场综合数据远程传输技术、录井生产与管理平台,实现钻前地质建模、井场信息实时传输、入窗点卡取、地层实时分析、随钻模型调整、轨迹优化调整,有效提高水平井中靶率和储层钻遇率的技术[2]。

1.2.1 优选水平段穿行层位

区域实钻资料显示,南川常压页岩气目的层主要为①-③小层,其中五峰组厚度一般5m左右,整段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硅质、炭质页岩,小刀难刻划,岩心污手,页理发育,笔石化石发育,局部富集,发育星散状、条带状的黄铁矿;东胜区块胜页2井区五峰组顶部见20cm深灰色介壳灰岩,即:“观音桥段”。②小层厚度1m左右,岩性为灰黑色页岩,电性特征表现为自然伽马为高值尖峰状。③小层厚度4~5m,岩性为灰黑色页岩,电性特征表现为自然伽马呈高值,下部出现一高值尖峰。

平桥南区和焦页10井区五峰组存在破碎带,构造缝发育,交织呈网状,因此水平段穿行层位应避开五峰组,优先选择③小层,平桥南偶尔可穿行②小层,降低井垮、井漏风险,确保井下安全。东胜区块属于常压页岩气区块,存在高陡构造复杂多变、断裂发育、地层产状变化大等难题,结合地质、工程属性,为降低工程施工风险,优先选择②-③小层,应尽量避开五峰组。武隆区块属于低成本开发的常压页岩气区块,③小层可钻性较好,提速提效是目的,所以优先选择③小层穿行,应尽量避免轨迹在①-③小层来回穿行,对钻头的损坏较大。

1.2.2 轨迹优化调整

地质导向在实现地质目的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钻井轨迹实现,确保“打成井、打好井、打快井”,为后期完井作业提供良好井眼条件[2]。综合利用地层产状变化规律,尽量减少井斜频繁调整,降低钻井摩阻,严格控制导向轨迹,保证优质储层钻遇率。施工前收集区域邻井资料、地震资料、设计资料等,选择一口直井作为导向施工对比标准井,做好地质建模、编写地质导向施工方案。提前介入导向,持续关注层位变化,尤其是韩家店组、小河坝组和龙马溪组地层界线的变化情况,与钻井配合,及时修正井眼轨迹。造斜段实时跟踪层位变化,根据标志点计算地层倾角,预测A靶垂深,及时调整导向模型,入靶前控制造斜率<7.5°/30m,保证轨迹平滑,以小夹角入A靶;控制好入靶方式:上倾地层入上靶窗,控制下切夹角2°~3°;下倾地层入下靶窗,控制下切夹角1°~2°。水平段根据随钻资料,参考实钻计算地层视倾角及物探解释资料等,实时修正地质模型,调整井斜钻进,并结合目的层标志点控制轨迹穿行层位,确保轨迹在优质层中穿行,直至完钻。

2 现场应用效果

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南川常压页岩气推广应用的16口井中,水平段优质页岩储层的钻遇率99.64%(表2)。其中6口井使用的旋转导向,10口井使用常规LWD工具,未使用近钻头定向工具,平均机械钻速11.23m/h,平均提速21.17%。其中使用旋转导向平均机械钻速9.41m/h,平均提速16.76%;使用常规LWD工具平均12.32m/h,平均提速23.57%。

表2 南川常压页岩气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应用钻井指标对比

经过对比,在井眼条件和油基钻井液性能较好的情况下,使用常规LWD工具机械钻速、提速效果均好于旋转导向工具且钻遇率有保障。因此,在地质条件清晰,地层相对平缓的水平段建议使用常规LWD工具施工代替旋转导向工具,既能满足地质目的,又能达到提速提效,实现降本增效。

3 结束语

(1)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在施工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完善;在管理上实现了地质-工程的双向融合;在技术上实现了地质导向、钻井、录井、定向等多专业的技术融合,优选水平段穿行层位,为钻井工程提速提效创造空间,更好的为南川常压页岩气“四提”提供保障。

(2)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核心在于地质导向。通过南川常压页岩气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特性的分析、对比和实践,明确平桥南区和焦页10井区③小层为最佳穿行层段,平桥南偶尔可穿行②小层,东胜区块选择②-③小层为最佳穿行层段,武隆区块③小层为最佳穿行层段。借助数据远传、元素录井和地质导向软件,通过精细地层对比、严格控制导向轨迹,保证了优质页岩储层的钻遇率高达99.64%。

(3)应用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的钻井提速效果突出,应用井的井眼轨迹平滑,水平段机械钻速平均达11.23m/h,最高达19.63m/h,缩短了钻井周期,平均提速21.17%,为“去旋导化”钻井方式提供了参考意义,为常压页岩气低成本开发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小层页岩钻井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柴上塬区隔夹层分布特征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页岩气开发降温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
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初步估计为31万亿m3
页岩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