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2023-11-14鲁明杨淑娜何友娣胡文立
鲁明,杨淑娜,何友娣,胡文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0岁,学生。主因“头痛3周,一过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1周”于2022年1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周出现头痛,为全头部持续性胀痛,额顶部较重。入院前2周头痛加重,夜间可痛醒,自服布洛芬效果欠佳,并出现进食后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食欲缺乏、纳差。1周前,患者来我院急诊时突发意识丧失伴全身抽搐、口唇青紫,并出现小便失禁,持续5 min缓解。患者醒后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并述头痛加重。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无记忆力或认知能力下降,无肢体麻木、无力,无头晕或眩晕,无视物不清。
既往史:缺铁性贫血2年,未予特殊治疗。近2年出现月经不规律及经期延长,月经出血量增多。近1个月月经淋漓不尽,持续性阴道出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头面部、耳部感染史。患者未婚未孕,否认口服避孕药史,否认药物滥用史。
入院查体:体温36.2 ℃,血压134/78 mmHg,心率69次/分,律齐。发育正常,面色苍白,贫血貌。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定向力、记忆力正常。颈软、Kernig征阴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运动充分,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步态正常,深浅感觉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左侧Babinski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叶酸9.04 ng/mL、维生素B12422 pg/mL、Hcy 10 μmol/L、铁蛋白2.90 ng/mL、血清铁3.2 μmol/L、糖化血红蛋白5.1%;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易栓症组合、甲状腺功能正常,各项自身免疫抗体均阴性;多次凝血功能检验示除D-二聚体水平增高外,余均正常;各项副肿瘤指标和生殖激素6项均处于正常范围。患者历次血常规检验结果见表1,历次腰椎穿刺检验结果见表2。
表1 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Table 1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patient
表2 患者腰椎穿刺检验结果Table 2 Lumbar puncture results of the patient
头颅CT平扫(2022-01-13)提示左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图1A);头颅MRI平扫+增强(2022-01-13)显示大脑镰、小脑幕脑膜增厚伴强化,左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图1B~C);MRV(2022-01-13)显示左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图2A)。
图1 患者的头颅CT及MRI增强检查结果Figure 1 CT and enhanced MRI results of the patient's head
图2 患者的头颅MRV检查结果Figure 2 MRV results of the patient's head
经腹妇科超声显示子宫、双侧附件未见异常,盆腔少量积液;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盆腔CT未见明显异常;盆腔MRI平扫+增强显示子宫内膜略增厚。
诊疗经过:入院后请妇科会诊明确月经出血量过多原因,妇科建议进行刮宫及子宫内膜活检,因患者尚未婚育,故拒绝。遂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75 mg皮下注射,28 d 1次,人为停经。针对贫血,给予琥珀酸亚铁100 mg,每日2次口服,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表1)。针对高颅压及头痛,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日3~4次脱水治疗,患者头痛很快缓解,颅内压下降(表2)。针对继发性癫痫,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500 mg,每日2次口服,患者未再出现癫痫发作。针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给予低分子肝素0.6 mL皮下注射,每日2次,并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2022年2月6日复查头颅MRV显示,左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与1月13日相比血栓部分再通(图2B)。遂转外院进一步行介入治疗。
最终诊断: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缺铁性贫血
继发性头痛
继发性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继发性颅内压增高
2 讨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intra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发病率为每年3/100万~4/100万,常见于女性。CVST的病因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妊娠、产褥、女性口服避孕药、局部或全身感染、肿瘤等,有15%~20%的患者病因不明[1]。既往有文献报道,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CVST的独立危险因素[2]。
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亚急性病程,主要症状为头痛,入院前1周出现癫痫发作,结合腰椎穿刺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可确诊为非感染性CVST[3]。患者有月经不规律、经期延长、出血量增多病史,近1个月来月经淋漓不尽,血红蛋白最低水平为45 g/L,平均红细胞体积最低为65.2 fL,血清铁和铁蛋白明显降低,可确诊为IDA[4]。患者虽多次D-二聚体水平升高,但考虑其原因为CVST所继发[5]。患者未婚未孕,否认口服避孕药史,否认药物滥用史,多次实验室检查均显示凝血功能正常,易栓症组合、各种自身免疫指标均正常,肿瘤相关抗体水平正常,胸部CT、腹部+盆腔CT均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可除外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1,6]。因此考虑IDA为本例患者发生CVST最为可能的原因。
有关IDA导致CVST的报道较少,国内郭冬冬等[7]报道了18例IDA相关CVST患者,其中17例为女性,年龄26~71岁。18例患者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81.6±16.0)g/L,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4例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其中2例伴有癫痫。Maryala等[8]报道了1例41岁的非裔美国籍女性患者,主要症状为头痛、左面部及左上肢麻木,血红蛋白水平为64 g/L,血清铁水平降低,MRV证实为上矢状窦血栓。Shah等[9]报道1例2岁男性患儿,因恶心、呕吐、腹泻就诊,血红蛋白水平为81 g/L,血清铁水平为11 μg/dL。查体发现患儿反应迟钝,认知功能减退,精神状态欠佳,最终经头颅CT及MRV确诊为直窦血栓。
IDA导致CVST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的原因有:①血小板增多。郭冬冬等[7]的报道中,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71.9±202.5)×109/L,其中有12例患者血小板增多;Maryala等[8]报道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达1523×109/L;本例患者血小板最高达422×109/L。IDA导致血小板增多的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血清铁水平降低,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减弱,血小板合成增多;同时,铁缺乏可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刺激血小板增多。②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与其携氧能力有关,IDA时,红细胞与氧的结合力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此时,虽然血流速度增快,但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致血栓形成[7,10]。
本例患者未能明确导致月经出血过多的原因。为缓解症状,使用了亮丙瑞林人为使月经停止。针对IDA给予补铁治疗。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在1个月内由45 g/L升高至116 g/L,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针对CVST,尽管缺乏足够多的证据,但其治疗仍以抗凝为主,可序贯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并维持INR为2.0~3.0[11]。本例患者采取了积极的抗凝治疗,但考虑到血小板增多有可能参与该患者的发病机制,因此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从结果看,抗凝治疗结合抗血小板治疗未增加出血风险,无论是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是影像学结果,均获得改善。但这种治疗方法仅为个例,不能外推至其他原因所致的CSVT患者的诊疗中。
综上所述,本文报道了1例少见的由IDA导致的CVST患者,并显示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有助于病情缓解。希望此病例能加强临床医师对IDA与CVST关系的理解。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